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慶晨
順治十二年(1655年),湯斌出任陜西潼關(guān)道員,為不擾地方百姓,他僅用官俸買了三頭騾子,主仆各騎一頭,另一頭馱著兩條破舊的被褥和一個書箱。那模樣根本不像新官赴任,倒像窮書生趕考。
到了潼關(guān),道臺衙門的把總一見這人畜俱瘦的場面,連連搖頭,說:“把你們丟進鍋里也煮不出個官味兒!”然而,就是這個“煮不出官味兒”的四品道員,上任不到三個月就令潼關(guān)各州縣的土豪劣紳聞風(fēng)喪膽,再也不敢作惡,地痞流氓更是紛紛收斂,百姓安居樂業(yè),“湯青天”的美名傳播開來。
不久,湯斌被提拔為江蘇巡撫,就任之初發(fā)現(xiàn)當(dāng)?shù)毓賵鲇袀€弊病——上級官員常以下級官員的缺點或失誤作為索賄的籌碼,下級官員饋禮不足或稍有不滿就會慘遭罷免。針對這一情況,湯斌召集所有地方官員,開誠布公地說:“我已絕意升遷,不要那么多錢,以后你們也不準(zhǔn)要同僚的錢,我絕不容許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他還取消各項胡亂攤派的名目,使一些犯錯的官員得以改過自新,并嚴(yán)懲一批貪官污吏以儆效尤。僅僅半年時間,江蘇吏治就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百姓從此過上安生的日子。? ? 湯斌做江蘇巡撫時生活十分節(jié)儉,一日三餐常以韭菜豆腐下飯,雞鴨魚肉等葷腥從來不進衙署,所以百姓戲稱他為“豆腐湯”。湯斌有次查看家中賬目,發(fā)現(xiàn)上面記載:“某日買雞一只。”他心里一驚,便問仆人,“誰買雞了?”仆人不敢隱瞞,答道:“小公子?!睖舐牶罅⒖贪褍鹤咏衼砉蛟谠豪?,大發(fā)雷霆,罵道:“你以為蘇州的雞像河南的雞那么便宜嗎?你要想吃雞,就回老家吃去!讀書人年輕時不吃些苦頭,將來怎能自立自強?”教訓(xùn)完了,他又把兒子痛打一頓,將其打發(fā)回河南老家。
后來湯斌調(diào)任禮部尚書,準(zhǔn)備搬離蘇州,湯夫人上車時不慎掉落一床破被,忙心疼地下車撿起,并十分珍惜地拍打上面的灰塵。見此情景,送行的百姓無不感動落淚。再看車上裝的,還是當(dāng)初他們來蘇州時帶的幾個破舊箱籠,只是多了一部《廿一史》——同僚們都知道,這是因為蘇州的《廿一史》比京城的價格便宜,湯斌才買的。
官雖越做越大,但湯斌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fēng)依然沒變。他在京城某條偏僻的小胡同里租了一處房子,冬天只穿一件破舊的羊皮大衣。每次入朝,侍衛(wèi)們看見他都竊竊相傳:“這位衣著寒酸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湯尚書,實在令人敬仰?!?/p>
在封建社會的官場上,“升官”與“發(fā)財”緊密相連,湯斌的俸祿不算微薄,為何仍對自己如此苛刻?清代學(xué)者陳康祺曾說:? “清儉非必皆名臣,名臣未有不清儉?!边@是對湯斌“勒緊褲腰做官”的最好注解。
(摘自《傳奇故事·百家講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