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祺
(漢川市沉湖鎮(zhèn)衛(wèi)生院,湖北 漢川 431608)
急性牙髓炎是臨床較為常見的口腔內(nèi)科疾病,大多是由感染造成的齲病所引起的急性炎癥,主要表現(xiàn)為牙周疼痛、牙齦出血等,且一般鎮(zhèn)痛藥物通常無法達到理想的鎮(zhèn)痛效果,若未給予及時的治療措施,極可能引起牙髓壞死的發(fā)生,嚴重影響著患者的咀嚼進食,對其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構成了較大威脅[1]。目前,根管治療仍是臨床治療牙髓疾病的首選方式,但在急性牙髓炎的治療中,以往的傳統(tǒng)方案通常需進行多次根管治療,方可獲得理想的臨床效果,大大增添了患者的經(jīng)濟壓力及身心負擔[2]。因此,如何在保證其療效的基礎上,減少患者的根管治療次數(shù),已成為臨床關注的重點課題。近年來,隨著一次性根管治療的逐漸成熟,現(xiàn)已被廣泛應用于急性牙髓炎的臨床治療中,在此,本文對該方案的應用價值進行了探究與總結,可見下文。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就診的86例急性牙髓炎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按照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對照組(43例,常規(guī)根管治療)與觀察組(43例,一次性根管治療)。對照組中,男23例、女20例,年齡在23~59歲,平均(38.5±4.2)歲;觀察組中,男24例、女19例,年齡在22~59歲,平均(38.3±4.5)歲。兩組患者的各項基本資料對比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納入資料:①經(jīng)X線確診,且均為單牙患者;②知情且自愿。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器官性病變及免疫、血液系統(tǒng)疾??;②根管鈣化或牙根尖陰影小于5 mm;③存在精神或智力障礙。
1.2 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根管治療,局部麻醉后行常規(guī)開髓引流,開放2~4日待癥狀消失后,將根髓拔出,對其髓室進行仔細清理,并于消毒后進行根管預備,將樟腦酚球放置于髓腔內(nèi),7日后進行復查。復查時,采用氯化鈉(0.9%)及雙氧水(3%)對根管進行反復沖洗,徹底清理根管后,對其進行適當?shù)臄U大,隨后將封閉劑涂抹于牙根管內(nèi),并于根管中心位置放置牙膠尖,旋轉使其充滿根管,通過側方加壓器進行加壓,直至根管完全填塞緊密,隨后緊實牙膠,經(jīng)X線檢查確定填充飽滿后,結束治療。觀察組:實施一次性根管治療,局部麻醉后行常規(guī)開髓,去除冠髓及根髓后,進行根管預備,隨后采用氯化鈉(0.9%)及雙氧水(3%)對根管進行反復沖洗,清理并擴大后,采用消毒紙捻進行消毒,同時吸干根管,待根管無明顯滲出液后,采用碘氯仿加牙膠尖糊劑充填根管,經(jīng)X線檢查確定填充飽滿后,結束治療。
1.3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對比。顯效:癥狀消失,根尖X線片正常;有效:癥狀明顯改善,X線片透射區(qū)顯著縮小;無效:癥狀及X線片均無改善。
(2)疼痛癥狀對比。采用口述分級評分法(VRS)對患者牙周疼痛程度進行評定,分數(shù)越高,代表其痛感越強烈[3]。
(3)咀嚼功能對比。采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統(tǒng)對患者咀嚼功能進行分析,分數(shù)越高,其咀嚼功能越強[4]。
(4)不良反應對比。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0.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分析,計數(shù)資料則采用卡方檢驗對比,P<0.05表示對比數(shù)據(jù)存在顯著性差異。
2.1 療效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對比并無顯著性差異(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n,%)
2.2 疼痛癥狀對比。經(jīng)過治療后,兩組患者的VRS評分均有明顯下降(P<0.05),其中觀察組患者的VR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的VRS評分對比(±s,分)
表2 治療前后的VRS評分對比(±s,分)
?
2.3 咀嚼功能對比。經(jīng)過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咀嚼功能均有明顯的提升(P<0.05),且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后的咀嚼功能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的T-ScanⅢ評分對比(±s,分)
表3 治療前后的T-ScanⅢ評分對比(±s,分)
?
2.4 不良反應對比。對照組中共發(fā)現(xiàn)6例不良反應情況,發(fā)生率為14.0%(二次感染3例、敏感3例),而觀察組中共發(fā)現(xiàn)1例不良反應情況,發(fā)生率為2.3%(敏感1例),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
牙髓炎是臨床多發(fā)的牙髓組織炎性病變,若未及時治療,極可能導致炎癥性組織的壞死,甚至累及根尖,嚴重影響著患者的口腔健康。此外,當急性牙髓炎發(fā)作時,由于髓腔位于牙質內(nèi)部,因此其牙髓腔內(nèi)的炎性滲出物通常無法引流,從而造成積聚現(xiàn)象,進而引起髓腔內(nèi)壓力的增高,而髓腔內(nèi)壓力增高可進一步導致劇烈疼痛的產(chǎn)生,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5]。目前,臨床針對牙髓炎等疾病的治療關鍵在于及時消除病灶的感染點,并對根管系統(tǒng)進行封閉,以此加深牙髓組織的愈合與恢復情況,從而達到緩解疼痛、保留病灶牙齒的作用[6]。
現(xiàn)階段,口腔內(nèi)科在急性牙髓炎的治療方案中,多以局麻下開髓引流為首要步驟,以此緩解疼痛癥狀,而待癥狀減輕后,即可進行拔髓,并進行相應的根管預備,最后給予根管充填,以此達到治愈的目的[7]。但傳統(tǒng)方案往往需進行多次根管治療,不僅復診次數(shù)多、療程長,且大大增添了患者的治療痛苦及感染幾率,為其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8]。而一次性根管治療作為近年來逐漸流行的治療方案,可一次性完成開髓、拔髓、根管預備、消毒及填充等步驟,有效避免了二次重復感染的發(fā)生,且大大減少了治療對根尖周圍組織的刺激,在臨床中具有更為理想的應用價值[9]。
通過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對比并無顯著性差異(P>0.05),由此可見,一次性根管治療與傳統(tǒng)的多次根管治療方案對急性牙髓炎疾病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且療效較為一致。但在癥狀觀察中,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后的牙周疼痛程度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后的咀嚼功能也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這是由于一次性根管治療有效減少了患者的治療次數(shù),從而避免了多次治療引起的疼痛及敏感情況,大大促進了咀嚼功能的恢復[10]。此外,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而此結果也充分表明,一次性根管治療在急性牙髓炎患者的治療中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有效減少患者的不良反應事件。
綜上所述,一次性根管治療在急性牙髓炎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具有確切的應用效果,可在保證其療效的同時,降低患者的根管治療次數(shù),對其疼痛癥狀及咀嚼功能的改善均具有積極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