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不同餌料及餌料密度對大海馬幼魚生長及存活的影響

      2021-06-17 04:39:36王全陽
      科學養(yǎng)魚 2021年5期
      關鍵詞:橈足類輪蟲幼魚

      王全陽

      (東山縣水產技術推廣站,福建 東山 363401)

      海馬作為一種小型魚多用于觀賞水族和中藥材。我國沿海海馬種類較少,常見的有線紋海馬、大海馬、三斑海馬、小海馬和刺海馬5種。海馬的主要價值體現(xiàn)在藥用方面,隨著試驗技術及工業(yè)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檢測方法被用到科學研究上,海馬的一些藥用功效得到了證實。海馬作為一種重要的中藥材,在我國有“南方人參”的稱號。但環(huán)境的惡化、近海污染的加劇,對海馬的攝食及棲息環(huán)境的改變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人類的過度捕撈也對海馬種群的繁衍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由于棲息地的破壞和過度的捕撈等影響,目前海馬的野生種群已經瀕危。世界生物保護組織已把所有已知的海馬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

      由于海馬數(shù)量的減少和市場對海馬的需求量急劇增加,導致海馬價格飆升,使人們對人工養(yǎng)殖海馬越來越重視。大海馬(Hippocampus kuda)主要分布于我國及日本、東南亞海域,是我國主要的養(yǎng)殖品種之一。本研究通過投喂不同種類及密度的餌料來觀察大海馬幼魚的生長及存活狀況,為找到合適的大海馬生物餌料提供幫助,同時也為大海馬的人工養(yǎng)殖技術提供基礎資料。

      一、材料與方法

      1.試驗材料

      試驗用海馬苗為福建省水產研究所繁育的1日齡幼魚,試驗用培養(yǎng)水槽為容積50升的方形白色塑料桶,水深35厘米。

      試驗用輪蟲由試驗基地用小球藻自行培養(yǎng),橈足類由附近養(yǎng)殖蝦池撈取暫養(yǎng),橈足類投喂前用聚維酮碘消毒30分鐘。

      試驗用水為沙濾海水,試驗培養(yǎng)水溫為自然水溫20~22℃,試驗期間鹽度30~31、pH 7.9~8.1、溶氧7.0~7.6毫克/升、氨氮低于0.05毫克/升、亞硝酸鹽低于0.02毫克/升,白天光照強度500~4 000勒克斯。

      2.試驗方法

      (1)不同種類餌料。試驗魚苗以單獨投喂輪蟲、單獨投喂橈足類及輪蟲+橈足類混合投喂3種方法進行比較,其中輪蟲組設1、5、10、20個/毫升4個餌料密度,橈足類組設0.5、1、2、4個/毫升4個餌料密度,輪蟲+橈足類組密度為輪蟲5個/毫升+橈足類0.5個/毫升,每個試驗設3個平行。

      (2)試驗魚苗分組。試驗魚苗為同一天“出生”在同一個親魚池的海馬幼魚,從親魚池隨機撈取海馬幼魚,分別放入27個事先裝好水的培養(yǎng)水槽內,每個水槽30尾,微充氣培養(yǎng)。

      (3)餌料投喂方式。每天計數(shù)測定培養(yǎng)槽水體中的餌料密度并補充至試驗設置的密度,試驗開始7天內橈足類用80目篩絹過濾,7~15天內用60目篩絹過濾,15~30天用40目篩絹過濾,30天后用10目篩絹過濾。

      (4)日常管理。試驗時間60天,每天早上吸底,去除沉底的殘餌、糞便及死亡個體,日換水量10%~20%,每兩天添加1次益生菌以保持水質穩(wěn)定,每天測量水溫等水質參數(shù),統(tǒng)計死魚數(shù)量。

      (5)試驗數(shù)據(jù)處理。60天試驗結束后,統(tǒng)計每個試驗組的海馬幼魚成活率、測量魚體重和體長,采用SPSS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 ANOVA)分析不同餌料組幼海馬成活率及個體大小的差異。

      二、試驗結果

      1.不同餌料對大海馬幼魚存活的影響

      單獨投喂輪蟲、餌料密度為1、5、10、20個/毫升的試驗組中,試驗開始第3天即有魚苗死亡,到第7天魚苗成活率為0~20%,到第9天魚苗全部死亡;不同的是,投喂橈足類+輪蟲(橈足類0.5個/毫升+輪蟲5個/毫升),或是投喂橈足類0.5~2個/毫升,第9天魚苗成活率均在85%以上(表1),差異顯著。試驗結果顯示輪蟲不適合作為大海馬幼魚早期餌料,橈足類是很好的大海馬幼魚早期餌料。

      2.不同餌料及餌料密度對大海馬幼魚存活的影響(表2)

      表2 不同餌料及餌料密度對大海馬幼魚存活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經60天的培養(yǎng)試驗,輪蟲5個/毫升+橈足類0.5個/毫升組與橈足類0.5個/毫升餌料組的成活率分別為(80.0±5.1)%和(80.0±4.0)%,高于橈足類2個/毫升餌料組的(72.0±15.0)%,差異顯著(P<0.05);橈足類1個/毫升餌料組成活率最高,達(93.0±12.2)%,明顯高于其他各組,差異顯著(P<0.05);橈足類4個/毫升餌料組成活率為(40.0±10.9)%,低于其他各組,差異顯著(P<0.05)。試驗結果表明橈足類1個/毫升的投喂方式最適合大海馬幼魚的生長、存活。

      3.不同餌料及餌料密度對大海馬幼魚生長的影響(表3)

      表3 不同餌料及餌料密度對大海馬幼魚生長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投喂密度分別為0.5、1、2、4個/毫升的4個橈足類餌料組及投喂橈足類+輪蟲餌料組,60天試驗結束后測量海馬幼魚的頭長為(0.70±0.09)~(0.71±0.12)厘米,無顯著差異(P>0.05);海馬幼魚的體長為(2.69±0.16)~(2.99±0.15)厘米,也無顯著差異(P>0.05)。

      三、討論

      1.餌料種類對大海馬幼魚存活的影響

      在大海馬的生長過程中,影響其成活率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餌料、溫度、水質、酸堿度、病害等方面,其中餌料起著較為重要的作用。一些品種的仔魚可以依靠油球和卵黃囊獲取生存的能量和營養(yǎng)物質。虹鱒仔魚靠卵黃供給營養(yǎng),經15~20天卵黃囊吸收2/3時,開始向上層游動覓食(劉孝華,2007)。但是海馬的幼魚在雄魚育兒袋中發(fā)育,離開時幼魚卵黃囊已經消失,需要外源性的營養(yǎng)才能存活,所以在海馬孵化后需要及時投喂合適的餌料。本研究試驗結果可以看出,輪蟲不能單獨作為初生大海馬幼魚的生物餌料,而活體橈足類幼體能滿足初生大海馬幼魚的營養(yǎng)需求,是其很好的生物餌料。

      2.餌料密度對大海馬幼魚生長、存活的影響

      餌料密度會影響魚的存活及生長發(fā)育,有研究學者發(fā)現(xiàn)餌料密度會引起魚攝食率的差異,其主要原因是當魚處于高餌料密度狀態(tài)時易獲得餌料,攝食率會提高。但這并不意味著餌料利用率會提高,相反高密度餌料會惡化水質,導致魚死亡或影響魚生長(周潔等,1996)。張雅芝等(2003)研究證實浮游動物密度在2 000~9 000個/升條件下,花鱸稚魚全長、日生長率與存活率隨餌料密度增加而上升,超過密度范圍時,生長率和存活率反而下降。由此看出,在一定范圍內增大餌料密度可以提高魚的生長性能及存活率,超出范圍后,代謝產物會影響水質造成魚的死亡或者使其生長受到抑制。

      本試驗結果顯示,橈足類1個/毫升餌料組的海馬幼魚生長速度最快,但與其他3組相比幼魚生長速度差異不顯著(P>0.05);但餌料密度對幼魚存活率有影響,橈足類4個/毫升餌料組60天幼魚的成活率下降顯著(P<0.05);橈足類1個/毫升餌料組60天的存活率最高,達93%。這說明在大海馬苗種培育過程中,投喂密度為1個/毫升的橈足類能取得較好的結果。

      猜你喜歡
      橈足類輪蟲幼魚
      溫度對不同種類臂尾輪蟲生長與繁殖的影響
      “逆天神偷”蛭形輪蟲
      “逆天神偷”蛭形輪蟲
      知識窗(2019年4期)2019-04-26 03:16:02
      白洋淀枝角類和橈足類初步調查
      黃顙魚幼魚的賴氨酸需要量
      黃顙魚幼魚對飼料中維生素C的需要量
      海洋橈足類生態(tài)學研究進展
      河南科技(2015年21期)2015-03-26 21:21:21
      不同溫度條件下褐菖鲉幼魚的耗氧率和排氨率
      海洋浮游橈足類攝食纖毛蟲的研究*
      海洋與湖沼(2014年4期)2014-03-09 06:57:32
      長江口及鄰近海域浮游橈足類分類多樣性研究
      临沂市| 凌源市| 田林县| 广水市| 鹿邑县| 宜章县| 庄河市| 大埔县| 白朗县| 抚宁县| 虹口区| 武川县| 霸州市| 汾阳市| 滦南县| 离岛区| 贞丰县| 日土县| 同德县| 越西县| 广东省| 绿春县| 丰都县| 镇平县| 东乡县| 乌兰察布市| 大城县| 赫章县| 泰安市| 胶州市| 中宁县| 舞阳县| 钦州市| 许昌市| 如东县| 泸州市| 灌南县| 余江县| 六枝特区| 吉林省| 汕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