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東
明崇禎九年秋,徐霞客自感老病將至,開始自己最后一次“萬里遐征”。
其時,徐霞客長子徐屺、次子徐峴均已婚娶,孫子徐建極已三歲。按理說,他家有遺產(chǎn),衣食足以自給,百年已過其半,五岳已游其四,本該弄孫課子,優(yōu)游林下,安享晚年,可他偏偏閑不住。
這年九月十九日,徐霞客偕一僧二仆,從家鄉(xiāng)江陰出發(fā),奮然西行,欲窮江河之淵源、山脈之經(jīng)絡(luò)。那僧人名靜聞,在江陰迎福寺出家,曾刺血寫法華經(jīng),愿供之于雞足山,因此隨行;二仆為顧仆和王奴。
十月二日,徐霞客一行抵達(dá)余杭,四日游洞山。五日,王奴不堪奔勞之苦,獨自逃離。八日,徐霞客到達(dá)蘭溪,游金華三洞。十六日來到常山,登岸入江西境內(nèi),而后從玉山坐船到廣信,再到弋陽,游龜峰。十月二十三日,陸行抵貴溪,游徐仙巖。二十五日,赴仙巖、龍虎山。二十八日,抵金溪。二十九日,抵建昌,此后數(shù)日先后登臨麻姑山、會仙峰、軍峰山。
一路上,他們或乘舟,或陸行,途窮不憂,行誤不悔,暝則寢樹石之間,饑則啖草木之實。夜半燈下,徐霞客還不忘記述附近的山勢水道、人文風(fēng)俗。
十一月十八日,他們從建昌西行,循麻姑山道,前往臨川最高峰芙蓉山。
行至半山,山勢險峻,蘆葦、野竹、荊棘、藤蔓封堵了山道。抬頭望去,但見云霧中一峰狀如蓮花,時隱時現(xiàn)。
“我實在爬不動了,歇一會兒吧!”顧仆氣喘吁吁地說。
“太累了!”大和尚靜聞一邊說著,一邊用手揩汗。
徐霞客仰望芙蓉峰,說:“天色不早,趕緊爬山吧!”
說罷,徐霞客揮動柴刀,朝前開路。
不知爬了多久,山路突然中斷,上面是一丈余高的崖壁。好在崖上垂下幾根粗壯的老藤。徐霞客牢牢抓住藤條,向上攀援,手心都磨出血繭。隨后,顧仆和靜聞也攀上懸崖。
“好疼喲,我臉被枯枝割破了!”顧仆一邊說,一邊用手去抹血跡。
“這么冷的天,居然還有毒蚊子。你瞧,我光頭上都叮起了一層紅包!”靜聞笑著打趣。
“天啊,山上還有山!還要爬多久?”顧仆嘆息道。
“你瞧,前面有瀑布,應(yīng)該快到山頂了!”聞靜笑道。
徐霞客抬頭望去,只見一簾飛瀑隱現(xiàn)于深竹密樹、紅葉朱英間,猶如山中高士。
他們加快腳步,朝瀑布下走去,正想澆下頭,抹個臉。
突然,徐霞客嚷道:“小心腳下,近水處怕有蛇!”
話音未落,只見一條手腕粗的青蛇從山澗邊倏地鉆進(jìn)草木叢中。
顧仆嚇得不輕,半天說不出話來。
漸近山嶺,周圍眾山盡收眼底,宛若百鳥朝鳳。山風(fēng)吹來,徐霞客發(fā)絲凌亂,衣衫飄動,猶如出塵芙蓉,渾身有說不出的愜意。他不禁吟起杜甫的詩句:“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
靜聞笑著搖頭:“就會窮開心!干糧所剩無幾,斷炊之日不遠(yuǎn)了,再說夜里到哪里落宿?”
“不急。前面有間石屋,不妨進(jìn)去看看?!?/p>
走近細(xì)看,那石屋早已荒棄,門朽窗破,墻下長滿雜草,當(dāng)?shù)厝私兴饺剽帧?/p>
忽然,徐霞客喜出望外地說:“這墻上還有題詩呢!”
果然,墻上題有元朝詩人何中的詩:“苕苕青芙蓉,峻秀琢寒玉。危流千丈飛,鏗訇石相觸。幽閣魚龍宮,荒寒霧雨蓄。凄神不可留,前登散遐矚。參差雜花動,香氣泛幽谷。日照丹霞開,萬峰洗晴綠?!?/p>
靜聞苦笑道:“還是先找個下榻之處吧!”
“今晚就在這庵里下榻,將就將就!”徐霞客說。
夜里,月色清冷,山霧寒涼,徐霞客翻來覆去睡不著,便在庵外生起篝火,開始寫日記。才寫完小半頁,山谷荒榛密箐里不時傳來狼嗥之聲,讓人毛骨悚然。
翌日清晨,徐霞客繼續(xù)爬山,從庵左小徑上行,登三仙石,站上芙蓉山最高處。東望紅日霧海,宛如仙境,他不覺心蕩神馳,如醉如癡。
靜聞和顧仆早已饑腸轆轆,催促下山去南坑村用早餐。
徐霞客笑道:“咱們出門不易,自當(dāng)達(dá)人之所未達(dá),探人之所未知!唐代王勃說‘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記住,除了人才輩出外,臨川還有座芙蓉山啊!”
下了芙蓉山,便到了宜黃。出江西后,徐霞客接著游歷湖南、廣西、貴州、云南。
次年九月二十四日,靜聞在南寧崇善寺病逝,徐霞客寫下哭靜聞詩共六首,詩句有云:“西望有山生死共,東瞻無侶去來難?!薄皠e君已許攜君骨,夜夜空山泣杜鵑?!币勒侦o聞遺愿,徐霞客攜其遺骨葬于雞足山。
而更讓徐霞客痛苦的是,崇禎十二年九月,他僅剩的同伴顧仆竟不辭而別。
崇禎十三年,他自滇東歸,孤身回到江陰,著《江源考》等文。
次年,徐霞客五十六歲,在家溘然長逝。
時光如梭,快四百年了,芙蓉山上的芙蓉庵歷經(jīng)風(fēng)雨,仍朝夕守望在臨川之巔,只是不知何時何人在何中的題詩旁畫了幾朵芙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