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雪峰,陳剛,沈正洲
(蘇州吳中維多利亞美容醫(yī)院,江蘇 蘇州 215000)
臨床上上瞼下垂是整形外科及眼科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由于上瞼下垂影響患者的美觀,重度患者的上瞼甚至可能部分或全部遮蓋眼球,因此對患者視力及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響[1]。臨床上對于重度上瞼下垂患者主要采用手術治療,目前常用的手術方案有聯(lián)合筋膜鞘(CFS)懸吊術與提上瞼肌縮短術[2]。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上述兩種手術方案的近遠期療效,比較兩者的臨床應用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仡櫺苑治?019年1月至2020年8月60例(66只眼)重度上瞼下垂的患者,根據(jù)其手術方式分為CFS懸吊術治療44例(49只眼)(CFS組),其中男25例(28只眼),女19例(21只眼),年齡12~25歲,平均(17.53±3.24)歲,單眼39例,雙眼5例;提上瞼肌縮短術治療16例(17只眼) (提上瞼肌組),其中男10例(11只眼),女6例(6只眼),年齡12~26歲,平均(17.63±3.46)歲,單眼15例,雙眼1例。兩組基本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納入標準:重度下垂:上瞼下垂量超過4 mm,瞼緣角膜映光距離≤0 mm,上瞼緣遮蓋瞳孔超過1/2。排除標準:重癥肌無力、下頜瞬目綜合征等疾病。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手術方法。CFS組:成人在局麻條件下,兒童在全麻條件下,沿線切開皮膚,剪除前輪匝肌后暴露瞼板及腱膜復合體,在保留結膜層的前提下切斷腱膜,隨后在結膜下分離出增厚的CFS組織,將CFS組織與瞼板進行縫合,通過CFS與瞼板的位置調(diào)整眼瞼高度,必要時可以在術中要求患者進行主動睜眼活動來觀察眼瞼的位置,以保證術后矯正效果。提上瞼肌組:成人在局麻條件下,兒童在全麻條件下,畫出術眼的上瞼皺襞,在瞼緣中外1/3和中內(nèi)1/3交界處暴露上穹窿結膜,在內(nèi)、外側穹窿部結膜各做一個長5 mm的縱行切口,將穹窿部結膜與Müller肌分離;在瞼板上緣上方近外眥部縱行剪開腱膜;用肌肉鑷夾住Müller肌和提上瞼肌腱膜和眶隔,并將肌肉鎖住;在瞼板上緣與肌肉鑷之間切斷眶隔、提上瞼肌腱膜與Müller肌;在腱膜前及Müller肌下面繼續(xù)向上分離,剪斷外角和內(nèi)角;在腱膜前向上分離暴露Whitnall韌帶,將腱膜與該韌帶分離;皮膚切口的下唇剪去一細條輪匝肌,切口的上唇剪去一條多余的皮膚;縫合皮膚的縫線均應經(jīng)瞼板,以便形成上瞼皺襞。
1.3 觀察指標。術后4周近期療效:①矯正良好:雙側瞼裂高度相差≤l mm,上瞼緣遮蓋角膜≤2 mm,瞼裂閉合不全<1~2 mm,瞼緣弧度自然美觀;②矯正尚可:雙側瞼裂高度相差≤2 mm,上瞼緣遮蓋角膜≤3 mm;③欠矯:雙側瞼裂不對稱,雙側瞼裂高度相差≥3 mm,上瞼緣遮蓋角膜≥3 mm,雙眼重瞼不明顯;④過矯:上瞼緣遮蓋角膜上部<l mm,瞼裂閉合不全>2 mm,甚至發(fā)生暴露性受膜炎。術后1年遠期療效:復發(fā)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采用自制滿意度量表評價患者對自我形象的滿意度:包括外表不自在感、外表魅力下降、外表滿意程度等6個問題,每項0~3級評分;非常包括不滿意為0~3分、一般滿意為4~6分、一般滿意為7~12分、非常不滿意為13~18分。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 17.0軟件包進行。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正態(tài)分布且方差齊的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百分數(shù)表示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Mann-Whitney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近期療效比較。CFS組患者術后矯正良好比例明顯高于提上瞼肌組(P<0.05),見表1。
表1 近期療效比較(n,%)
2.2 遠期療效比較。CFS組眼瞼閉合不全發(fā)生率及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提上瞼肌組(P<0.05),見表2。
表2 遠期療效比較(n,%)
2.3 美學滿意度比較。CFS組美學滿意度高于提上瞼肌組(P<0.05),見表3。
表3 美學滿意度比較(n,%)
臨床上上瞼下垂是因提上瞼肌發(fā)育不全或缺損,或因支配提上瞼肌神經(jīng)缺損而引起[3]。目前為防止視力減退和改善外貌,手術治療是上瞼下垂的主要治療方案。由于重度上瞼下垂已經(jīng)嚴重影響視力發(fā)育及日常生活,因此應盡早行手術治療。
目前輕中度上瞼下垂患者治療原理為:①通過提上瞼肌縮短以促進提上瞼肌功能,主要為提上瞼肌縮短術;②借助鄰近肌肉加強或替代提上瞼肌的作用,主要術式為CFS懸吊術,CFS是上眼瞼中有彈性的翼韌帶,位于上直肌與提上瞼肌直接,因此可以發(fā)揮原有提上瞼肌睜眼方向一致的力量。本研究發(fā)現(xiàn)CFS組患者術后矯正良好比例明顯高于提上瞼肌組。提示CFS懸吊術有更好的近期療效。李欣等[4]研究發(fā)現(xiàn),CFS懸吊術與提上瞼肌縮短術治療重度上瞼下垂均有效,但CFS懸吊術治療重度上瞼下垂的正矯率明顯高于提上瞼肌縮短術(P<0.05)。支持本研究結果。分析認為CFS懸吊術主要利用CFS彈性的懸吊力量,同時輔助提上瞼肌的部分收縮力量,因此可以使上瞼活動更自然,效果更好。
本研究1年后發(fā)現(xiàn)CFS組眼瞼閉合不全發(fā)生率明顯低于提上瞼肌組。分析認為雖然提上瞼肌縮短術符合眼部肌肉正常的解剖,但由于術中離斷節(jié)制韌帶后損壞了眼球原有的懸吊系統(tǒng),因此會影響其矯正效果,且隨著時間延長復發(fā)的風險亦比較高。此外該術式治療的部分患者術后眼球下轉動態(tài)運動時可出現(xiàn)眼白[5]。CFS有較強的彈性,CFS懸吊術維持了原來各個方向的睜眼運動的力量,可以與眼球運動相協(xié)調(diào),因此復發(fā)率更低。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因此上瞼下垂患者對自我形象的重視度均較高,本研究發(fā)現(xiàn)CFS組美學滿意度高于提上瞼肌組??梢奀FS懸吊術在保證近遠期療效的同時,亦增加了患者的滿意度[6]。
綜上所述,本研究顯示,提上瞼肌縮短術矯正輕中度上瞼下垂的近期療效較額肌懸吊術好,且遠期眼瞼閉合不全發(fā)生率更低,患者的滿意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