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健
近年來,我們對孩子的教育由貶低、譏諷、指責、侮辱、謾罵、詆毀……走到另一端,即:欣賞、表揚、激勵、夸獎。
于是出現(xiàn)一些觀點:“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豎起你的大拇指”、“告訴孩子你真棒!”、“我是最棒的!”這些觀點大有走到極點之嫌。
事實上,對孩子的教育還需要家長有一些理智的態(tài)度,一味地跟著新觀點走,也許并不適合您家中的小寶貝的成長。觀點可以借鑒,但要分析后再用。
我曾看了一期央視《星光大道》節(jié)目,六位參加這臺節(jié)目的業(yè)余歌手只有一位小朋友,在這個沒有年齡、性別、閱歷限制的節(jié)目中,孩子自然而然地不占優(yōu)勢,第一輪就被“刷”了下來。孩子的心理難以承受,淚流滿面。
主持人走上臺去圓場,問孩子還有什么話要對大家說。淚光瑩瑩的孩子,帶著哭腔,堅定地說:“我是最棒的!”
這樣的情景在其他許多場合也時常發(fā)生??晌艺J為敗了就是敗了,輸了就是輸了,承認現(xiàn)實,承認自己還有發(fā)展空間,承認自己還有進一步努力可達到的目標。否則會導致孩子已經確信自己是最棒的了,那就將自己的發(fā)展空間縮小為零了,再努力也上不去了。
我建議家長教育孩子時,面對現(xiàn)實,說點實話未嘗不可。
如果把“孩子你是最棒的”這種信念不停地傳遞給孩子,一旦他遇到挫折,會否定家長的教育??赡墚a生的心理是:既然父母一直說我是最棒的,為什么我敗下陣來?為什么我前面還有別人?
孩子就是孩子,允許前面有人引領他,也不否定后面還有人不如他。他只是在人生中的某一個點位,只屬于他的點位。
許多家長很關注孩子的考試成績,如果孩子取得了班上第一的成績,是否是年級第一?是否是區(qū)(縣)里排名第一?是否是(?。┦械谝??是否全國第一?是否世界第一?
第一,只有一個,所以誰也不是最。
家長應以溫和一些的態(tài)度面對孩子,表揚孩子時要具體而不是泛泛而談“你是最棒的!”
我們表揚什么?
第一,表揚那些同年齡中還沒有固化下來養(yǎng)成習慣的良好行為。我們可以表揚3歲孩子吃飯很干凈,可以表揚6歲孩子幫媽媽洗碗,可以表揚小學生作業(yè)認真、學習有效率,也可以表揚初中生有審美能力,但如果表揚一位成年人吃飯很干凈,那他馬上就會吃得滿地都是,這是一種逆反,也是“給你點顏色看看”。
第二,表揚近期比較突出的、有變化的行為。
表揚的模型是什么?
表揚與批評一樣,適用于同一模型。即:表揚(批評)=具體行為+個人感受或評價+期待。如:父母帶4歲的小明春節(jié)回奶奶家,小明主動和爺爺、奶奶等人打招呼(或不打招呼)。
表揚:寶貝兒,你一見到爺爺、奶奶就跑過去高興地叫“爺爺好!奶奶好!”(具體行為),媽媽看到你這樣做,為你高興(表達個人感受),覺得你是個懂事的孩子,大家都喜歡有禮貌的孩子(同時可以配合對孩子的擁抱和親吻的動作)。
如果泛泛地說“小明是最棒的!”可能會協(xié)助他滋生自大的態(tài)度。所以,建議家長小心用最高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