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舒
摘? 要:新課程改革呼吁以人為本,其本質要義在于尊重學生客觀存在的差異性。因為生活經歷、學習環(huán)境、思維特點等多種因素的不同,生命個體也就會形成各自迥異的特質,彼此之間的差異性也就再所難免。重視習作講評,夯實習作講評課,是切實提升學生習作水平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習作講評;教師
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指出:培養(yǎng)學生自改作文能力,是終身受用的。在習作教學中,教師不是要盡力消弭這種差異性,將學生習作訓練成為模式統(tǒng)一的產品,而應該尊重這種差異和特質,在以人為本理念下,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能獲取進步。因此,本文提出在準備中排查差異,選定講評文;初學適應差異,賞析優(yōu)秀文;研學引導差異,商改問題文;拓展消弭差異,修改習作稿,從而在遵循差異的過程中,讓習作講評走向高效。
《中國小學教學百科全書》中對“習作講評”的定義為:小學作文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之一。它是根據命題和指導的要求,對習作批改中發(fā)現的優(yōu)缺點進行分析和評論。它既是前一次作文的總結,又是后一次作文的指導。在作文批改中,教師不但了解到學生掌握語言的情況,也可以發(fā)現許多思想認識方面的問題。所以,講評課既是寫作知識、寫作技能的總結和補課,又是思想教育課。要通過講評,知道自己所寫的文章好在哪里,為什么好;錯在哪里,為什么錯;怎樣改正,怎樣提高,從而明確改進寫作的方向。然而,很多教師把作文教學的重心放在習作前的指導上,嚴重忽視作文講評;即使講評,也只是拿一兩篇作文念一念,蜻蜓點水,草草收場,流于形式。
一、影響習作講評效果的要素
在新課標背景下,習作講評課怎樣才能有效延續(xù)指導課的精彩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一)講評的目的
為什么要講評?以往的作文講評課,教師把著眼點更多的放在技術指導層面,讓學生鉆進死胡同里,硬是要讓學生說出文章好在哪里,為什么好;錯在哪里,為什么錯。往往是光講寫作知識與技能技巧,而極少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關注學生的興趣、情感與態(tài)度。常常把一堂本該其樂融融的作文講評課上得曲不成曲,調不成調。這樣的作文講評既沒有實效性,又浪費時間,長此以往,惡性循環(huán),學生的習作水平可想而知。差異習作講評不只是對學生習作的優(yōu)點和缺點進行分析和評論,更是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與情感的過程。教育應當是有情感的,離開了情感的教育只能走入單純傳授知識的呆板、枯燥的死胡同。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對不同學段習作的要求進行了重新修訂,第一學段寫話的第一點要求是: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第二學段習作的第一點要求是: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第三學段習作的第一點要求仍然是: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悉心研讀,不難發(fā)現讓學生大膽習作,快樂習作,應是教師對習作課教學的第一追求。
教師怎樣教學生,才能讓學生輕松地習作,才能讓學生有一種欲罷不能的感覺呢?這顯然離不開作文講評。有效的作文講評課不僅僅要讓學生領略到習作的無窮魅力,更應該激起學生心底里再創(chuàng)作的欲望。
(二)講評的主體
一直以來,作文講評都是教師一人在臺上唱獨角戲。習作講評的概念被界定為是教師的行為,教師自己先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去批閱學生的習作,再在課堂上以好的作文為評價范本,拿不好的作文當作批評的對象。不管是前者的批改還是后面的講評,教師都占有絕對的權威。這樣就忽略了學生的個性感受,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更好地實施講評課,而對學生主體的關注就較少了,對教學探索多反思少,講評的內容多是教師的經驗,不成系統(tǒng),學習內容比較零散。新課程理念則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從而凸顯出學生的學習者角色。在講評中,要通過集體討論,自評互評等一系列形式,增加學生的參與度。要把動手動腦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
二、用好習作例文,再現課堂精彩
針對以上內容,利用好習作例文是不失為上好作文講評課的一個好方法。
(一)在準備中排查差異,選定講評文
選擇適切的學生習作是執(zhí)教習作講評課的基礎工程,無論是優(yōu)秀范文,還是問題病文,都應該凸顯鮮明的典型性和針對性。而在遵循差異的理念下,教師對講評文的選擇就不能僅僅憑借一種標準,而要在掌握全體學生習作學情的基礎上,針對班級學生的實際,選擇多種文本,為習作講評提供有效的資源。
(二)在初學中適應差異,賞析優(yōu)秀文
習作講評中,遵循差異的優(yōu)勢便在于讓學生更好地吸收優(yōu)秀范文的精華。因而,在習作講評過程時,教師要借助典型的優(yōu)秀習作,讓孩子在品讀中體味,從新穎別致的選材中,從合理大膽的想象中,從準確生動的用詞中賞析他人的亮點,找到自我的不足。在整體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自我評價、師生互動評價等多元方式中,針對自我習作存在的差距進行修改。
(三)在研學中引導差異,研討問題文
遵循學生的客觀差異,除了選用經典的優(yōu)秀習作讓學生找準差異明確修改方向外,更應該從學生普遍問題中選擇具有典型價值的習作,讓學生在共同辨析中提升洞察問題的能力,并能找到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再次明確修改的目標,給予修改的方向,尤其是要關注學生個性化的表達,努力促進學生延續(xù)差異的軌跡,消弭差異,享受成功的體驗。
(四)在拓學中消弭差異,修改習作稿
在不同類型和層次習作的共同展示與點評中,學生借助優(yōu)秀習作拓展了視域,感知了習作要求指明的方向,而在典型病文的基礎上,學生或發(fā)現自我習作的不足,或明晰了規(guī)避的方向,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進一步強化了根據寫作要求修改習作的能力,從而使得學生習作日臻合理,提升了學生的習作水平。
習作講評課中尊重差異,就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領學生在閱讀、對比、反思的過程中切實提升學生的習作水平。在教學實踐中,要關注到學生之間的能力差異,對習作水平比較高的學生,要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盡力使他們獨立寫作,打開寫作思路。對寫作能力較弱的學生,要加強基本功的練習,多提供優(yōu)秀的作文范例,讓孩子進行模仿練習。在作文差異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好習作例文,根據學生的寫作能力、優(yōu)勢導向、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異來選擇習作例文,進而設計好教學內容,讓學生對作文寫作充滿興趣,讓學生逐漸擺脫“談作文色變”的恐懼心理,積極主動地以我筆寫我心,表達自己對學習、生活、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