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
“今天爸爸給我買了個BB機,有事別豆郵,呼我。”
“我剛?cè)曩I了最新的《科幻世界》,里面的‘流浪地球太棒了,不知道啥時才能拍成電影?”
假如20世紀八九十年代有互聯(lián)網(wǎng),當時的朋友圈或許就是豆瓣小組“假裝活在1980—2000年”里的模樣。這里的時光似乎倒流了30多年,有人吐槽每周二的電視臺集體維修畫面,有人曬出摩托羅拉新款手機,有人分享去大光明影院看張國榮主演的《霸王別姬》經(jīng)歷……每一條實時更新的動態(tài),都充盈著濃濃的“時代氣息”。
創(chuàng)建于2020年5月,聚集6萬多名成員的“假裝活在1980—2000年”豆瓣小組,在一眾“懷舊”討論中顯得不太一樣。組員將發(fā)生在20世紀80年代到千禧年前后的事件從歷史記憶中“打撈”出來,借著珍貴的老物件和照片,幻想出一個個“正在發(fā)生的當下”。僅僅是分享可不夠,還有一群小伙伴陪你一起當“戲精”,大家彼此配合對方的表演,看破不說破。
“歡迎打開這扇通往過去的任意門,這一刻,讓我們時光倒流。”組規(guī)里如是寫道。
假裝生活在過去,小組成員們構(gòu)筑起一個“回憶集散地”,在其中尋求共同愛好的共鳴:“有喜歡看《舒克和貝塔》的嗎?今天在報刊亭還看到了彩色畫冊,但是媽媽不給我買,不是很開心?!薄昂芟肼犞芙軅惖男赂瑁橇慊ㄥX買不起正版磁帶該怎么辦呀?”這時一定會有一大群人跳出來回應——“我的《舒克和貝塔》畫冊可以借給你看,我包了書皮的,要愛惜一點哦!”
年少時看過的書籍電影、學生時代最愛吃的“絕版”零食、街角那家每天放學必經(jīng)的碟片出租店、BB機與老式翻蓋手機……陪伴許多人走過年少時期的事物重新回到視野中,化作一代人對某個時代的共同記憶。當有人詢問“冬天擦臉用的求推薦”時,評論區(qū)紛紛開始“激情帶貨”:“郁美凈”、“孩兒面”、“夏士蓮雪花膏”,還有“青蛙王子”和“大寶”。如果有人一不小心“露餡兒”說出了不屬于那個年代的事物,并說“這些可以在淘寶買到”,一定有人在評論后面“幫忙圓場”:“淘寶?這是什么?”
不過,為什么是活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而不是更早的六七十年代?有網(wǎng)友琢磨,大概是1980年之后的巨變和可能性太多,足以構(gòu)成很多人心目中的“黃金年代”。那些年并沒有網(wǎng)絡,缺少記錄和分享的公共空間,很多想法不足也無法與外人道。當那批人漸漸長大,懷舊時突然發(fā)現(xiàn),明明互不相識卻擁有著烙下時間印記的共同悲喜,互聯(lián)網(wǎng)則提供了一個“共享角落”,能夠假裝回到過去,重溫曾經(jīng)的年少時光。而沒有經(jīng)歷過那段歲月的人,也會對那個年代充滿好奇和憧憬,試圖通過歷史的吉光片羽和幻想體驗過去。畢竟,在這里沒有人會覺得你“戲多”或者矯情,而是陪你一起“昨日重現(xiàn)”。
雖是假裝,但緬懷和心情真誠無比。有組員假裝活在1998年,那時的姥姥還沒有去世,還在陪自己過暑假看動畫片;在失去父親的女孩的回帖區(qū),“抱抱樓主”的鼓勵評論刷了幾十條?,F(xiàn)實往往充滿遺憾,但站在過去看“未來”,人們也在通過回憶獲得安慰,尋找重新出發(fā)的勇氣。
有人疑惑,為什么那么多人想要活在過去?是希望體驗一下所謂的“黃金年代”,是回去彌補曾經(jīng)的遺憾,還是僅僅想從殘酷的現(xiàn)實中抽離,享受片刻的放松與寧靜?
或許都是。電視評論人何天平曾在談論人們熱衷于刷老劇時說:“在越來越快的生存節(jié)奏里,有意識地‘逃回過去,變成很多當代人一種有效的心理代償機制。也是在如此情況下,回憶被覆上一層又一層溫柔的高光,想象性地構(gòu)造出‘生活在別處的紓解通道?!?/p>
假裝活在過去,能夠給予忙碌的現(xiàn)代人一個肆意揮霍幻想的空間,以暫時忘掉現(xiàn)實生活帶來的酸楚與沉重。
只是這種“逃離”不能太長。在伍迪·艾倫的電影《午夜巴黎》里,美國作家吉爾穿越到自己熱愛的20世紀20年代“黃金時代”的巴黎,遇見自己崇拜的海明威等人,還與一個女孩墜入愛河,但那個時代的女孩卻認為19世紀90年代才是真正的“黃金時代”?!罢J為別的時代比自己生活的時代更好,是無法應對當前生活的人產(chǎn)生的浪漫主義幻想?!?/p>
過去或許很美好,但也一定要記得,現(xiàn)在你所經(jīng)歷的當下,也將成為未來回不去的曾經(jīng)。偶爾假裝活在幾十年前之后,你不要忘了乘坐“時光機”返回現(xiàn)在,也許當下的日子苦樂參半,但向前看才是給過去最好的答案。
(摘自七一網(wǎng) 七一客戶端/《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