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員、師長、團長、營長、連長,在中國工農紅軍將領的行列中,有5位聞名遐邇的女軍事指揮官,她們帶領紅軍戰(zhàn)士,拼死沙場,獨樹一幟,在我軍的歷史上留下了一道絢麗的彩霞。她們分別是平江工農革命軍女司令員、紅8師師長胡筠,紅軍婦女獨立師師長張琴秋,紅軍婦女抗日先鋒團團長王泉媛,紅軍婦女工兵營營長林月琴,紅軍第2獨立師女子特務連連長龐瓊花。
令彭德懷痛惜的女英雄:平江工農革命軍女司令員胡筠
胡筠,1898年出生在湖南省平江縣一個頗有名望的商人家庭。1924年春,她考入平江啟明女子師范學校,開始接受新思想。其間,受《新青年》《向導》等進步刊物影響,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青滬慘案雪恥會”,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游行、示威、抵制洋貨等斗爭中。1925年,她積極投身于“五卅”反帝愛國運動,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6年,胡筠由中共平江縣委派往葉挺率領的北伐軍獨立團,擔任政治處宣傳干事。8月,北伐軍獨立團攻克平江縣城,她隨一支新組建的宣傳隊奔赴北伐前線,寫標語、辦快報、教軍歌、編快板,極大地鼓舞了北伐軍的士氣。胡筠還直接參加前線運輸、救護和戰(zhàn)斗。在北伐軍勝利進軍湖北汀泗橋后,葉挺在前線指揮所對胡筠說:“湖南省委來電,調你立刻回湘,另有任務?!?/p>
黨組織安排胡筠進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深造。此間,胡筠結識了同一女生隊的趙一曼,兩人以“同志加姐妹”相稱。胡筠的實彈打靶射擊成績,在全校名列前茅,贏得了“神槍手”稱號,令軍校男生欽佩。
1927年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瘋狂屠殺共產黨人。武漢軍校為了保存革命力量,決定自行撤銷。時任政治主任教官的惲代英,要求胡筠回到家鄉(xiāng),組織游擊隊,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
胡筠獲得地下黨區(qū)委批準,以辦“挨戶團”守家護院為名,購買了幾十支步槍,上萬發(fā)子彈,組建了50多人的游擊隊,自任隊長,在幕阜山下開辟了根據(jù)地。不久,叛徒帶領國民黨湖南省保安司令部緝捕隊“圍剿”游擊隊。胡筠勇敢迎敵,打得緝捕隊落荒而逃,叛徒也成為槍下鬼。省保安司令部驚恐異常,向各地保安團、清鄉(xiāng)隊發(fā)出通令,聯(lián)合“圍剿”“女共匪”,并以10萬大洋懸賞她的人頭。
胡筠領導游擊隊在湘、鄂、贛三省交界處的幕阜山一帶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區(qū)鄉(xiāng)革命政權和革命武裝,游擊隊不斷壯大,正式建立了平(江)湘(陰)岳(陽)游擊縱隊。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游擊縱隊發(fā)展到上千人。中共平江特委報請中央軍委批準,正式授予“平江工農革命軍”的番號,胡筠擔任司令員。惲代英專程趕去祝賀,激動地對她說:“你是紅軍隊伍中唯一的女司令。敵人聞之喪膽,我們卻為之歡欣鼓舞?!?/p>
1928年7月22日,彭德懷、滕代遠領導的平江起義爆發(fā)。起義軍攻克平江縣城后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7月23日,胡筠腰別雙槍,騎著高頭大馬,率平江縣委機關及游擊縱隊入城,與彭德懷、滕代遠會師。這天,整個縣城沸騰了,人們爭相目睹這位女司令員的風采。隨后,胡筠當選為平江縣第一屆工農兵蘇維埃政府主席、紅5軍縱隊黨代表兼湘鄂贛邊特委常委。
平江起義后不久,紅5軍主力南下井岡山,胡筠繼續(xù)留在當?shù)?,堅持游擊?zhàn)爭。在開創(chuàng)湘鄂贛革命根據(jù)地的歲月里,她帶領部隊轉戰(zhàn)于三省邊界的幕阜、連云山區(qū),神出鬼沒,令敵膽寒,多次成功襲擊反動團防武裝,擊潰進犯之敵,成為聞名湘鄂贛一帶極富傳奇色彩的女游擊隊長。
胡筠指揮的著名戰(zhàn)斗,被父老鄉(xiāng)親所傳頌的有聲東擊西的木瓜鄉(xiāng)“石壁之戰(zhàn)”、用辣椒煙熏岑川鄉(xiāng)的“碉堡之戰(zhàn)”、利用地形殺回馬槍的“泉水之戰(zhàn)”、擾敵致疲后主力遠程奔襲的修水縣“朱溪之戰(zhàn)”,用棉絮綁在桌子上令戰(zhàn)士頂著桌子沖鋒的“武寧之戰(zhàn)”等。
胡筠每次戰(zhàn)斗均身先士卒,曾兩次負傷,仍堅持指揮。她還從實踐中總結出“攔腰截尾,打敵哨線;敵進山,我下塅;敵分散,我集中;敵去河東,我往河西;我忽東忽西,時隱時現(xiàn),積小勝為大勝”等游擊戰(zhàn)術。國民黨軍閥何鍵的《湖南清鄉(xiāng)公報》稱胡筠部隊與彭德懷部隊“互相呼應,聲勢浩大”,“赤焰所播如火燎原”,即便“調集重兵圍剿,仍然束手無策,防軍亦疲于奔命”。
1929年春,胡筠所部編入黃公略領導的湘鄂贛邊紅軍游擊支隊,胡筠任第一縱隊黨代表,仍率所部第3、第4大隊轉戰(zhàn)于平江、修水、銅鼓等縣邊界山區(qū)。1930年,胡筠先后任平江縣暴動委員會黨代表、贛北暴動委員會總指揮、紅軍贛北獨立團團長等職。曾參與領導湘鄂贛邊“紅五月大暴動”。同年7月,率平江赤衛(wèi)軍22個團配合紅3軍團參加攻克長沙的戰(zhàn)斗。同年底,率紅軍贛北獨立團協(xié)同通城農民赤衛(wèi)隊一舉攻克通城縣城,殲滅守敵近一個團,繳獲槍支1300余支。
1931年春,紅軍贛北獨立團與修水、銅鼓等縣的游擊隊組成紅8師,編入紅16軍。不久,胡筠擔任紅8師師長。1931年7月,原湘鄂贛邊特委和鄂東南、贛北、湘北等特委合并成立湘鄂贛省委,胡筠任省委常委、婦女部部長。
1932年3月,因受奉行王明“左”傾錯誤的新省委領導人的排擠,胡筠被降職為湘鄂贛互濟會副主任和省委黨校教務主任。
1933年10月,胡筠在萬載縣小源參加湘鄂贛省第三次工農代表大會期間,被誣為“AB團”分子,突遭逮捕。在被關押期間,胡筠寫了數(shù)十頁紙的《獄中自白》,回顧了自己在黨的領導下由一個豪門閨秀成長為黨的干部的歷程,道出了她的崇高理想和信念。
1934年4月,胡筠在隨湘鄂贛省黨政機關由萬載小源向平江轉移途中被錯殺。臨遭殺害前,她的遺言只有一句:“犧牲換人間幸福,奮斗是吾輩生涯?!北缓r年僅36歲。彭德懷聞聽噩耗十分悲慟,對天長嘆:“天理難容啊!天理難容!”
1945年,中央在延安為胡筠平反昭雪,并追認她為革命烈士。
共和國第一代女部長:紅軍婦女獨立師師長張琴秋
張琴秋,紅軍女將領中唯一的大學生、唯一在蘇聯(lián)留過學的共產黨員、人民解放軍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婦女武裝——中國工農紅軍婦女獨立師師長。
張琴秋曾任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開國大將陳賡和開國上將許世友、洪學智、陳再道、王新亭、王宏坤、王建安等曾是她的下屬。
《解放軍將領傳》中,專門介紹了張琴秋,視她為沒有軍銜的紅軍將領;《中國軍事大百科全書》中,認定張琴秋為紅四方面軍唯一的女將領。
張琴秋,別名張悟。1904年出生在浙江省桐鄉(xiāng)縣石門鎮(zhèn)一戶小康人家。張琴秋自幼聰明伶俐,勤奮好學。9歲入私塾,曾先后就讀于石門振華女校、杭州女子師范學校、上海愛國女校、南京美術專科學校。
1924年春,張琴秋考入上海大學,走上革命道路。4月,經瞿秋白夫人楊之華和中共上海地委負責人徐梅坤介紹,張琴秋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11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5年11月,在黨組織的安排下,張琴秋與張聞天、王稼祥、烏蘭夫、伍修權、孫冶方等赴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張琴秋在校刻苦學習,還深入社會做調查,俄語成績優(yōu)秀,兩年后即在校任翻譯,并擔任學校黨支部委員、俱樂部管理委員會主席等職。
1931年春,在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五年的張琴秋回國,被黨中央派到鄂豫皖蘇區(qū),擔任彭(湃)楊(殷)軍事政治學校政治部主任。1932年,在第四次反“圍剿”戰(zhàn)斗中,臨危受命擔任新建的中共河口縣委書記。10月,紅四方面軍主力撤出鄂豫皖根據(jù)地。張琴秋隨主力西行,時任紅73師政治部主任。
紅四方面軍轉移途中,28歲的張琴秋被任命為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成為紅四方面軍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在擔任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期間,因指責張國燾獨斷專權,張琴秋遭到打擊報復,被降職為紅江縣代理縣委書記。此后,又調任紅四方面軍總醫(yī)院政治部主任。
1935年2月,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師在四川省旺蒼縣成立,張琴秋任師長,曾廣瀾任政委,全師2500余人,由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直接領導。獨立師下轄兩個團,第1團由張琴秋任團長兼政委,該團戰(zhàn)斗力較強,為總指揮部機動團;第2團由曾廣瀾任團長,吳朝祥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主要任務是保衛(wèi)機關、紅軍醫(yī)院、倉庫,運送彈藥,轉送傷員等。
婦女獨立師一成立,就在張琴秋和曾廣瀾領導下投入緊張的軍事訓練。她們白天練投彈、射擊,晚上進行夜行軍、進攻防御、夜間偷襲等課目練習。初步掌握一些戰(zhàn)術之后,便擔負起了保衛(wèi)后方、殲滅殘敵、清剿土匪、運輸武器彈藥、救護轉運傷員等繁重任務。
1935年3月底,婦女獨立師隨紅四方面軍主力強渡嘉陵江。至1936年10月一年多時間里,婦女獨立師兩越雪山,三過草地,與張國燾分裂主義進行了堅決的斗爭,最后戰(zhàn)勝了重重艱難險阻,在甘肅會寧與中央紅軍勝利會師。
婦女獨立師人數(shù)之多、堅持時間之長,經歷戰(zhàn)斗之多,走過道路之曲折,在婦女運動史上是罕見的。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在1935年3月至1936年10月一年多時間內,有1200多名女戰(zhàn)士壯烈犧牲。長征途中,張琴秋由婦女獨立師師長改任川陜省委婦女部部長、紅四方面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
1936年10月,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師又整編為婦女抗日先鋒團,參加西路軍艱苦作戰(zhàn)。當時,已懷孕的張琴秋任西路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擔負著繁重的干部調配工作。
由于敵眾我寡,西路軍雖英勇殺敵,但仍難以擺脫失敗的命運,僅僅5個多月,這支部隊幾乎全軍覆沒。張琴秋在分散突圍中不幸被俘,被押送到西寧羊毛廠做苦工。不久,因叛徒告密,張琴秋的身份暴露。敵人得知她就是赫赫有名的紅軍女將領張琴秋時,欣喜若狂,立即把她押送到南京邀賞。
1937年8月,張琴秋被關在南京“反省院”。不久,參加國共談判的周恩來經與國民黨交涉,將張琴秋等一大批干部解救出獄。10月,歷經劫難的張琴秋回到了延安,被安排到中央黨校進行短期的學習。1938年春,被分配到安吳堡青年訓練班任生活指導處主任,后調任抗大女生大隊大隊長。
1939年“三八”婦女節(jié)紀念大會上,毛澤東倡導建立女子大學。不久,張琴秋調到王明兼任校長的中國女子大學任教育長。1941年9月,張琴秋調任中央婦女委員會委員、解放區(qū)婦聯(lián)籌委會秘書長等職。1948年11月,她隨蔡暢去匈牙利布達佩斯出席國際民主婦女聯(lián)盟第二次代表大會。
1949年4月,張琴秋任中華全國婦女聯(lián)合會第一屆常委、生產事業(yè)部部長,后又連任兩屆執(zhí)委。1950年,張琴秋成為共和國第一代女部長,擔任紡織工業(yè)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分管紡織生產近20年,為發(fā)展紡織工業(yè)作出了重要貢獻。張琴秋是全國政協(xié)第一屆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忍辱負重的悲壯人生:紅軍婦女抗日先鋒團團長王泉媛
一生坎坷,三過草地,四越雪山,七次遇險,九死一生。從中央紅軍到紅四方面軍,從婦女部長到女兵團長,從戰(zhàn)俘到乞討回鄉(xiāng),從普通百姓到省政協(xié)委員,這就是紅四方面軍婦女抗日先鋒團團長王泉媛曲折而悲壯的人生。
王泉媛,1913年出生,江西省吉安縣敖城鄉(xiāng)廬富村人。1930年3月,王泉媛在江西吉安敖城暴動中參加革命。1934年1月進入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學習,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yè)時,王泉媛的軍事技術、戰(zhàn)術和指揮考試成績名列全校第二名。她先后擔任過吉安縣少共區(qū)委婦女部部長、中央婦女部委員、湘贛省婦女主席團副主席等職。1934年10月,隨中央縱隊出發(fā)長征,在中央總衛(wèi)生部婦女工作團干部休養(yǎng)連負責照顧傷員和宣傳工作。
1935年6月,紅一、紅四方面軍會師后,王泉媛被編入紅四方面軍。1935年底任川西省委婦女部部長。1936年10月被任命為紅軍西路軍婦女抗日先鋒團團長,吳富蓮任政委。王泉媛率婦女先鋒團隨西路軍西征,經歷了紅軍歷史上最悲壯的征戰(zhàn),也經歷了人間地獄般的磨難。
西路軍西渡黃河后,王泉媛和吳富蓮率領婦女抗日先鋒團首戰(zhàn)吳家山、大捷一條山、堅守永昌城、攻克高臺等。1937年1月20日,“馬家軍”向高臺縣城發(fā)動進攻,婦女團第3營與堅守高臺的第5軍將士并肩戰(zhàn)斗。當敵人攻上城頭時,男女戰(zhàn)士都投入肉搏戰(zhàn),3營的女戰(zhàn)士大部分在血戰(zhàn)中犧牲。臨澤一戰(zhàn),婦女團損失近400人。
1937年3月,西路軍在河西走廊與“馬家軍”經過40多天血戰(zhàn)后,損失慘重,西路軍總指揮部、紅9軍、紅30軍和婦女獨立團被敵圍困。此時,2萬多人的西路軍,只剩下不足5000人。
危急時刻,王泉媛對徐向前說:“徐總指揮,讓婦女團打掩護吧!”徐向前猶豫不決。顯然,他不忍心讓一群女兵單獨與兇殘的“馬家軍”作戰(zhàn)。王泉媛看出了徐向前的心思,又說:“我們是女的,萬一打散了,化裝起來也容易混過去?!弊詈螅煜蚯按饝怂恼埱?。
“為了迷惑敵人,我命令全團官兵剪掉長發(fā),一律男裝,并改用30軍286團番號。在每人得到5發(fā)子彈、2顆手榴彈的補充后,我率領這支不足1000人的隊伍進入梨園口陣地。一個小時過去了,子彈打光了,手榴彈所剩無幾,連石頭也扔得差不多了,500多名女戰(zhàn)士獻出了生命?!蓖跞禄貞浾f。
當馬匪發(fā)現(xiàn)擔任阻擊任務的紅軍全是女兵時,便從馬上跳下來,想活捉她們。眼看著敵人一步步逼近,王泉媛命令戰(zhàn)士們迅速往山上撤退,自己則帶領一小部分人作最后的阻擊。此時,令王泉媛感到欣慰的是,通過漸漸稀疏的槍聲,她基本能判斷出總指揮部和主力部隊已突圍出去。婦女團的任務完成了,但全團僅剩不足300人……
在分散突圍中,婦女團政委吳富蓮負傷被俘,后堅貞不屈,吞針犧牲。躲藏在一孔破窯洞里的王泉媛等人被馬匪搜捕。
“馬家軍”對被俘的紅軍女戰(zhàn)士進行慘無人道的迫害,她們大多被集體輪奸,然后被分給“馬家軍”軍官做妻妾或丫環(huán),甚至被轉賣多處,還有一部分被押送到羊毛廠做苦工。只有少數(shù)女戰(zhàn)士從俘虜營逃出來,隱姓埋名,沿途要飯、做工、放羊,個別人僥幸回到大部隊或是家鄉(xiāng),不少人流落在大西北。
王泉媛被俘后與敵人斗智斗勇,連續(xù)三個晚上遭嚴刑拷打,始終不承認自己是團長。敵師長馬步青陸續(xù)把抓獲的女戰(zhàn)士分配給各級軍官做小老婆。馬步青看上了長得漂亮的王泉媛,但她誓死不從。后來,馬步青沒有得到王泉媛,便惡毒地將她分配給丑陋的團長馬進昌,王泉媛不從,被馬進昌帶人強娶。
1939年的一天,王泉媛和女戰(zhàn)士王秀英趁馬進昌外出修路,女扮男裝,翻窗逃走,一口氣跑了90多里路,直奔蘭州,找到蘭州八路軍辦事處。按照當時的規(guī)定,西路軍戰(zhàn)士一年歸來收留,兩年歸來審查,三年歸來不留。八路軍辦事處的同志給了王泉媛5塊大洋,把她送出了門外。幾十年后王泉媛還痛苦地回憶說:“接到5塊大洋,是最痛苦的時候。敵人打我,我沒有哭。歷經艱難逃回來得不到組織的信任,我痛苦至極?!?/p>
王泉媛這位用雙腳走完了不止兩萬五千里長征路的女紅軍團長,最終沒能再回到陜北。她無奈地沿著當年的長征路,沿途乞討回到家鄉(xiāng)。1942年7月,當瘦骨嶙峋、衣衫襤褸的王泉媛回到江西老家時,家里人都不敢相認。
1948年8月,王泉媛與烈士后代劉高華結婚。1951年,因丈夫被誣告入獄受株連,1962年平反后,王泉媛?lián)未箨爧D女主任、生產隊長。
1962年春節(jié)后不久,朱德、康克清重上井岡山。長征途中曾與王泉媛一起三過草地的康克清,千方百計尋找到了王泉媛。康克清對吉安地委領導講:“王泉媛同志我了解,這么好的同志該讓她出來工作?!?/p>
1962年冬至1971年,王泉媛?lián)魏淌墟?zhèn)福利院院長。1981年,王泉媛應全國婦聯(lián)邀請,參加第五次全國婦女代表大會。她曾任江西省政協(xié)四屆委員,泰和縣第四、五、六屆政協(xié)委員,曾受邀參加國慶40周年觀禮,并參加了總政治部、民政部召開的全軍英模大會。1989年,在黨中央和江西省委的關懷下,76歲的王泉媛最終得以落實政策,被安排到縣城老干部住宅區(qū)安度晚年。2009年4月5日,這位歷經滄桑、戰(zhàn)功赫赫的紅軍女團長在江西省泰和縣人民醫(yī)院逝世,享年96歲。
共和國唯一開國女大校:紅軍婦女工兵營營長林月琴
林月琴,原名林英琴,在長征中三過草地時改名為林月琴。1914年1月18日出生于安徽省金寨縣丁家埠區(qū)南溪鄉(xiāng)。
1929年5月,中共商城縣委發(fā)動了商城起義,林月琴參加了起義游行,顯示了不凡的組織才能,被推舉為縣蘇維埃兒童團指導員,并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10月,任鄂豫皖邊區(qū)特委兒童局局長,組織兒童團員站崗放哨,維護治安,為根據(jù)地政權的鞏固作出了貢獻。
1931年初冬,紅25軍73師在麻埠建立縫紉兵工廠,林月琴帶領10多名青年男女前往。在工作中,她與紅四方面軍后勤供給部總經理部軍需處處長、總兵站部部長吳先恩相識并戀愛結婚。
婦女工兵營是紅四方面軍總供給部部長鄭義齋的一個創(chuàng)舉。紅四方面軍入川反國民黨軍“三路圍攻”大獲全勝后,將第10師、第11師、第12師、第73師,依次擴編為第4軍、第9軍、第30軍、第31軍,總兵力由1.5萬人猛增到4萬余人,急需大量服裝,鄭義齋把幾個軍需工廠集中起來,改編成婦女工兵營。1933年10月4日,婦女工兵營在川北德漢城正式組建,下轄3個連,全營近500名女戰(zhàn)士,林月琴任營長,王澤南任政委。
工兵是擔負野戰(zhàn)工程保障任務的部隊,主要任務是構筑工事、搶修道路、架設橋梁、開設渡場、設置和排除障礙物。而婦女工兵營,主要任務則是縫軍衣、做軍帽、織綁腿、打草鞋,以及擔負后勤運輸任務等等,屬于方面軍總供給部編制序列。
林月琴帶領婦女工兵營參加了川陜革命根據(jù)地反“三路圍攻”“六路圍攻”等戰(zhàn)役戰(zhàn)斗。
1935年3月底,林月琴率領婦女工兵營跟隨紅四方面軍踏上了漫漫長征路。林月琴、王澤南各帶一個連隊擔任運輸隊,擔負籌備糧草、運送彈藥等繁重的任務。她們所領導的婦女工兵營,堪稱紅四方面軍后勤戰(zhàn)線上的一面旗幟,在戰(zhàn)火硝煙中飄揚了三年之久。
紅一、紅四方面軍會師后,林月琴先后擔任糧食局婦女運輸連連長、中央衛(wèi)生所護理班班長。在長征中,她兩越雪山、三過草地,歷盡艱辛,經受了千難萬險的嚴峻考驗。紅二、紅四方面軍會師后,隨紅軍總部到達陜北。1936年10月經何長工介紹,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36年10月,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后,紅四方面軍第30軍、第9軍、第5軍和總部機關及直屬騎兵師、特務團、教導團、婦女抗日先鋒團共2.1萬余人,奉中革軍委命令西渡黃河,后改稱西路軍,在河西走廊創(chuàng)建根據(jù)地,并執(zhí)行打通到新疆的國際路線任務。紅四方面軍另一部分第4軍、第31軍和紅軍大學等萬余人,被留在黃河以東地區(qū),參加了著名的山城堡戰(zhàn)役,取得三軍大會師后的首次大捷。一分為二的紅四方面軍,因歷史的因緣際會,形成河東、河西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
西渡黃河參加西路軍的紅四方面軍將士進行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慘烈征戰(zhàn),生還者為數(shù)不多。林月琴留在了河東。1937年5月,在西路軍失敗,謠傳吳先恩已經戰(zhàn)死的情況下,她與時任軍委后方政治部主任的羅榮桓相識并結婚。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林月琴歷任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機要處黨支部書記,晉西南黨員訓練班主任,八路軍第115師司令部直屬隊分總支書記、師政治部組織科副科長,山東軍區(qū)司令部機要科政治協(xié)理員等職。
解放戰(zhàn)爭時期,林月琴任第四野戰(zhàn)軍子弟學校校長。
新中國成立后,林月琴任北京“十一”學校校長,軍委總政治部主任辦公室副主任兼羅榮桓元帥辦公室主任。1978年5月,林月琴任總政治部干部部顧問。1955年,林月琴被授予大校軍銜,是全軍43名校級女軍官中唯一的女大校,同時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
日軍屠刀下的鐵骨女俠:紅軍第2獨立師女子特務連連長龐瓊花
“古有花木蘭替父去從軍,今有娘子軍扛槍為人民。”一首娘子軍軍歌,一部《紅色娘子軍》芭蕾舞劇,使瓊崖紅軍第2獨立師女子特務連聞名天下,也使以女紅軍連長龐瓊花為原型的英雄人物吳瓊花婦孺皆知。
龐瓊花,1911年出生,廣東省樂會縣(今海南省瓊海市)陽江鎮(zhèn)嶺下村人。4歲時由父母包辦與本縣題榜村一李姓人家訂婚。1927年冬,其兄龐隆香參加瓊崖第一次土地革命斗爭,龐瓊花在胞兄影響下也加入了少年先鋒隊。這年她才16歲。李家逼迫其過門成親,她寧死不從,繼續(xù)堅持參加革命活動。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后調共青團樂會縣委婦委工作。
1930年,龐瓊花參加紅軍,在紅3團1營2連當戰(zhàn)士。在戰(zhàn)斗中,她膽大心細,不怕犧牲,英勇殺敵,勇謀兼?zhèn)?,屢建?zhàn)功,深受紅3團首長賞識。
1931年3月26日,全瓊工農兵第三次代表大會在樂會、萬寧兩縣交界的加榮村舉行閉幕式。在閉幕式上,樂會縣赤色女子軍連宣告成立。赤色女子軍連僅有一個排的人數(shù),龐瓊花任連長,王玉文任指導員。
1931年5月,中共瓊崖特委在赤色女子軍連的基礎上成立了工農紅軍第2獨立師第3團女子特務連,全連共100人,下轄三個排。龐瓊花擔任首任連長,王時香任指導員,馮增敏、龐學連、黃墩英分別任第1、第2、第3排排長。
女子特務連成立后,龐瓊花即帶領全連投入緊張的軍事訓練和文化學習,擔負起保衛(wèi)領導機關和看守犯人的任務,還宣傳發(fā)動群眾參軍參戰(zhàn),多次隨同瓊崖紅軍主力參與反國民黨“圍剿”的戰(zhàn)斗,威震一時,被當時民眾稱為“紅色娘子軍”。毛澤東、周恩來曾高度評價紅色娘子軍為“世界革命的典范”。
1932年初,因“肅反”擴大化,龐瓊花被懷疑為社會民主黨,遭到撤職,后被送往母瑞山審查和監(jiān)督勞動。8月,國民黨陳漢光旅“圍剿”母瑞山,龐瓊花脫險回家后被敵人發(fā)現(xiàn)逮捕入獄。在監(jiān)獄中,她受到嚴刑拷打,但始終不屈,直至1937年國共兩黨合作后才被釋放。
1937年龐瓊花出獄時,女子特務連早已解體,龐瓊花遂回鄉(xiāng)結婚。日本侵略者在她的家鄉(xiāng)建立維持會,龐瓊花的丈夫因拒絕擔任維持會會長被日軍殺害。1942年,日軍軍官看上了長相漂亮的龐瓊花,龐瓊花深感恥辱,死活不肯,躲到幾十里外的深山,最終不幸被日軍發(fā)現(xiàn)慘遭殺害,年僅31歲。
2005年5月,海南省瓊海市嘉積鎮(zhèn)紅色娘子軍紀念園正式建成開園,園中有一尊大型娘子軍雕像,將紅軍女戰(zhàn)士腳穿草鞋、肩背竹笠、風塵仆仆的一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充分展現(xiàn)出來。雕像底座正面有一行金字:紅色娘子軍。這既是對紅色娘子軍全體女戰(zhàn)士的紀念,也是對龐瓊花的永久紀念。
(來源/《紅軍作戰(zhàn)部隊里的五位女軍事指揮官》,文/焦予玲,《黨史博覽》202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