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炳城
2004年,我國頒布實施《工傷保險條例》。2010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社會保險法》,對工傷保險制度作出了一些新的規(guī)定。隨后,國務院對《工傷保險條例》進行了修訂。2014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頒布施行。至此,我國工傷保險法律制度框架已基本建立。然而,在工傷認定實務中,往往還存在各方觀點不一的情況,這其中,準確理解《工傷保險條例》中所指出的工傷認定情形就至關重要了。
【案例】
管某在某公司倉庫從事保安工作。2019年5月19日晚,管某于工作時間在保安室實施嫖娼行為。不料,管某突然倒地,面部朝下,口喘粗氣。醫(yī)護人員到達現(xiàn)場后,確認管某已經(jīng)死亡。經(jīng)核實,管某死因為冠心病急性發(fā)作。
隨后,管某家屬向區(qū)人社局申請工傷認定,2019年11月20日,區(qū)人社局作出《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認為管某死亡不屬于工傷或視同工傷。管某家屬不服,提起行政訴訟。家屬訴稱,管某死因為冠心病發(fā)作,并不能證明其死亡是直接由嫖娼行為所導致,二者并不存在必然關聯(lián)性,此外,管某嫖娼完畢后并未離開保安室,屬于在工作崗位上履行保安工作職責,其死亡應屬工傷。
兩審法院均認為管某死亡不屬于工傷。管某家屬仍不服,向山東高院申請再審,2020年9月27日,山東高院作出裁定,駁回管某家屬再審申請。
本案爭議的焦點是,管某在工作時間、工作崗位上,因嫖娼導致突發(fā)疾病死亡,是否屬于工傷?對此,實務中有兩種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根據(jù)《工傷保險條例》的規(guī)定,員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fā)疾病死亡的,視同工傷,該條例并未對引起突發(fā)疾病的原因進行限制,也就是說,引起突發(fā)疾病的原因在所不問,只要是突發(fā)疾病死亡,就應當視同工傷,因此,管某死亡屬于視同工傷。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雖然管某死亡符合前述突發(fā)疾病死亡,但是,突發(fā)疾病的直接起因是由于管某有嫖娼行為,而嫖娼行為是我國法律所禁止的,因此不屬于工傷。
筆者贊同第二種觀點。理由如下:
首先,管某死亡不屬于因工作原因或履行工作職責。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guī)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nèi),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二)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nèi),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nèi),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p>
可見,我國工傷保險法律法規(guī)對工傷職工的保障,應以職工盡職履責為前提,管某的死亡與本職工作無關,既非因工作原因造成,也非履行工作職責,不符合前述認定為工傷的規(guī)定。
其次,管某死亡不屬于無起因突發(fā)疾病死亡。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規(guī)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fā)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nèi)經(jīng)搶救無效死亡的?!边@一規(guī)定由五個要件組成:
1.受傷害者為職工;
2.在工作時間;
3.在工作崗位;
4.突發(fā)疾病死亡;
5.突發(fā)疾病在48小時之內(nèi)經(jīng)搶救無效死亡。
其中4和5是選擇關系,滿足其一即可。據(jù)此,同時符合1、2、3、4或1、2、3、5時,可視同為工傷。
然而,又該如何理解“突發(fā)疾病”呢?國務院法制辦、人社部共同組織編寫的《工傷保險條例釋義與實務》一書認為,“‘突發(fā)疾病是指上班期間突然發(fā)生的任何種類的疾病,實際情況中,一般多為心臟病、腦出血、心肌梗死等突發(fā)性疾病”。筆者贊同這一觀點,“突然發(fā)生”是指沒有起因的發(fā)生,不包括有直接起因的發(fā)生,比如,員工之間發(fā)生口角導致其中一人心臟病發(fā)作而死亡。
本案中,管某死因雖為“突發(fā)疾病”,但是,其發(fā)病原因與其事前發(fā)生性行為存在著直接的因果關系,二者具有關聯(lián)性,并不屬于前述“突然發(fā)生”的情形。
再次,嫖娼行為違背公序良俗。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對美好社會的生動表述,也是從社會層面對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吨伟补芾硖幜P法》第六十條規(guī)定:“賣淫、嫖娼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千元以下罰款……”可見,賣淫、嫖娼行為為我國法律所禁止,公民實施該行為的,依法予以處罰。本案中,管某嫖娼行為與公序良俗背道而馳,其因嫖娼導致疾病發(fā)作死亡,人社局及三級法院均認為不符合認定工傷的條件,既是我國工傷保險立法的當然之義,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勞動爭議實務中的具體體現(xiàn)。
【案例】
陶某于2015年9月25日入職重慶某超市擔任營業(yè)員職務,主要工作內(nèi)容是負責超市生鮮部干貨的上貨、擺放陳列,撿除壞的干貨商品等。2017年2月26日14時40分左右,陶某在上班期間,在超市女廁所內(nèi)喝下潔廁劑受傷,受傷部位為胃部、腸道、頭皮,隨即送醫(yī)治療,診斷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胃黏膜損傷,頭皮血腫,胃空腸吻合術后,潔廁劑中毒。
傷愈后,陶某多次到超市要求對其進行賠償。2018年2月6日,該超市向當?shù)厝松缇稚暾埞J定。當?shù)厝松缇终J為,陶某受傷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項規(guī)定的“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nèi),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情形,3月21日,人社局出具《認定工傷決定書》,認定陶某為工傷。
該超市又提起行政訴訟。兩審法院均判決撤銷人社局工傷認定決定。陶某不服,向重慶高院申請再審,2019年6月20日,重慶高院裁定駁回陶某再審申請。
本案爭議的焦點是,陶某在上班時間喝下潔廁劑,到底是誤喝還是故意?一般而言,若是誤喝,則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應當認定為工傷的情形,若是故意喝下潔廁劑則屬于自殘,不得認定為工傷。三級法院均認為陶某不構成誤喝,不得認定其為工傷。筆者亦持此觀點。
首先,陶某受傷不屬于誤喝,不應適用“三工”原則認定其為工傷。
“三工”是指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因工作原因或履行工作職責,用“三工”原則來認定工傷,是我國職工工傷概念最基本的含義,也是工傷認定實務中最常見、使用最廣泛的情形?!叭ぁ痹瓌t在我國工傷法律法規(guī)中主要有三種情形,即《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中所列舉的三種情形。本案中,陶某在廁所內(nèi)喝下潔廁劑,人社局適用“三工”原則認定其為工傷,并不妥當。
其一,潔廁劑放置在廁所內(nèi),并非放置在工作區(qū)域,陶某在日常工作中無法接觸到;
其二,裝載潔廁劑的瓶子有明顯標識,其形狀、大小、包裝、顏色等均與普通飲用水外包裝有明顯區(qū)別,普通人都能明確識別;
其三,在廁所內(nèi)喝東西本身不符合正常行為,一個正常人不會因為口渴而故意跑到廁所里去喝水解渴,并且還是在廁所里拿“水”喝;
其四,潔廁劑的氣味、口感等與普通飲用水不同,即便是陶某拿錯了瓶子,誤以為是普通飲用水,她在倒入口中的那一刻,也會因為發(fā)現(xiàn)這不是一般的飲用水而馬上停止喝下;
其五,陶某在受傷時身體健康,智力正常,并沒有精神疾病發(fā)作等不能正常識別物體的情形;
其六,即便是如陶某所稱,其是在極度疲勞的情況下頭暈眼花誤把潔廁劑當飲料喝下,此行為明顯有違生活常理,不足以采信。
綜上,陶某在廁所內(nèi)喝下潔廁劑明顯不屬于誤喝,不得適用前述《工傷保險條例》所規(guī)定的“三工”原則認定其為工傷。
其次,陶某喝潔廁劑屬于自殘,依法不得認定為工傷。
如前述,陶某不屬于誤喝,且沒有第三人強迫其喝或者是超市管理人員指使其喝,那么,陶某就極有可能是故意喝下,構成自殘。自殘是指行為人傷害自己的身體并造成傷害結果的行為。自殘是我國職工工傷認定的排除事由之一,當事職工雖然在工作中傷亡,但其傷亡與工作不具有因果關系,因而不能納入工傷范疇?!豆kU條例》第十六條規(guī)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一)故意犯罪的;(二)醉酒或者吸毒的;(三)自殘或者自殺的。”
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一條的規(guī)定,人民法院在認定員工是否屬于自殘自殺時,“應當以有權機構出具的事故責任認定書、結論性意見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等法律文書為依據(jù)”。當缺少前述法律文書作為斷案依據(jù)時,人民法院應當結合相關證據(jù)及查明的事實依法進行審查。據(jù)此,三級法院均認為陶某系故意喝下潔廁劑,其行為屬于自殘,應當適用前述排除事由規(guī)定,不得認定其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作者 深圳華創(chuàng)印刷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ji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