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秀南 穆佳瑋 崔紅波 趙春欣 楊可風
西北大學 陜西 西安 710000
高校實驗室是開展科學研究和實踐教學的重要平臺。隨著各個學科的快速發(fā)展和國家及學校層面的大量人力、財力的投入,高校實驗室的類型和功能均逐漸豐富,相應的實驗室配套基礎硬件設施、儀器設備數量及種類、參與實驗人員數量均較之前有了明顯提高。與此同時,實驗室安全風險也變得更加復雜多樣,同時,國家對實驗室安全管理的要求更加全面化、規(guī)范化,高效化,這就從各個方面對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tǒng)的實驗室安全管理模式已無法滿足現(xiàn)有的安全管理需求。實驗室管理人員也就實驗室安全管理現(xiàn)狀及方法進行了很多的探討[1,2,3]。
1.1 實驗人員安全意識薄弱 以環(huán)境地學類實驗室為例,進入實驗室的師生學科背景及實驗操作經驗差異較大,之前接受的實驗室安全教育程度很難快速考察,有的學生在進行實驗之前普遍重點關注實驗結果而忽視實驗原理、試劑藥品的危險性、實驗過程可能出現(xiàn)的突發(fā)情況和應急處置措施的學習,或者使用實驗儀器設備不認真學習儀器設備操作規(guī)程,進行不同程度的違規(guī)操作。而導師甚至實驗室管理人員在傳授學生實驗技術時,往往更加注重實驗過程本身而忽視了實驗安全知識的傳授,更有甚者為了追求實驗效果和效率教授或默許學生進行違規(guī)實驗操作,導致實驗人員的實驗安全素養(yǎng)很難提升。
1.2 實驗室安全責任體系及安全管理相關制度建設不夠規(guī)范 制度是指導所有進入實驗室人員的行為準則,很多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大多直接照搬國家或學校的實驗室安全指導手冊,沒有針對自身實驗室的特點進行修改和細化,且除基本的安全條例之外沒有清楚有效的安全應急預案、詳細的儀器操作規(guī)程、作業(yè)指導書等。導致安全相關制度及規(guī)范無法落實到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并實際的發(fā)揮指導作用。另一方面實驗室安全責任劃分不夠詳細,未落實到具體的實驗人員,導致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環(huán)節(jié)。
1.3 安全管理信息化程度不足 隨著實驗室危險源的增加,安全監(jiān)控,智能門禁,各類感應報警裝置等基礎安全裝置成為了安全管理必不可少的設施,而很多高校實驗室的此類安全設施不夠充足,存在安全監(jiān)管死角,管理人員主要通過人工方式收集實驗室全要素信息,這樣信息的有效性就基本取決于管理人員的專業(yè)技能、職業(yè)素養(yǎng)等因素,并且信息的時間性、全面性、真實性、精準性無法保證,嚴重降低實驗室安全管理質效。
1.4 安全檢查及整改落實不到位 實驗室安全檢查是排查實驗室安全隱患的重要方式,但目前常用的傳統(tǒng)紙質記錄檢查方式無法常態(tài)化開展,且檢查登記效率低,很難排查到所有隱患。而檢查之后的整改工作更加難以推進,往往出現(xiàn)實驗室責任人不重視、屢查屢犯等問題。最后導致重檢查輕整改的局面,使得實驗室安全檢查工作流于形式,起不到消除隱患的作用。
2.1 安全責任體系及安全管理相關制度建設 安全管理一定要建立在明確的分級管理體系之上,沒有明確的安全責任劃分會導致管理混亂,在特殊情況下會出現(xiàn)推諉、慌亂的情況從而導致更加嚴重的后果。因此管理部門應明確劃分責任,所有參與實驗室管理或使用的人員應逐級簽訂安全責任書,將責任落實到每個實驗室管理者和實驗人員頭上,這是所有管理工作能夠執(zhí)行落實的基本條件。
安全管理制度是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保障,完善、嚴格、有針對性的安全規(guī)章制度能夠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充分的依據。安全管理相關制度應該盡可能覆蓋全面且詳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①科學合理的實驗室安全應急預案,必須包括組織體制、應急措施和事故處理步驟、應急聯(lián)系人信息等內容;②除基本的安全管理條例之外應針對不同實驗室的特色和危險類型制定各實驗室的使用規(guī)范;③所有儀器設備尤其是特種設備必須制度標準操作規(guī)程;④危險化學品及高壓鋼瓶等其他危險源的存儲、使用均應制定詳細的規(guī)范作為指導;⑤危險廢棄物的分類回收要求,存儲規(guī)范條例等。
2.2 建立以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為主的實驗室安全文化體系 人為因素是安全事故發(fā)生的最主要因素,實驗人員安全意識淡薄、缺乏安全素養(yǎng)等是實驗室安全事故發(fā)生最主要的原因[3]。只有通過安全教育或培訓,安全演練、檢查及整頓等各種方式引導相關人員養(yǎng)成重視安全的習慣,使安全理念真正深入到每個人的心里,變被動的服從為自覺、主動地注重安全,形成全方面的實驗室安全文化[4],才能從根本上防止實驗室安全事故的發(fā)生。
因此,開展包括實驗室安全知識、安全應急預案、消防安全培訓、安全事故應急演練等形式多樣的實驗室安全教育,對不同類別的學生及實驗人員進行分層次的安全培訓,并將培訓考核結果納入實驗室安全準入基本條件,將安全管理考核結果納入實驗室管理人員的績效考核,通過各種方式提高全體實驗人員的安全意識[1]。
2.3 制定詳細的各類危險源管理措施 危險化學品、高壓容器、特種設備等危險源是實驗室安全隱患的主要來源,實驗室應分類制定詳盡的各類危險源購買、存儲、使用、廢棄管理制度,建立詳細的實驗室危險源信息檔案[5],清楚了解實驗室危險源的種類及使用狀況,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重點關注,經常排查,做好風險預防工作。
2.4 搭建實驗室信息化安全管理信息系統(tǒng)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市面上已經有很多的產品可以很好的輔助實驗室管理工作,例如監(jiān)控報警系統(tǒng)、智能門禁系統(tǒng)、實驗室及儀器管理系統(tǒng)、在線安全知識學習平臺和考試系統(tǒng)等。相較于傳統(tǒng)人工巡查和紙質記錄等方式,信息化系統(tǒng)管理不但可以大大降低管理人力成本,而且信息更為全面準確,可以快速整合實驗室數據流,辨識并科學化分析實驗室存在的安全風險,指導實驗室管理人員制定相應的安全管理應對措施[6]。另外各系統(tǒng)之間還可以實現(xiàn)互聯(lián)互通,例如安全考試的結果與智能門禁系統(tǒng)聯(lián)網,通過設置實驗室門禁的相應權限可以自動篩查并嚴格控制未通過實驗室安全考試人員進入實驗室。從很多高校的實踐經驗來看,有效的借助信息化技術可以大大提高實驗室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7,8]。
2.5 更加強有力的安全檢查整改措施及規(guī)定 安全檢查對于實驗室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安全檢查發(fā)現(xiàn)的安全隱患如何落實整改是安全檢查工作最重要的內容。為達到良好的整改效果,及時消除隱患,起到警示作用,管理部門必須加強安全整改措施力度,定期進行安全復查,對于整改不徹底,拒不整改,屢查屢犯等情況必須按照安全檢查整改制度強力執(zhí)行警告、罰款、關停等整改措施,迫使實驗人員嚴格遵守各項要求,繼而形成整體安全意識,才能真正徹底消除隱患,達到實驗室安全檢查應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