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間出現(xiàn)血糖過高的一種疾病。由于現(xiàn)代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孕婦在懷孕期間常會出現(xiàn)營養(yǎng)過剩的情況。因而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呈現(xiàn)出逐年增多的趨勢[1]。妊娠期糖尿病不僅威脅孕婦自身的健康,還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孕婦可能會出現(xiàn)多種并發(fā)癥,例如早產(chǎn)、羊水過多、產(chǎn)后出血、呼吸窘迫綜合征、巨大兒等[2]。因此,針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應該格外引起重視。治療糖尿病的方法主要依靠注射胰島素,研究表明,注射胰島素的時期可能會影響孕婦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觀察了不同時期注射胰島素治療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12 月本院接收的60 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為研究對象,按照加用胰島素治療的時期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 例。對照組年齡23~32 歲,平均年齡(26.1±2.0)歲;觀察組年齡23~33 歲,平均年齡(26.5±2.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 ①符合妊娠期糖尿?。?]的診斷標準;②均由本人簽署了知情研究協(xié)議書;③本次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
1.2.2排除標準 ①存在嚴重心理及精神疾病者;②不能配合治療者;③存在心臟、肝、腎等嚴重器官功能不全者。
1.3方法 兩組孕婦在檢查出糖尿病后,給予常規(guī)健康宣教工作,飲食與運動指導,控制血糖水平。對照組于妊娠32 周后給予胰島素藥物注射治療,觀察組于妊娠32 周前給予胰島素藥物注射治療。兩組均采用相同的用藥方法進行胰島素注射治療,具體的用藥方法如下:分別于三餐前和睡前為孕婦進行胰島素皮下注射,胰島素用藥量為0.5~1.0 U/(kg·d),按照注射時間排列的胰島素單日用量比例為4∶3∶2∶1,用藥量依次逐漸減少。
1.4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比較兩組孕婦治療前后的血糖指標水平 治療前后分別抽取兩組孕婦空腹以及餐后2 h 靜脈血,用血糖儀檢測FBG、2 h PG、FINS、HOMA-IR。
1.4.2比較兩組孕婦治療前后的血脂指標及糖代謝指標水平 治療前后檢測孕婦血脂指標,包括TG、TC、FFA;糖代謝指標:HbA1c。孕婦空腹狀態(tài)采集3 ml靜脈血,利用分離膠促凝管、氧化鈉抗凝管等收集孕婦血液樣本,利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孕婦TG、TC、FFA 指標,利用全自動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儀測定孕婦HbA1c 指標。
1.4.3比較兩組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情況 包括早產(chǎn)、羊水過多、產(chǎn)后出血、呼吸窘迫綜合征、巨大兒。
1.4.4比較兩組孕婦治療前后的血清氧化應激指標水平 抽取兩組孕婦空腹時的靜脈血,采用分光光度計測定其ROS、CAT、GSH-Px 水平。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孕婦治療前后的血糖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孕婦的FBG、2 h PG、FINS、HOMA-IR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孕婦的FBG、2 h PG、FINS、HOMA-IR 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孕婦治療前后的血糖指標水平比較()
表1 兩組孕婦治療前后的血糖指標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2兩組孕婦治療前后的血脂指標及糖代謝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孕婦的TG、TC、FFA、HbA1c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孕婦的TG、TC、FFA、HbA1c 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孕婦治療前后的血脂指標及糖代謝指標水平比較()
表2 兩組孕婦治療前后的血脂指標及糖代謝指標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3兩組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情況比較[n(%)]
2.4兩組孕婦治療前后的血清氧化應激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孕婦的ROS、CAT、GSH-Px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孕婦的ROS 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CAT、GSH-Px 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孕婦治療前后的血清氧化應激指標水平比較()
表4 兩組孕婦治療前后的血清氧化應激指標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常見的合并癥之一,容易造成孕婦感染、羊水過多、對胎兒的影響在于會造成巨大兒的出現(xiàn),胎兒高血糖表現(xiàn)[4]。因此,在妊娠期合理控制血糖水平是十分重要的。妊娠期高血糖分為,1 型和2 型[5]。針對妊娠期高血糖的治療,1 型糖尿病孕婦只需要注意飲食,進行適當?shù)倪\動,運用合理的方式控制住血糖水平即可。2 型糖尿病孕婦如果采取控制飲食以及運動的方式血糖水平仍然不能達標,就需要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水平[6]。目前,對于臨床上注射胰島素的時期尚有爭議,本次研究觀察了不同時期注射胰島素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臨床療效,意在為臨床上選擇最佳的胰島素注射時期提供參考意見。
研究結果顯示: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在孕32 周前注射胰島素,糖代謝指標得到明顯的改善,血糖水平下降。分析其原因為:隨著懷孕時間的不斷延長,孕婦高血糖現(xiàn)象在體內維持時間便會增長,血糖水平越難以控制[7]。早期即給予胰島素治療可以在懷孕初期控制血糖水平。機體的糖代謝異??梢詫е驴寡趸到y(tǒng)失調,從而造成胰島細胞的凋亡。結果顯示,觀察組ROS 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CAT、GSH-Px 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ROS 是氧自由基、CAT、GSH-Px 則代表了機體抗氧化的水平[8]。因此實驗結果證明了觀察組可以顯著改善機體的氧化應激反應,抑制孕婦機體的氧化應激反應,對胰島細胞起到保護作用。
相關報道指出,孕婦血糖水平過高會導致新生兒出現(xiàn)低血糖表現(xiàn),同時可增加新生兒低智、宮內窘迫等情況的發(fā)生率,進而易影響新生兒的最終結局[9-12]。結果表明:觀察組相比對照組,早產(chǎn)、羊水過多、產(chǎn)后出血、呼吸窘迫綜合征、巨大兒發(fā)生率均顯著下降。從而證明了血糖過高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而當在妊娠前期使用胰島素將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孕婦不良妊娠結局顯著減少[13-15]。
綜上所述,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在妊娠32 周前給予胰島素治療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調節(jié)糖代謝指標,降低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率,改善氧化應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