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共產(chǎn)主義馬前卒”

      2021-06-15 09:59:46陳晨
      美文 2021年11期
      關鍵詞:易卜生陳獨秀

      陳晨

      陳晨?

      1920年7月。上海法租界。

      正是上海最熱的季節(jié),太陽再不是溫暖和煦、平和寬容的模樣,不知何時變了臉,怒火沖沖地發(fā)威,空氣燥熱難當,尤其是午后,彈格路上的一地陽光,熱得讓人跳腳。摩登的太太、小姐,平日里愛撐著小傘,在法租界里婀娜地走走停停,遇到如此猛烈的太陽,便也老老實實待在家里歇午覺。梧桐樹上的知了,有氣無力地嘶叫著,一陣響,一陣歇,抗議似的。

      陳獨秀坐在上海法租界環(huán)龍路老漁陽里二號樓上的書房里,一邊搖著扇子,一邊奮筆寫著什么。午后無人打攪,他抓緊時間寫文章。

      妻子高君曼輕輕地踩著樓梯,上樓來告訴他:“先生,您在北大的學生袁振英來了?!?/p>

      “噢,振英來啦?他不是去國外了嗎?”陳獨秀有些意外,又有些歡喜,趕緊下樓來。

      客堂里,一個身穿白襯衫的青年站得筆直,眉眼之間透著聰穎和自信,一頭黑發(fā)梳得整整齊齊,定了型一般。大熱的天,長袖襯衫袖口的紐扣認認真真地扣著,西裝褲熨得筆挺??吹疥惇毿悖嗄晡⑽⒕瞎?,嘴角含笑,叫道:“陳先生好!”

      陳獨秀一把握住青年的手,高興地說:“振英啊,兩年不見了,沒想到能在上海見到你!快坐下,跟我說說這兩年在國外的見聞?!?/p>

      袁振英是陳獨秀在北京大學時的學生,但他初見陳獨秀時,卻不似今日這般恭敬謙遜,相反,作為班長的袁振英,還曾因一名教師的聘任問題,率領班級同學向陳獨秀申訴,并揚言如果不撤換該教師,就全班罷課。兩人之間,可謂是不打不相識。

      袁振英從小就是學霸,即便在人才濟濟的北大,他依然是出類拔萃的。他1894年7月出生于廣東東莞縣溫塘鄉(xiāng),父親袁居敦曾中過縣學(秀才),一輩子以教書為生。1905年科舉制度被廢除后,私塾不復存在,袁居敦便前往香港謀取教職。11歲的袁振英跟隨父親前往香港,在英皇書院接受西式教育。他天資聰穎,成績優(yōu)異,每逢考試,總是名列榜首。1912年,袁振英從英皇書院畢業(yè),考進了皇仁書院?;嗜蕰簞?chuàng)建于1862年,是香港最早的官立中學,也是香港著名的男子中學,以英語為教學語言。皇仁書院畢業(yè)生名人輩出,政界有孫中山,商界有霍英東,學術界有張五常,文史哲界有蘇曼殊。在英皇書院讀書期間,袁振英開始接觸當時盛行的一種社會政治思潮——無政府主義。辛亥革命以后,無政府主義在中國廣為流傳,廣東成為無政府主義活動非?;钴S的省份,代表人物劉師復于1912年7月成立的“心社”,是國內最早的無政府主義團體,其宗旨是“破除現(xiàn)社會的偽道德以及惡制度而以人的良心上的新道德代替之”。心社成立不到半年,袁振英也在香港皇仁書院與同學杜彬慶、鐘達民等組織了無政府主義團體“大同社”。大同社主張無家庭、無國家,提倡世界大同,與廣州的心社遙相呼應。

      1915年,袁振英從皇仁書院畢業(yè),決定返回內地讀書,投考北京大學。他說:“我要離開這個殖民地,終身不為敵用?!?/p>

      夏末,21歲的袁振英來到北京,考取了北京大學。此時的中國內地,新文化啟蒙的狂飆正在醞釀之中。袁振英一邊忙于學業(yè),一邊繼續(xù)關注和研究無政府主義及社會主義。1917年5月,袁振英與北大同學趙太侔,聯(lián)絡黃凌霜、竟成、華林等人,在北京大學發(fā)起組織新的無政府主義團體——實社。這是北京大學最早也最有影響力的社團之一。實社以進德修學為宗旨,核心成員大多信仰無政府共產(chǎn)主義,他們研究社會主義思潮,尤其注重研究克魯泡特金與高曼的思想。

      1917年1月,袁振英第一次在北京大學見到陳獨秀。那時的袁振英,已是大學三年級學生,不久前率領同學逼迫校方辭退師德有虧的C教授,在學生中積累了一定的威望,而陳獨秀是受蔡元培邀請新來的文科學長,只想著“試教三個月”,不行就回上海繼續(xù)辦刊。袁振英對新任的文科學長陳獨秀并不看好,甚至懷疑他的學術水準,認為他“根本不懂得教育為何物,絕對沒有教育經(jīng)驗。聽說他曾到過日本,但他讀過什么書,得過什么文憑和學位,都沒有人知道,他也沒有什么專長,只會作些政論罷了”。

      一個是恃才傲物的高年級學霸,一個是初來乍到的文科學長,兩人的沖突一觸即發(fā)。這一日,袁振英率領一幫同學,氣勢洶洶地來到陳獨秀的辦公室,一點也沒有見師長的恭敬,直截了當?shù)刭|問陳獨秀:“為什么要把M君派給我們英文畢業(yè)班當英文教師?”

      青年袁振英

      袁振英和家人

      陳獨秀愕然,他是文科學長,有權聘任英文教師,這有什么不妥嗎?他說:“M君是從日本高等師范學校留學回來的,資質和水平都沒有問題?!?/p>

      袁振英絲毫不給陳獨秀面子,說道:“我們中國國立北京大學是與日本帝國大學同級別的大學,而日本的高等師范只與中國的國立師范同級。按照中日兩國交換教員和學生的慣例,高等師范畢業(yè)生入北京大學還要從一年級讀起。如今,居然任用一個日本高師的畢業(yè)生來教我們北京大學英國文學系畢業(yè)班的英文?這簡直是恥辱!”

      陳獨秀被袁振英一頓搶白,有點下不來臺。

      袁振英一字一頓地說道:“我希望這位日本高師畢業(yè)的老師不要繼續(xù)出現(xiàn)在我們畢業(yè)班的課堂上,如若不然,我們集體罷課!”說罷,帶領同學揚長而去。

      M君的聘任問題最終因為學生的抗議沒有繼續(xù)下去,陳獨秀后來想起這個一臉激憤的學生,頗感頭疼,但也因此越來越關注他。漸漸地,陳獨秀發(fā)現(xiàn)袁振英并非頭腦簡單愛鬧事的學生,袁振英的學習成績相當出色,尤其是英文,他的思想也非常激進。陳獨秀便常常找袁振英談談心,調和彼此間的關系。

      陳獨秀對袁振英說:“《新青年》雜志你平時看不看?有沒有興趣給我們雜志也寫幾篇文章?”

      “我?”袁振英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新青年》可是名聞全國的雜志,撰稿的都是胡適、楊昌濟之類的大學者,還從未刊發(fā)過在校大學生的稿件呢。

      “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寫出特別優(yōu)秀的文章。你的英文這么出色,也可以把國外一些有價值的文章翻譯過來,開拓讀者的眼界?!标惇毿隳抗庖笄械刈⒁曋裼?,眼睛里有肯定和鼓勵。

      袁振英深受鼓舞,很快就翻譯了一篇題為《結婚與戀愛》的作品,刊發(fā)在1917年7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3卷第5號上。這是袁振英在《新青年》上發(fā)表的第一篇譯文,也是一篇較有影響的文章。他后來自豪地說:“日本人的《婦女問題十講》一書中,也有提我這一篇譯稿?!?在校期間就已經(jīng)在《新青年》上發(fā)表文章,這份榮耀讓袁振英一輩子都為此而自豪。

      小試牛刀,初嘗勝果,讓袁振英信心倍增。袁振英也因此與陳獨秀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常去箭桿胡同九號陳獨秀的寓所兼《新青年》雜志編輯部,聽陳獨秀及其他編輯談論時事。彼時,《新青年》雜志由胡適等人輪流執(zhí)編。過數(shù)月,胡適先生把袁振英找去,告訴他:“《新青年》雜志準備出一期特刊‘易卜生專號,我正在策劃組稿,你能不能寫篇關于易卜生的文章?”

      袁振英一聽,兩眼發(fā)亮,因為易卜生是他熱愛的戲劇大師。易卜生是19世紀歐洲著名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歐洲現(xiàn)代戲劇的創(chuàng)始人,“社會問題劇”的開創(chuàng)者,正受到這一時期青年人的追捧。袁振英想了想,說:“我愿意試試?!?/p>

      胡適先生說:“建議你以易卜生的生平或作品為題材撰寫一篇大文章,一方面可以給《新青年》發(fā)表,同時也可以作為你的畢業(yè)論文。”

      袁振英欣喜地接受了胡適教授的建議,立即著手收集資料。他閱讀了大量易卜生的作品,參考了多本外國人撰寫的易卜生傳記,融入了很多自己對易卜生及其作品的認識,反復修改,寫成了《易卜生傳》。由于從小接受的是英語教育,他覺得用英文寫作更為順暢,于是先用英文寫,寫完再翻譯成漢語文言文。發(fā)表時未來得及譯完全文,只發(fā)表了部分章節(jié),之后再發(fā)行全譯本。這是第一篇中國人撰寫的易卜生傳記,袁振英因此被稱為中國研究易卜生的第一人。在這篇傳記里,袁振英高度贊揚了易卜生的思想與行為:

      易氏雖為一有名之大劇作家,然亦一大革命家也……易氏之新思潮,如好花怒放,甘冒天下之大不韙,果敢無倫,前人之不敢言者,彼乃如鯁在喉,以一吐為快;發(fā)聾振聵,天下為駭,此氏所以有“惟天下之最強者,乃能特立獨行”之語也。

      1918年6月15日《新青年》第4卷第6號“易卜生專號”正式出版,除了袁振英的《易卜生傳》外,還有胡適的《易卜生主義》,羅家倫、胡適等譯的《娜拉》,陶履恭譯《國民之敵》,吳弱男譯的《小愛友夫》。

      易卜生的作品與思想一經(jīng)《新青年》雜志介紹,立即引起了青年學生的興趣與共鳴,掀起了“易卜生熱”。文藝評論家阿英回憶當時“易卜生熱”的情形時說:“新的人沒有一個不狂熱地喜歡他,也幾乎沒有一種報刊不談論他。”茅盾先生曾于1925年撰文稱:“易卜生和新文化運動是有一種非同等閑的關系,《新青年》出“易卜生專號”曾把這位北歐大文豪作為文學革命、婦女解放、反抗傳統(tǒng)思想等等新運動的象征,那時候,易卜生這個名兒,縈繞于青年的胸中,傳述于青年的口頭,不亞于今日之下的馬克思和列寧。”

      魯迅先生也予以高度評價:

      民國七年(1918)七月,《新青年》突然出了“易卜生號”。這是文學底革命軍進攻舊劇的城的鳴鏑。那陣勢,是以胡將軍的《易卜生主義》為先鋒,胡適、羅家倫共譯的《娜拉》(至第三幕),陶履恭的《國民之敵》和吳弱男的《小愛友夫》(各第一幕)為中軍,袁振英的《易卜生傳》為殿軍,勇壯地出陣。

      袁振英的《易卜生傳》廣受好評,多次再版重印,1918年在香港印刷單行本,1920年2月廣東新學生社再次出版發(fā)行。

      在新文化運動之初,易卜生的戲劇與思想對破除中國傳統(tǒng)倫理思想的禁錮、樹立男女平等新觀點以及喚醒國人的個性與自主意識發(fā)揮了特殊的啟蒙作用。很多青年把易卜生的名言“惟天下之最強者,乃能特立獨行”當作座右銘,當作他們追求獨立思想與人格的標桿。

      1918年7月,袁振英從北京大學畢業(yè),校長蔡元培推薦他去法國留學,并代他向教育部申請,但那時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不久,法國社會還未結束動蕩,留學環(huán)境惡劣,袁振英未能成行。他只得返回家鄉(xiāng)廣東,在廣州國立廣東高等師范學校當教師。

      臨行前,袁振英專程到《新青年》編輯部,向陳獨秀和胡適等人辭行。

      一別兩年,陳獨秀眼中的袁振英黑瘦了些,也沉穩(wěn)了些。

      袁振英告訴陳先生,他在廣東高等師范學校只工作了半年便辭去了教職。1919年3月,他受南洋無政府組織“真社”邀請,前往菲律賓協(xié)助組建華僑工黨,編輯《平民日報》。在菲律賓小呂宋島上,他一邊做記者,一邊在馬尼拉愛國學校及中西學校任教。經(jīng)過一年的努力,他順利完成使命,幫助南洋“真社”組建了華僑工黨。但他在馬尼拉的言行也受到了當?shù)卣谋O(jiān)視,最終被驅逐出境。

      1920年初,袁振英從菲律賓回到香港,擔任國民黨機關報《香江晨報》的編輯,但時間不長,因得罪香港的英國官員而被迫離開。隨后,他返回廣州,擔任廣州《民號報》《新民國報》的編輯,不時在報刊上發(fā)表宣傳無政府主義的文章。

      五四運動在北京爆發(fā)后,至年底全國各地基本平息,但廣東的運動仍在持續(xù),并于1920年春夏之際出現(xiàn)了新的高潮。袁振英在報紙編發(fā)了許多反映這場愛國運動的文章,并積極投身這場運動。為了聲援廣州學生的愛國運動,袁振英聯(lián)合新聞界同行,策劃組織了廣東游東(日本)記者團,參與者包括粵港兩地的數(shù)十名記者,袁振英擔任了英文秘書一職。他們計劃到日本、臺灣和朝鮮各大城市,宣傳反對日本“二十一條”草案。記者團出發(fā)前,曾受到恐嚇,說日本人會給他們吃慢性毒藥,但他們毫不理會,表示“縱使如此,為國而死,死也光榮”。

      廣東游東記者團的活動持續(xù)了數(shù)月,他們在日本、朝鮮、臺灣等地開展宣傳活動,所到之處,受到了華僑和當?shù)厝嗣竦臍g迎。

      1920年7月,袁振英隨記者團從日本乘船返回中國,途經(jīng)上海時,聽說陳獨秀也到了上海,便打聽了地址,上門拜訪。

      陳獨秀聽袁振英講述離開北大后的經(jīng)歷,唏噓感慨了一番,也勉勵了一番:“沒想到啊,這兩年間,你經(jīng)歷了那么多事,但有這些經(jīng)歷不是壞事,會讓人成長得更快。”

      陳獨秀轉而一想,其實,這兩年間,我自己經(jīng)歷的事還少嗎?身處多事之秋,總是身不由己。往事歷歷,從腦海里一閃而過,陳獨秀沒有和袁振英談及,而是云淡風輕地一笑。他問袁振英:“今后有什么打算?”

      袁振英說:“我已離開報社多月,回到廣州還得另謀職業(yè)?!?/p>

      陳獨秀說:“既如此,不如便留在上海,協(xié)助我編輯《新青年》。自我離開北大,《新青年》停刊了數(shù)月,如今雖說重新回到上海編輯出版,但稿源嚴重缺乏。我準備在《新青年》上開設‘俄羅斯研究專欄,你外文好,又有理論功底,由你來主持這個欄目再合適不過了。最近我與外國人打交道比較多,也需要你幫著做些翻譯工作。另外,我正讓俞秀松組建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你也一起參與吧。這里年輕人多,大家干勁很足,留在這里你會找到自己的價值?!?/p>

      久別重逢的師生倆人不知不覺聊了兩個多小時,陳獨秀談起了已經(jīng)成立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會,談起了已經(jīng)到訪的共產(chǎn)國際代表團,談起了《新青年》雜志今后的辦刊思路,談起了即將成立的黨團組織,越談興致越高。袁振英看見有灼灼的火苗在陳獨秀的眼中閃耀,這火苗也感染了袁振英,讓他也不由得振奮起來。他的眼前,仿佛已經(jīng)看到了一個理想的新世界。

      他當即決定,不走了,留在上海!他愿意當好陳獨秀的助手,協(xié)助他編輯《新青年》雜志,協(xié)助他與外國人打交道,協(xié)助他做好黨團工作。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勝任新的工作,他更相信,跟著陳獨秀一定能夠走出一條新路。

      求賢若渴的陳獨秀,與躍躍欲試的袁振英,雙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日影漸漸西斜,暑熱消退了些,來老漁陽里二號的人也漸漸多了。來的人都很自覺,三言兩語談完事就告辭了。袁振英這才看到,原來客堂里有一塊黑板,上面寫著“閑談不得超過15分鐘”。他為自己浪費了先生那么長時間而不安。

      有一個面目俊朗的年輕人進來,談完事準備離開,陳獨秀把他叫住,給他們相互介紹說:“這是袁振英,廣東人,是北大的高材生。這是俞秀松,浙江人,去北京參加過工讀互助團,做過北大的旁聽生。振英的英文極好,文章也做得漂亮。秀松最近正在厚生鐵廠做工,對工廠的情況比較熟悉。你們年輕人要多交流。秀松正在籌備創(chuàng)建青年團,振英你多幫幫秀松?!?/p>

      兩個年輕人欣喜地握手,互道“久仰”。俞秀松北上參加工讀互助團時,袁振英已經(jīng)從北大畢業(yè),但彼此的名字早有耳聞,因此都覺得親切。

      陳獨秀關照俞秀松:“你把振英帶到新漁陽里六號,把情況跟老楊說說,就說振英是留下給我們當翻譯當編輯的,讓他暫時住在那里?!?/p>

      霞飛路新漁陽里六號如今是共產(chǎn)國際代表團團長維經(jīng)斯基先生的翻譯楊明齋的住所,離老漁陽里二號不遠,走了五分鐘就到了。開門的是一位面相忠厚的長者,說話帶山東口音,他就是楊明齋。俞秀松給雙方作了介紹。楊明齋聽說袁振英精通英文,可以幫助做些翻譯工作,非常高興,趕緊收拾房間,安排袁振英入住。

      很快,袁振英發(fā)現(xiàn),很多年輕人都喜歡往新漁陽里六號跑,許是寓所的主人楊明齋總是笑呵呵的,年輕人覺得親近。常來的有俞秀松、李漢俊、陳望道等人,劭力子、沈玄廬等人年長些,也喜歡往這里跑。

      跑得最勤的一位青年名叫金家鳳,江蘇甪直人,才17歲,眼神純凈,性格溫和。只要跟他一談起陳獨秀,立馬兩眼放光,一臉崇拜得五體投地的表情。他告訴袁振英:“我很早以前就知道陳先生的大名,他編的《新青年》我每期必看,他做的文章我讀了一遍又一遍,實在仰慕得很。今年2月他來上海后,給我們做演講,我遠遠地看著他,竟覺得他周身都帶著光芒?!?p>

      在校期間撰寫《易卜生傳》

      青年金家鳳

      《新青年》第八卷第一號起開設“俄羅斯研究”專欄

      袁振英笑,若論對陳先生的崇拜程度,金家鳳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但就是這個看起來稚氣未脫的富家子弟,后來捐了一大筆錢資助黨團組織,讓陳獨秀等人甚為感動。那時金家鳳見黨團經(jīng)費非常緊張,難以為繼,就回到甪直家里,囁嚅著告訴家人,自己因為參加罷課已經(jīng)被就讀的上海工業(yè)專門學校(今上海交通大學)開除了。家人一聽,憂急萬分,問他有什么打算?金家鳳說,我打算跟佩蘭(金家鳳的未婚妻毛佩蘭,后改名為毛一鳴)一起去法國留學,但是費用比較高。母親問:“要多少錢?”金家鳳說:“6000塊大洋?!备赣H一聽,猶豫了,6000塊大洋可不是一筆小數(shù)目,即便他們家還算富裕,要一下子拿這么多錢出來也非易事。但祖父母擔心時局動蕩孫子留在國內不省心,便支持孫子出國留學。金家鳳的父母只得四處籌借,湊滿了6000塊大洋。交給金家鳳時,母親叮囑道:“這6000塊大洋是我和你爹東家借一點西家借一點好不容易湊起來的,你們到了國外,也要省吃儉用,后面幾年,家里也拿不出錢給你們了。這次欠下的錢我們還得慢慢還?!苯鸺银P一臉感動地頻頻點頭。轉身回到上海,他馬上把這筆巨款悉數(shù)捐了出來做黨團經(jīng)費。大家都為此感動,夸金家鳳了不起,但也替他憂慮,一旦他父母知道被兒子騙了如何了得?陳獨秀沉思片刻,說道:“這樣吧,我給蔡元培校長寫封推薦信,你們去北大找他,先在北大做旁聽生,再想辦法考學?!辈痪?,金家鳳和毛佩蘭去了北京,毛佩蘭考取了北京大學英文系,金家鳳一邊做旁聽生,一邊協(xié)助李大釗開展黨團工作。此乃后話。

      不久,新漁陽里六號又來了一個年輕人,名叫葉天底,浙江上虞人,是俞秀松在浙江一師的同學。“浙江一師風潮”爆發(fā)時,他是骨干,“風潮”結束后,他被迫離開了學校。無奈之下,他向老師陳望道先生求助,陳先生便介紹他到新漁陽里六號來,幫著做校對,畫插畫。葉天底畫畫極好,畫菊花、畫魚蝦,栩栩如生,可惜體質較差,經(jīng)常生病。袁振英不曾想到,這個總是病怏怏的葉天底,日后會是他們當中最激進的革命者,盡管飽受病痛折磨,依然“帶著藥罐”堅持革命。1927年11月,葉天底參與浙東暴動被捕,1928年2月第二次被捕,同年8月在杭州浙江陸軍監(jiān)獄犧牲。行刑時他病得很重,根本無法行走,敵人用門板把他抬到戶外,槍斃了他。那年他年僅30歲。袁振英聽說葉天底犧牲的消息時,葉天底已去世多年。他想起他們在新漁陽里六號共同相處的時光,不禁潸然淚下。那時的葉天底,一有空就會仔細端詳一幅《竹石圖》,那上面畫著一塊大石頭,壓著竹子,石頭的四周,幼筍鉆出了泥土。這幅畫是沈玄廬畫的,后來陳望道為這幅畫題了詞:“石壓筍,筍斜出,搬開大石頭,新竹根根筆頭直?!比~天底告訴袁振英:“沈先生畫這幅畫時,曾問我,知道為何要畫這塊大石?他是希望我像竹筍一樣不屈不撓?!辈∪醯娜~天底,此時的眼神竟如此堅定,袁振英看得有些動容。

      袁振英在新漁陽里六號居住了五個多月,時間不算長,卻是他青春歲月里最流光溢彩的一段美好時光。這年的8月22日,他作為八名發(fā)起人之一,與俞秀松、李漢俊他們一起,在新漁陽里六號創(chuàng)建了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9月底,他們在《民國日報》刊登了外國語學社的招生廣告。40多名青年從全國各地趕來,在這里學習俄文、英文、法文,還有馬克思主義理論。袁振英當仁不讓,當起了英文教師。樓下的客堂改成了教室,40多個學生坐得滿滿當當。到了夜間,大家擠在一起打地鋪,談理想談未來,談著談著,思想早就飛去了蘇俄,久久無法入睡。那時的他們,那么年輕,那么朝氣蓬勃,相信真理,相信未來,也相信一定能夠為國家為民族找到一條適合的新路。

      袁振英來到上海不久,經(jīng)陳獨秀介紹,進入熙華德路12號(今虹口區(qū)長治路177號)上海俄文生活報社工作,擔任英語翻譯。《上海俄文生活報》是謝麥施科等傾向社會主義的俄僑于1919年9月創(chuàng)辦的,初創(chuàng)時為周刊,規(guī)模很小,后改為日刊,刊載的內容涵蓋社會、政治、文化、工商等信息。漸漸地,《上海俄文生活報》越來越傾向于布爾什維克色彩。1920年2月,蘇共派員用5000元買斷《上海俄文生活報》,該報就成了布爾什維克面向遠東地區(qū)的一份重要報紙,蘇俄外交人民委員會駐遠東全權代表維連斯基·西比利亞和遠東共和國駐華使團商務參贊托爾加舍夫都曾在該報發(fā)表過文章。

      共產(chǎn)國際代表團團長維經(jīng)斯基于四月份來到上海后,秘密組建了共產(chǎn)國際東亞書記處,而他在上海各地進進出出,手持的是一張《上海俄文生活報》記者證。這家報館成了共產(chǎn)國際東亞書記處的掩護機關和工作機構,也成了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與共產(chǎn)國際拓展東亞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秘密大本營。

      在這個秘密大本營里,袁振英利用自己的語言優(yōu)勢,直接和蘇俄代表在內的各國社會主義者交流。陳獨秀與國際上的革命者來往頻繁,袁振英就成了陳獨秀與他們交往與溝通的橋梁。

      1920年9月,??藬?shù)月的《新青年》雜志在上海復刊,性質發(fā)生了變化,成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公開理論刊物,主要宣傳馬克思主義。

      新出版的《新青年》第八卷第一號重新設計了封面,以全新的面孔重新登場。封面上有一個小小的圖案,是一東一西,兩只人手,在地球上緊緊相握。這個圖案象征著中國人民與十月革命后的蘇維埃俄羅斯心手相連,緊密團結,也喻示著全世界無產(chǎn)者團結起來。復刊的《新青年》登載了陳獨秀《談政治》一文,旗幟鮮明地亮出了社會主義色彩。

      《新青年》復刊后最大的變化就是專門開辟了介紹俄國革命的“俄羅斯研究”專欄,陳獨秀稱之為“帶有樹旗幟的作用”。袁振英正式當起了《新青年》“俄羅斯研究”專欄的主編,這是他對創(chuàng)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最大貢獻,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亮點。彼時,對于布爾什維克領導下的蘇聯(lián),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并不了解,這是人類歷史上從未出現(xiàn)過的社會政治試驗品,他們對此既充滿期待,又莫名恐懼,有人贊揚喝彩,有人批評攻擊,更多的人是一片茫然。袁振英主持的“俄羅斯研究”欄目一亮相,為國人打開了一扇窗,讓他們看到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讓他們知道是馬克思主義指導俄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從而讓越來越多的國人接受馬克思主義,心甘情愿地走社會主義革命道路。

      袁振英當時的編輯與翻譯工作十分繁重,從第八卷第一號到1921年第9卷第3號,《新青年》雜志發(fā)表了許多英、美、德、日等國報刊刊登的介紹與研究蘇俄的翻譯文章。原先給《新青年》雜志投稿的部分學者,看到《新青年》雜志的“赤化”傾向越來越明顯,怕惹上是非,嚇得不敢投搞,袁振英便動員一些進步學者為專欄提供稿件,經(jīng)常投稿的有李大釗、李漢俊、沈雁冰、李達、陳望道等人。身為專欄主編,袁振英花費了大量精力尋找稿源,美國共產(chǎn)黨機關報《蘇維埃俄羅斯》周刊等外國報刊是他重點閱讀的讀物,一見合適的文章便翻譯過來?!岸砹_斯研究”專欄前后共刊出介紹蘇俄的譯、著38篇,其中譯文35篇,袁振英以“震瀛”為筆名翻譯的占了24篇。第8卷第4號(1920年12月1日)的13篇文章全是袁振英一人翻譯。

      “俄羅斯研究”專欄刊發(fā)的譯文,旗幟鮮明地表達對蘇聯(lián)和馬克思主義的肯定與贊美,表達對布爾什維克革命的贊賞和認同。正是有了這個專欄,中國早期共產(chǎn)主義者第一次真正了解俄國革命的真面目和列寧、托洛茨基等布爾什維克領袖的革命理論。袁振英以“俄羅斯研究”欄目為陣地,為傳播馬克思主義作出了杰出貢獻,而他本人,也完成了信仰與角色的轉變,由一個無政府主義者宣傳者,轉變?yōu)轳R克思主義的傳播者。

      袁振英一生經(jīng)歷曲折,命運多舛,曾于1928年被國民黨當局當作“共產(chǎn)黨重要嫌疑分子”投入監(jiān)獄,“文革”期間又被扣上“現(xiàn)行反革命”的帽子,遭到逮捕并判處死刑,后因給中央領導及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寫信申冤才獲釋,直到去世半年后才得以平反。

      1979年1月,袁振英在廣州病故,享年85歲。在他走到人生終點的時候,他給自己的一生做了總結,稱自己是“五四運動急先鋒,共產(chǎn)主義馬前卒”。

      他的眼前,再一次閃現(xiàn)上海法租界石庫門弄堂里的新漁陽里六號,看到那一張張被信仰的光芒照亮的年輕面孔,而他,正奔赴在與他們相會的路上。

      (責任編輯:李雪)

      猜你喜歡
      易卜生陳獨秀
      回環(huán)勾連,聚焦易魂
      ——評葛斯著《易卜生傳》
      倫理困境與易卜生晚期戲劇的經(jīng)典性
      華中學術(2017年1期)2018-01-03 07:24:18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漢語世界(2016年2期)2016-03-14 20:06:38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易卜生長詩《在高原》的自然意象
      尋找被忽視的那個易卜生——評《易卜生詩劇研究》
      人間奇劇——論易卜生筆下倫理身份的陌生化
      五四運動與陳獨秀價值觀的變化
      陳獨秀的收與不收
      百姓生活(2012年10期)2012-04-29 14:56:38
      陳獨秀的收與不收
      洛隆县| 浦北县| 汾阳市| 高碑店市| 绥芬河市| 车险| 手游| 古田县| 杭锦后旗| 科尔| 北京市| 西林县| 铜梁县| 周宁县| 治县。| 泰兴市| 墨竹工卡县| 德兴市| 绥芬河市| 彭州市| 长宁区| 泰来县| 防城港市| 调兵山市| 嘉兴市| 阿坝| 南通市| 灌南县| 青冈县| 侯马市| 施甸县| 南汇区| 北川| 历史| 右玉县| 盱眙县| 南澳县| 金寨县| 昌都县| 望奎县| 休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