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鵬 田家坤 李龍波 羅強 王冠 李智博 田振瑋 王鶴儒 張敏 趙雷 劉斌
預防性采用機械循環(huán)輔助可以改善行高危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HR-PCI)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患者的心臟功能,提高心肌缺血耐受性,保障PCI順利進行[1-2]。體外膜肺氧合(ECMO) 能夠改善患者血流動力學,有助于實現(xiàn)更完全的血運重建[3]。由于傳統(tǒng)ECMO技術需切開置管、撤管,耗時長,血管并發(fā)癥多發(fā),限制了大多數(shù)心血管中心緊急情況下ECMO輔助循環(huán)的應用,延長了患者的住院時間[4]。經皮穿刺ECMO技術在局部麻醉下完成股動脈-靜脈置管,能夠迅速建立輔助循環(huán),預置ProGlide血管縫合器,拔管時采用J形指引鋼絲保護,便于插管的撤除,是一種操作簡單、快速、安全的方法,現(xiàn)介紹如下。
以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吉林大學第二醫(yī)院收治的21例行HR-PCI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全部采取術中清醒、局部麻醉下經皮穿刺技術建立VA-ECMO循環(huán)支持治療(見表1)。HR-PCI應用ECMO指征[5]:(1)臨床表現(xiàn)為急性冠脈綜合征伴心源性休克,發(fā)生或易發(fā)生心臟驟停、惡性心律失常等需要機械循環(huán)輔助設備的支持;(2)有血運重建指征,但因存在高危因素或嚴重合并癥而不能耐受外科手術者;(3)冠狀動脈病變復雜如慢性閉塞性病變、左主干病變、靜脈橋血管病變等;(4)患者基礎條件較差,合并復雜因素及疾病如高齡、高血壓、糖尿病、腎功能不全、外周動脈疾病、腦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表1 21例HR-PCI患者的臨床特征
1.2.1 置管方法 給予患者心電血壓血氧監(jiān)護,清醒局部麻醉下,選擇股動脈股骨頭中上1/3處作為動脈穿刺點,非急診情況下可選擇在超聲引導下穿刺,靜脈穿刺點為腹股溝皺褶下2~3 cm處,分別置入6F鞘管備用(見圖1A),經動脈鞘管行股動脈逆行造影評估后給予肝素化,倒T字形切開動、靜脈穿刺點皮膚約1 cm并充分預擴皮下組織至血管外膜,十字交叉法預置2把ProGlide血管縫合器(見圖1B),蚊式鉗固定縫合線,選擇合適預擴張鞘管擴張動脈,送入15~21F動脈鞘管(見圖1C),建立動脈通路,靜脈端充分預擴張后置入24~27F血管鞘。固定管路,充分排氣后建立 ECMO 循環(huán),術中在低流量循環(huán)支持下行PCI,觀察下肢供血情況及足背動脈波動情況,必要時加用遠端灌注裝置。
圖1 置管方法示意圖
1.2.2 撤機方法 ECMO撤機標準為患者心功能恢復,收縮壓>80 mmHg以上,肺毛細血管楔壓<12 mmHg,中心靜脈壓<12 mmHg,心臟指數(shù)≥2.2 L/(min·m2),無心包積液等并發(fā)癥。停機后,鉗夾閉合管路(見圖2A),選擇血管穿刺針穿刺動脈管近端,距穿刺點約10~20 cm,經穿刺針置入150 cm 0.035-inch J形纏繞鋼絲保護(見圖2B),助手壓迫穿刺點,撤除動脈端插管的同時應用ProGlide縫合線推結器打結,確認打結確切且無活動性出血后,撤除保護鋼絲(見圖2C),必要時可加用ProGlide縫合。靜脈端插管直接拔出壓迫止血,完成ECMO管路撤離。
圖2 撤機方法示意圖
觀察患者手術成功率,術中冠狀動脈再通率,置管及手術時間,術后穿刺點出血、動脈瘤、淋巴漏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術后早期心功能恢復情況,術后30 d死亡率等。
所有研究數(shù)據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使用平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例(百分率)表示。
ECMO經皮穿刺置管手術成功率100%,術中完全冠狀動脈血運再通率90%,平均置管時間為(6.3±3.7)min,手術時間(65.5±17.3)min,ECMO運行時間(48.5±20.3)h,術后ICU管理時間(72.3±8.3)h。21例患者全部順利撤離ECMO,術后存活率100%,ProGlide縫合穿刺口成功率100% ,1例加用1把ProGlide血管縫合器,無創(chuàng)口感染,無創(chuàng)口淋巴漏;1例下肢缺血,1例遠端供血穿刺點形成假性動脈瘤,平均住院(10.5±2.6) d,術后全部臨床痊愈出院,插管后穿刺部位愈合良好。
目前對于HR-PCI的界定尚無統(tǒng)一標準,但臨床上可以通過患者特征、冠狀動脈病變特點及血流動力學等來預測圍術期高風險的情況[6]。臨床特征主要為年齡>70歲的冠心病患者,左室射血分數(shù)< 40%,既往心肌梗死病史,伴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腎功能減退等嚴重疾??;病變特點包括慢性完全閉塞,左主干病變,靜脈橋,血管分叉、鈣化、扭曲病變等;血流動力學特征為心源性休克,惡性心律失常等。HR-PCI患者在術中容易出現(xiàn)血流動力學變化,輔助循環(huán)能穩(wěn)定血流動力學,為介入手術創(chuàng)造機會[7]。Belohlávek等[8]研究表明使用經皮血管穿刺的方法安置ECMO既可以節(jié)約操作時間,也能大幅度減少出血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但傳統(tǒng)血管穿刺置管后期撤管時大多數(shù)仍需切開行血管吻合術,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臨床上的應用。
本研究回顧分析了由心內科醫(yī)生團隊通過ProGlide預縫合技術快速建立ECMO輔助循環(huán),輔助治療HR-PCI患者,這種經皮穿刺置管技術具有安全、可靠的特點,減少了傳統(tǒng)ECMO需要血管切開置管等問題,保障了HR-PCI患者術中血流動力學的穩(wěn)定性。Hwang等[9]采用ECMO撤除拔管時置入ProGlide血管縫合器的方法,撤除成功率只有85.7%,這可能與穿刺點位置的選擇以及穿刺點血管動脈硬化等原因有關,預置ProGlide血管縫合器能夠提高器械縫合成功率。Lee等[10]研究表明血管前壁及環(huán)形鈣化、細小髂骨動脈、髂動脈近端閉塞、高位股動脈分叉是ProGlide血管縫合器的相對禁忌證,因此,術前血管評估至關重要。本研究中的患者均行股動脈逆行造影評估血管情況,穿刺點選取是ProGlide縫合成功的關鍵,避開股動脈血管前壁重度動脈硬化及鈣化位置,選取血管中心部位及股深動脈分叉高位進行穿刺,并通過動脈端雙縫合器交叉預縫合,充分游離皮下組織,降低了大多數(shù)ProGlide血管縫合器失敗的風險,提高了ProGlide縫合成功率。靜脈端采取壓迫止血的方法,既為患者節(jié)省醫(yī)療費用,又能夠保障撤機后安全止血。
應用ProGlide預縫合技術快速建立ECMO循環(huán),局部麻醉下快速建立安全血管通路,有效避免了切口出血、感染及遠端肢體缺血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為維持HR-PCI患者術中血流動力學的穩(wěn)定提供了支持,并能夠有效保證拔管后穿刺口的安全縫合止血,避免了內科醫(yī)生切開直視下拔管的困擾。
ProGlide預縫合技術用于ECMO輔助HR-PCI安全、快速、有效,值得在臨床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