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敏
一位作者發(fā)微信說,他辭職了,專職在家寫作。以此為契機,開始與編輯們探討。辭職是否有利于文學創(chuàng)作?最后形成一致的看法:不建議作者們辭職,故步自封式的生活會失去一些現(xiàn)實素材的真實感受。于是我在繁重的工作之余,開始重新思考上面的問題,以及思考自己的問題:工作近十年的我,對文學有著怎樣的認識?文學又是如何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
我入職的第一天就接到通知,要跟組參加一個文學筆會,當時被分配的任務是跟著老編輯審閱、指導參加筆會作者提供的散文稿件。接到任務的一剎那就開始焦慮,自己雖然是文學專業(yè)出身,但是在校園里學習的全是語言學、文學史、文論、美學、審美消費文化等理論批評知識,對于純文學確實是接觸不多,何況還要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呢!想想心里就沒有一點底氣。任務在身,只能硬著頭皮上,開始利用會前的一兩天時間,不停地從網(wǎng)上查找與散文有關(guān)的信息,詳細地記錄整理了五六頁紙的文字資料,然后帶著這些文字外加打印的幾篇經(jīng)典散文踏上了我的第一次文學征程。現(xiàn)實生活、文學幻想等各類情況下的第一次總是讓人印象深刻,外加記憶永恒,這第一次的文學之旅對于我這個新手來說也是如此。我收到的第一本文學贈書,是這次筆會一位基層作者出版的一本詩集。在接待處他和另一位文友抬著鼓鼓的麻袋進來,麻袋里裝滿了他的詩集,每見到一位就掏出來送一本。他給我留下深刻印記的是那張憨笑的胖臉和一雙黝黑、顫抖的手。聽說這本詩集用了他打工一年的費用后,我馬上虔誠地翻開,看到首頁作者的照片是一家四口在農(nóng)村老屋之前的合影,每個人都笑著,還有履歷只有姓名、家鄉(xiāng)、輟學、打工和愛好寫作在內(nèi)的簡介。當時拿著這本詩集,我開始感觸純文學,突然感覺到文學好輕啊,輕得好幾百本才可以裝滿一個麻袋。
這次筆會我因為不專業(yè)的判斷而感受到羞愧,同時也開始對編輯這份職業(yè)有了新的認識。晚上各組分別交流,散文小組十幾個人圍坐一起暢談文學。因為已經(jīng)提前看過上交的稿件,當時的散文編輯老師讓我選取幾篇優(yōu)秀作品談談看法。聽到自己名字被點到時,我硬著頭皮將我對散文的理解和根據(jù)查來的散文寫作的要點選出了一篇結(jié)構(gòu)完整的文本,隨后便開始講述這篇文章的構(gòu)思和技巧。講完之后,抬頭看著散文編輯。他看了看我沒有點評,開始講他看的那一部分文章,講的卻是內(nèi)涵、遙遠的記憶和情感。聽著和我截然不同的闡述,我的臉一陣泛紅,因為我講的是作文,所有的講話都是如何寫好一篇作文。在工作多年之后,隨著工作經(jīng)驗的不斷積累,不斷地讀作品,我才開始真正接近文學、理解文學。
交流也是可以爭吵起來的,這在文學界似乎很常見,可是大家的爭吵是和諧美好的,都是為了同一個目的和情感。有一位女作者經(jīng)常給我們投稿,這次筆會上遇到她,就借這個彼此交流的機會,編輯老師開始探討她的寫作局限,指出這位作者在寫作達到期刊刊發(fā)水平之后,陷入相似或者重復的瓶頸,建議她嘗試一下新的題材和寫作方式。但這位作者很激動地駁斥編輯的論斷,有些氣勢地當場闡述她的堅持。隨后討論的氣氛開始凝固,其他的文友也都開始沉默,作者說完之后也依靠在落地燈架旁沉默。嘆了口氣的編輯老師說,我們每個人談談文學吧,談談文學對你意味著什么。沉默的氛圍開展扭轉(zhuǎn),有的作者說文學是飯、是空氣、是必須的,有的說文學是另一個精神世界,還有的說文學是生活的全部,更有的直接說文學是職稱、是評判等。輪到她的時候,她吸了吸鼻子說文學對于她來說意味著生命,靠著寫作她才能活下去,說完之后又繼續(xù)依靠在落地燈架旁沉默。中間休息時間,我悄悄地坐到她身邊,說我的看法,啰唆寫作的無功利性、特質(zhì)與共性、編輯角度和個人發(fā)展等。過后想想當時的這份談話帶著幼稚和孤勇,明面上還是潛臺詞都與編輯這份職業(yè)、發(fā)表這一目標相違背,但效果是好的,誰說松弛之后不會是自由和突破?也許我更像朋友的認可,走進了她的內(nèi)心,她開始講述她的文學世界。這位作者是一位護士,電視劇式的表演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她的生活里。上班第一天遇到的是遭遇車禍的一對新人,染血的白色婚紗真的是從擔架上落到地上來的。工作多年經(jīng)歷各種生老病死依舊學不會習慣,自己的親哥哥也在大學期間因為失戀自殺身亡,這些年她只有靠著寫作支撐了下來,要不然就會變成徹頭徹尾的瘋子或者自殺,所以她的文字只寫桀驁糾結(jié)的內(nèi)心,有時會在其中流露出怨恨、抗爭甚至扭曲。說這些的時候她對我是笑著的,我能感受到這笑是苦的,同時又感到慶幸,慶幸這份職業(yè)能夠讓我走進更多人的內(nèi)心世界,能夠獲得真誠。原來文學好重啊,重得能夠支撐起一個人的生命。
正如饑餓面前的一碗米飯和一枝玫瑰一樣,你永遠無法在生活和寫作之間做出更合適的選擇。幾年前的作協(xié)門口還沒有設(shè)置門衛(wèi),傳達室里只有一位大爺看門,進出自由,所以在樓道里會時不時地看到推銷各種產(chǎn)品的大學生,去隔壁吃飯走錯的陌生人,收廢紙、舊書的常客以及往來的基層作者。那時候的狀況是人多而雜,又因出現(xiàn)過辦公室丟失物品的情況,我對走廊上看到的陌生人還是有些抵觸的,不會主動開口詢問,直覺上認為有事的自然會通過門牌找到各自要找的部門,不需要我去多此一舉,如果遇到推銷的反而惹一堆麻煩。所以在看到斜對面門口那位老人時,我看了一眼就走過了。等到我第二次、第三次出去后,她仍舊倚著墻站在那里,我就多注意了幾眼。她當時穿著農(nóng)村老太太典型的黑色扎腿小腳褲,上身是一件藍色布褂,頭上包著一塊發(fā)白的藍色毛巾,花白的頭發(fā)從里面漏了出來。以我當時粗淺的認知,就認為是誰家陜北那里的親戚,可能約好了在外面等。再到午休結(jié)束,下午上班的時間,從門縫里看到她還在外面依著,只是兩腿換了一下方向,我就忍不住了,推開門客氣地問她:“等哪個部門的人?需不需要進我辦公室坐著等?”她扶著墻站直了走近我說:“姑娘,我也不知道找誰。我看見你好幾趟了,問問你吧?!彼又f,“我兒子五十多了,在家寫字,啥也不干,也不出去打工,就是天天待在屋里寫。都這個歲數(shù)了也沒結(jié)婚,說他他也不聽,我打聽了好長時間,人家說這里管,我就問問你們這誰管這個?!蔽抑懒四康暮螅徒o她解釋我們雜志發(fā)表作品之類的問題,然后又了解了一下她家里的情況。最后老太太從她的布包里拿出一沓田字格的信紙,上面是手寫的一部分稿子,交給了我說:“我兒子不知道我拿來了,這是從一大堆里拿出來的,不知道有沒有用?!蔽曳藥醉?,看著像小說,就告訴她:“我一定會轉(zhuǎn)交給小說編輯,但不知道最后用不用。您再等會兒,我復印一下,您再把原件帶走?!崩先寺牶筮B忙擺手說:“不用了,反正放家里也沒用,還得著急坐車回去,就給你們了?!钡纫姷叫≌f編輯時,我說到稿子的來源,兩個人都為這位寫作者感到一陣唏噓。寫作雖說是個人的事情,但以犧牲現(xiàn)實生活為代價,沒有明天地堅持寫,值得嗎?
幾天過后,我開始詢問這件事情的后續(xù)。小說編輯說稿件不能用,完整性、題材、結(jié)構(gòu)都處在普通文學愛好者的水平,還說這種稿件太多了,有些人寫一輩子也是這樣的水平,他們只會悶頭寫作,不懂得去思考文學、去閱讀經(jīng)典。無獨有偶,當時的我接到社里的任務,負責起草斟酌一封退稿信,郵寄給一位作者。這位寫作者的經(jīng)歷更加傳奇,以致后來在社里流傳了好久。他因為從新聞上得知當時的宣傳部長是同鄉(xiāng),就連夜從老家?guī)е遄雍图屣瀬淼綕希绞∥笤洪T口等宣傳部長,看見和電視上類似面孔的人就攔住,開始講他寫作的事情。幾天之后,部里了解到這一情況,就指示相關(guān)單位處理,給予答復。作為省內(nèi)老牌的文學期刊,主管部門便要求社里審閱稿件并及時處理。讀完拿到手的稿件后,我用了半天時間寫了一封措辭委婉外加鼓勵的退稿信,用當時的特快專遞郵寄給了作者。也許是我的那封信起了作用,后來就沒有再聽說過那位寫作者的消息,有段時間我還疑惑是否是我的信挫傷了他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這不是我現(xiàn)在要寫的主題,引用這兩個事例是想說一說期刊定位的問題,即文學期刊如何在精品與普及之間達到平衡。事實上這不是期刊的問題,是編輯這一角色的職能問題。期刊的目的永遠是刊發(fā)精品,而文學寫作的指導和普及呢?是否需要辦公室里審閱刊發(fā)精品的這些編輯去指導?是否要告訴普通的文學愛好者和寫作者文學是什么?為什么悶頭寫出來的東西不叫文學?從哪些方面去讀寫才能提高寫作水平?好在后來社里一位有基層工作經(jīng)歷的領(lǐng)導,考慮到這一現(xiàn)實因素,專門設(shè)立了基層作者改稿會,利用周末帶領(lǐng)社里各題材類的編輯深入省內(nèi)各縣(區(qū))指導基層作者寫作。然后,我們每位編輯就像學校里的語文老師一樣,開始利用有限的時間講解類似我第一次散文討論發(fā)言所說的內(nèi)容,普及文學寫作常識,以及寫作中的技巧、閱讀和提升。我在基層普及審讀作品中漸漸找到了中和這個問題的方式,學會用旁觀者的角度去區(qū)別不同寫作者:如果你寫作的目的是提升和發(fā)表,那就建議去訂閱選刊、閱讀精品,思考提升寫作的技巧和方法;如果你寫作的目的是喜歡和愛好,那就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想法寫出來就可以了。
一個人成熟的標志之一,也許是不再會輕易說出決絕的話。記得剛上班時,知道自己將來要從事編輯工作,內(nèi)心失落了好多天,當時最不愿干的活就是寫作和編輯??闪晳T真是個可怕的東西,從反感到喜歡再到深愛對我來講也就用了九年的時間?,F(xiàn)在我喜歡這份工作,期待這份職業(yè),也許是因為真誠,是這個世界上目前最缺乏的東西?,F(xiàn)代社會復雜多變,每個人都會帶著多重面具生活,可通過文字你可以很容易地進入一個人的內(nèi)心深處,傾聽、了解后獲得寧靜。社會中的每個人都在不同程度地分裂地活著,大部分的生命給了生活,只留下小部分給自己,慶幸這份職業(yè)讓我擁有了更多部分的自己。編輯是與他人交流,文學是與自我對話,編輯意味著有滋味的生活,文學意味著喘息的空間。文學是什么?對我來說,文學是辦公室的那扇窗,里面有三分之二的天空,三分之一的山、樹和老房子……
責任編輯? ?寧炳南
特邀編輯? ?張? 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