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裕蓮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教育教學的評價方式不斷地更新和調(diào)整。根據(jù)當前的教育教學形勢,在評價學生時多采取正面的評價。因此,筆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基于現(xiàn)行的小學生行為評價方式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合適的實踐策略,如轉(zhuǎn)換評價角度、以學生的需求為中心,并將其應用到日常教學中,以促進師生關(guān)系發(fā)展,提高教學質(zhì)量。
關(guān)鍵詞:小學教育;評價方式;師生關(guān)系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不僅是一種態(tài)度,也是一份責任。在教育工作中,愛是一種能力。筆者常教育學生,要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和看待事情。教師也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摸索和探究學生的“癥結(jié)”所在,幫助他們消除“癥結(jié)”,把他們引向更廣闊的天地。
行為即意識,學生的行為是學生意識的表現(xiàn)。我們常說:好行為有好的意識。隨著時代的進步,教育教學的評價方式不斷地更新和調(diào)整。根據(jù)當前的教育教學形勢,在評價學生時多采取正面的評價。
一、小學生行為評價方式運用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問題
當前,小學生行為評價方式的運用存在不少問題。第一,評價的程度表面化。教師應當全面關(guān)注學生的發(fā)展,應當包括學生的價值觀等。第二,評價方式存在泛濫性?!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因此,在教學過程,很多教師對學生的行為不斷地表揚,表揚的次數(shù)多了,學生會產(chǎn)生聽覺厭倦。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行為評價泛濫時,評價已不再是有效的評價,而是一種“啰唆”語言。第三,評價語言單調(diào)和形式化。在教學過程中,當教師看到學生主動撿起地面的垃圾時,會用“你真乖”“你真棒”表揚學生,學生聽了心里確實很高興,但評價語言比較單調(diào)和形式化。
(二)原因分析
小學生行為評價方式在學生的日常行為中難以發(fā)揮持久的實際作用,其問題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師評價理念停留在以教師或成人的角度認知和分析學生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對學生進行客觀直接評價方式的有效運用,容易出現(xiàn)形式化的評價。第二,教師評價前欠思考,評價方式泛濫性和表面化。每個學生行為表面的背后隱藏著思想心理需求,但在教學工作中,教師往往忽略了這個原因而作出隨意性的評價,評價作用停留在表面,對學生只能起暫時性作用。有的為了評價而評價,忽略評價的效果,從而大量使用簡單的評價語言,讓學生對評價產(chǎn)生厭倦思想。第三,師生關(guān)系不夠融洽,造成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并不給予回應。
二、采用適合小學生行為評價方式的策略
(一)轉(zhuǎn)換評價角度
當學生出現(xiàn)不良行為的時候,很多教師會簡單地告訴學生:“你這樣做是不對的?!边@種評價既表面又粗暴。但如果教師能站在學生的角度來分析這種不良行為時,靜下心來與學生進行溝通,幫學生找到問題的癥結(jié),讓學生清楚認識到自己的行為錯在哪里,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給予具體的、可操作的改正建議。讓學生從心里認同教師、佩服教師,讓教育效果更為顯著。在小學生行為評價方式上,教師應學會身份互換,多從學生的角度考慮適用的評價方式。
(二)建立“以學生需求為中心”的評價方式
“以學生需求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是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基礎(chǔ)上,首次引入學校教學的全新的教學理念。充分利用學生對“歸屬感”的心理需求,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有效評價,以提升教育效果。當教師滿足了學生的需求時,學生在心理有強烈的歸屬感,促使他們以積極的態(tài)度參與班集體的建設。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很喜歡當班干部,因為能極大地滿足表現(xiàn)欲。細心的教師會安排適當?shù)穆毼唤o調(diào)皮的學生,通過他們的表現(xiàn)及時評價并指導,指引調(diào)皮的學生早日回歸正常的學習軌道上。
三、小學生行為評價方式的實踐與探究
(—)建立以“友好共同體”為導向的師生關(guān)系
古人云:“親其師則信其道?!痹诂F(xiàn)代教學中指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是學生接受教師教育的前提。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在教學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它能幫助教師在教育學生方面達到最好的效果。在學生方面,不僅讓學生在與教師相互尊重和信任中全面發(fā)展,還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尊重,感受到心靈成長的愉悅。因此在小學生行為評價體系中,應先建立友好的師生關(guān)系。如:可以和頑固的學生進行多次溝通,以取得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從而使學生接受教師對他的行為評價并改正不良的行為。面對比較內(nèi)向的學生時,宜一對一地進行評價,讓學生覺得教師是特別關(guān)心他的,從而對教師產(chǎn)生信任。頻繁溝通和關(guān)心學生,是建立良好師生關(guān)系的核心。
(二)換一種方式評價,采取多元交互評價手段
換一種方式評價,是指學生行為評價方面,采用建設性的、能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評價,結(jié)合語言性評價、實物獎勵性評價、向家長報喜等多元交互評價手段,多發(fā)現(xiàn)學生的成長空間,順勢引導,促進學生更好地發(fā)展。如:學生小明在課堂上畫畫。一般情況下,教師會馬上制止小明的行為,并說教:“小明,課堂上畫畫是不對的,下次不能這樣了?!比绻處熣驹趯W生發(fā)展的角度,會先裝作沒看見,只是走到小明的座位旁邊用手輕輕點一下畫畫本,以提示小明要認真聽課。再利用課后的時間,對小明的堂上畫畫行為作出引導性評價。
(三)走進學生內(nèi)心,讀懂學生的心靈世界
“唯有探索孩子的心理,才能給予他們恰當?shù)囊龑??!痹趯W生行為評價前,先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或行為背后的信息,再進行評價,不僅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使學生在心理上尊重和信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班上有一名學生悄悄地拿了講臺上的獎勵印章給自己蓋印。她為了掩飾自己的行為,給了筆者三個不同的回答,三個回答里沒有一個是承認自己在講臺里拿了印章。在筆者的引導下,最終她才承認錯誤。筆者沒有批評她,也沒有把這件事告訴家長。而是對她說:“老師知道你拿印章的原因是什么,老師不怪你。相信你通過努力,會得到更多的獎勵印章?!痹谥蟮拿恳还?jié)課里,她認真聽課,還主動積極地做堂上練習。這次之后,讓筆者更深刻地意識到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理解,也是一種愛的能力。
四、結(jié)語
成功的教學不是強制性教學,而是能激發(fā)學生前進內(nèi)動力的教學。能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動力是教師有效的教育評價?!坝H其師則信其道”,當教師走進學生內(nèi)心深處,學生才真正敞開心扉,信任教師。學生的信任是教師教育評價有效的基礎(chǔ)。在教育工作中,愛是一種能力,愛學生才能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才能更客觀、更有效地“以學生需求為中心”進行行為評價。
參考文獻
[1][法]吉爾·馬力·瓦萊.走進6~11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M].蔣枋棲,譯.深圳: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19.
[2][英]羅博·普萊文.建立以學習共同體為導向的師生關(guān)系[M].張靜,譯.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9.
[3]朱雪梅.“多元交互式”教學評價[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
[4]郁琴芳,王萍,陸春曄,孫永青.換一種方式說話[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qū)石樓鎮(zhèn)聯(lián)圍小學,廣州 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