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煒
有時候,一件極普通的小事,會給一個人留下深刻的記憶。20世紀70年代中期,我剛上小學,還是一個懵懂少年。一年深秋,我隨父親去百多公里外的豫東老家省親。先是從黃河北岸乘船過渡到開封,再坐火車、汽車,一路輾轉……
記憶中,停在開封火車站的那列綠色的火車很長,長到看不到盡頭,車廂的門很高,高到需要父親把我抱上火車。
熱烘烘的車廂里擠滿了人,彌漫著汗的酸臭和劣質煙草的辛辣,行李架上,塞滿了破舊的包袱和凌亂的麻袋。
父親買的是開封到民權的短途車票,沒有座位。我拉著父親的衣襟,父親提著孝敬長輩的食品和禮物,在熱氣蒸騰的車廂里緩慢行走著,想找到一個座位。
走過一站,車廂過道里已沒有站著的人。我跟著父親剛穿過兩節(jié)車廂連接的窄門,突然有一絲清涼的風從旁邊吹來。真爽?。?/p>
就在這時候,我看見了她——
二十四五歲的樣子,臉龐白皙,過耳的剪發(fā),齊齊地垂在嘴角,一身整潔的藍士林衣褲已洗得泛白,一雙方口布鞋顯然被無數次洗刷過,黑褪近灰,纖塵不染。她伏在靠窗的小桌板上,靜靜地讀一本厚厚的書。她旁邊的位子,是空的!
父親一定也看見了那個空位,卻沒有貿然地走過去,而是將一只手搭在旁側的行李架上,把目光投向車廂的盡頭,出神。
車輪滾過鐵軌的鏗鏘聲一遍又一遍響起,像是有個頑皮的小孩兒拿著鐵錘敲打著車輪從遠處跑過來,在你的腳下“哐當”“哐當”狠敲兩下,又喧鬧著跑走了。周而復始,沒完沒了。
聽著單調的“哐當”聲,想著那個頑皮的小孩兒,我不時抬頭看看父親,又歪頭看看正在讀書的她。
從車窗縫隙進來的風,拂動著她額前的黑發(fā),她用纖長的手指輕輕按著風急于翻動的書頁,嘴角漾著一絲笑意。我相信那書一定很有意思,她已經深深地沉浸其中了。
她不久就發(fā)現了站在過道上的我們父子倆。
她扭過頭來,微笑著,有些歉意地用手輕拍著身旁的空位,對著父親說:“同志!坐。”
是標準的普通話,輕柔而熱情。聲音不高,卻突破周遭方言俚語的包圍,清晰地送入我們的耳中。
那一刻,我看見了她含笑的雙眸,清澈而明凈。
父親點頭致謝。他將一只手從頭頂的行李架上收回來,又把另一只手里的帆布提包塞進旁側,然后,讓我坐了過去。
我就那樣坐在了她的旁邊。能聞到她身上清新的香皂味,那是春天的花香!盡管窗外寒凝大地,我卻感覺火車正穿行在四月的原野……
幾十年時光漫漶,我已經忘記了后面發(fā)生的事情了,記不得她讀的那本書的名字,也記不得我們什么時候下的火車??晌疫€清晰地記得,在她偶爾翻動書本的時候,我看見了那本書的扉頁上有一枚鮮紅的圓形印章,上面的字我認識:開封師范學院圖書館。
我不知道她當時是開封師范學院的青年教師還是在讀學生,反正我一下子就覺得,讀書的女性,真美!
許多年后,當我也成為一名大學生,一次次踏上西去的列車奔往遠方讀書的時候,遙遠的記憶就會蘇醒,我會下意識地尋覓,那個伏在小桌板上讀書的身影;每次我來到古都開封,走過河南大學圖書館的時候,我就會想,這里曾經是開封師范學院圖書館。便又記起小時候隨父親回故鄉(xiāng)探親,在火車上遇見的那個正在讀書的美麗身影。
如果還能見到她,我想告訴她:謝謝您,讓一個少年認識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