陳曉霞
摘? 要:生命教育對于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開展生命教育,引導學生認識和尊重生命,用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挫折,實現(xiàn)生命價值。本文通過對中職學生開展生命教育必要性的探討,闡述了在中職學校心理健康課中開展生命教育的途徑。
關鍵詞:中職校;心理健康課;生命教育
一、引言
中職學生的年齡基本都在14—18歲,這一年齡段還未形成穩(wěn)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簡單沖動。近年來,中職學生因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引發(fā)打架斗毆、故意傷人、自我傷害甚至自殺等事件經常見于報端或網絡。這些現(xiàn)象所折射出來的正是中職生生命教育的缺失,學校教育中急需開展有效的生命教育。
2010年7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 年)》將生命教育寫入其中,各類學校都開始重視生命教育,嘗試開設相關的課程、專題講座、主題活動等。但是目前由于教學大綱的設置,很少有中職校將生命教育作為一門系統(tǒng)課程,基本都是滲透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中。
二、在中職心理健康課中開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一)生命教育喚起中職生科學認知生命
中職生是在“網絡世界”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從小通過網絡學習、交友和娛樂,在網絡游戲中體驗人物的“死而復生”,顛覆了他們對生命唯一性的科學認知。極少數(shù)中職生甚至因為好奇或者學習生活遇到挫折而迷戀上死亡游戲的網站,對身心造成極大的危害。通過生命教育,引導中職生科學看待生命,尊重生命、幫助他們建立積極向上的生命意義感。
(二)生命教育促進中職學生全面發(fā)展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指出:教育應當促進每個人的全面發(fā)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審美意識、個人責任感、精神價值等方面的發(fā)展。對于中職學生而言,教育要注重身體、心智、精神的和諧發(fā)展。生命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會學生認識生命、珍愛生命、欣賞生命,積極探索生命的意義,最終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為了實現(xiàn)這些目標,學校會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的熏陶、生存能力的培養(yǎng)和生命價值的引導。所以,生命教育是促進中職生全面發(fā)展的內在需要和重要途徑。
(三)生命教育完善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生命教育的內涵是引導中職學生了解生命的生理知識、挫折教育和死亡教育,這些目標和中職心理健康課的教學目標“直面困難和挫折、珍惜生命、熱愛生命” 等一致。因此,生命教育是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心理健康課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內容,也能實現(xiàn)一致的教學目標。
(四)生命教育啟迪中職生探索生命的意義
中職學生由于在初中階段文化課成績都不突出。他們對于自己的未來沒有太多的期待,多數(shù)中職生都覺得自己“沒前途”,更不會思考生命的意義。對于生命意義的探索是激勵中職學生樹立人生目標,不斷奮斗的重要動力。通過生命教育,學生會主動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并且細化目前可以做的準備。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有重要的作用。
三、在中職心理健康課中開展生命教育的途徑
學校實施生命教育最直接和基礎的途徑就是開設生命教育課程。心理健康課的教學目標和生命教育課程比較接近。目前,多數(shù)中職學校都沒有獨立設置的生命教育課程,把生命教育的內容融入心理健康課是一種比較合適的彌補方式。
(一)講述身邊故事引導學生“愛生命”
朝氣蓬勃的中職學生,很少會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貴。新冠疫情期間,讓學生們第一次通過新聞報道的數(shù)據,知曉每日的感染人數(shù)和死亡人數(shù)。在居家隔離期間,學生們也感受到很多身邊的抗疫故事。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以敘事的方式講述生命故事,學生們講述了火神山醫(yī)院的搶救故事,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志愿者們冒著感染的風險,堅守崗位,彰顯了生命的勇氣;方艙醫(yī)院的“90后”醫(yī)生表示:“非典”時期大家都來保護我們,現(xiàn)在輪到我們保護大家了。彰顯了生命的力量。學生在自己講述的故事中體驗人物的情感和生命的無常,從而懂得珍愛生命。
(二)觀看紀錄片引導學生“敬生命”
組織學生一起觀看抗疫紀錄片《守望家國》的片段:臺州 “八仙女”為代表的醫(yī)務工作者主動請纓、以“藥袋哥”為代表的志愿者逆行參與抗疫、社區(qū)干部在基層堅守一線。還有軍人、外賣小哥等群體不計生死,只為“守住一座城,守護一國人”。學生通過觀看紀錄片分享自己的感受,生命更重要的意義是承擔社會責任和奉獻他人。通過分享,引導學生尊重生命、看到責任與奉獻讓生命熠熠生輝。
(三)心理團體活動引導學生“悟生命”
團體活動是以學生參與、體驗和感悟為主的形式。為了引導學生思考生命不同的維度。開展主題為“生命的形狀”體驗活動。讓學生用手中的紙條來感受生命的長度,學生通過繪畫和剪裁,感覺生命時間是短暫和寶貴的。隨后,讓學生思考自己認為人生最有意義的事情是什么?學生通過羅列和刪除“重要事件”,澄清了自己最珍惜的人和事。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你可以用有限的生命時間為自己看重的人或事做哪些努力?學生分享,陪伴最在乎的人,用努力奮斗來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通過團體活動,學生們嘗試思考和感悟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學生對生命有更深的理解覺察。
在教案設計中,要充分考慮中職三個年級學生不同的心理特點和思考能力,一年級側重引導學生認識生命,從而珍惜生命和健康;二年級可側重用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接受生活中的挫折,學會欣賞生命;三年級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信勇敢的面對就業(yè)和升學,享受奮斗的快樂,體驗生命的意義。
生命教育作為人文關懷教育的一部分,可以促進學生關愛生命,尊重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價值,同時還能系統(tǒng)地認識到生命除了“長度”,還要有“寬度”和“高度”。將生命教育融入學生日常的學習和生活,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認識到生命的意義,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參考文獻:
[1]張賽芬.疫情背景下中職學校生命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yè)教育(下旬刊) ,2020,19(05).
[2]葉翠微.疫情下的冷思考:尋找更有意義的教育[J].中小學管理,2020(04).
[3]樊麗娟,楊紅萍,馬瑞雪,李金霞.中職學校生命教育策略[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20(43).
[4]張穎,范會勇.中職學校生命教育實施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知識經濟,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