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鏑
吉林省公主嶺市龍山學校 吉林 公主嶺 136111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钡拇_,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比傳授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更重要,因為它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著深刻的影響,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使一個人終身受益?!墩Z文新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學習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眹@這一總目標,在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中,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哪些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呢?
中國書法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民族文化的瑰寶,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能給人以美的享受。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對書法的興趣,鼓勵他們寫一手好字。有的學生字跡潦草,東倒西歪,亂作一團,極難辨認;有的學生書寫不規(guī)范,隨意增減筆畫,用同音字和形近字代替本字,錯別字連篇;有的學生不注意筆畫筆順和間架布局,書寫缺乏美感。針對初中學生書寫質(zhì)量差、重視程度低的現(xiàn)狀,我督促他們書寫規(guī)范,不寫錯別字;要求他們書寫工整,容易辨認;指導他們練習寫楷書,力求美觀漂亮。并且每天遞交一片自己認為寫的最好的書法作品。
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我們發(fā)現(xiàn),相當多的學生沒有養(yǎng)成預習和自學的習慣,上課喜歡當聽眾,被動接受老師講解的知識,難以開展課堂討論,學生很少有自己的獨特理解與感悟。因此,上新課前,老師要布置學生預習和自學課文,讀一讀課文原文,查一查生字生詞,畫一畫精彩句段,理一理結構脈絡,想一想課后練習,記一記疑難問題,找一找相關資料。如果學生課前沒有來得及預習,教師要抽出一部分課堂時間,讓學生預習和自學。學生一旦養(yǎng)成了預習和自學的習慣,他們會主動地去理解和探求,感受學習的快樂。有了預習和自學的基礎,課堂討論才會更容易開展起來,對課文的理解把握才能夠走向深入。
對課文的熟讀和背誦,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感悟和融會貫通,能夠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對學生的寫作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早讀時間,要讓學生放聲朗讀。課堂上,要通過范讀、齊讀、默讀、速讀、分角色朗讀、背誦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nèi)容,在讀中質(zhì)疑,在讀中品味藝術特色,在讀中訓練創(chuàng)造性思維。此外,還可通過班內(nèi)作文交流、詩歌散文朗誦會、課文背誦比賽等方式,提供朗讀訓練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朗讀的興趣和能力。
學生在閱讀課文時,遇到生字難詞、成語典故,都不要輕易放過??梢韵蚶蠋熣埥?但是又不能依賴老師。最好的辦法,就是養(yǎng)成查閱字典、詞典的良好習慣。我對歷屆學生都有一個要求,每個人至少必須準備一本《現(xiàn)代漢語詞典》和《古漢語詞典》,在預習課文和完成作業(yè)時,對不熟悉的字詞,翻一翻詞典,理解其讀音、意義和用法。字典、詞典,是不說話的老師,我們在閱讀時遇到詞語方面的疑難問題,隨時求教,將會受益不淺。
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講的都是在讀書過程中動筆做筆記的重要性。學生做筆記包括做課堂筆記和課外閱讀筆記。課堂筆記可以盡量做在書上,主要采用圈點批注的方法,它可以幫助學生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知識,為課后復習鞏固打好基礎,還能使學生上課集中注意力,聚精會神地聽好課。課外閱讀筆記則應準備專門的筆記本,筆記內(nèi)容靈活多樣,如摘抄優(yōu)美詞語、名言警句和精彩語段,梳理結構脈絡,把握中心主旨,分析寫作特色,抒寫讀后心得,制作讀書卡片等,它有利于學生豐富語言材料,積累寫作素材,拓展知識面,提高分析綜合能力。
“腹有詩書氣自華”,大量地閱讀可以開闊視野,凈化心靈,陶冶情操。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好讀書,讀好書,產(chǎn)生濃厚的讀書興趣,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在教學工作中,我通過建立班級圖書角、組織征訂報刊雜志、開展名著閱讀活動、組織課外古詩詞背誦、舉辦讀書成果交流會、展評課外閱讀筆記等活動,強化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
學生怕寫作文,作文水平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寫作練習量不夠。指導學生作文的根本,是要讓學生養(yǎng)成勤于練筆的習慣。在教學工作中,我鼓勵學生堅持課外自由練筆,可以寫讀書筆記、隨筆,也可以寫日記、周記、片段作文,形式隨意,內(nèi)容廣泛,不拘篇幅。對學生自由練筆的情況,我每周檢查一次,寫得好的,不僅大力表揚,而且在班內(nèi)交流展覽,推薦給校園廣播站播送。“習慣成自然”,學生練筆的時間多了,筆頭越寫越活泛,表達越來越流暢,不再感到無話可說,無事可寫,駕馭語言的能力提高了,寫作的技巧豐富了,作文的個性化和特色化也鮮明起來。
上新課之前,老師要布置學生預習和自學課文,鼓勵他們在預習中獨立思考,發(fā)現(xiàn)并提出自己的疑難問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對課文文本的個性化理解和獨特感受,允許他們就課文內(nèi)容、文章主旨、人物形象、寫作特色等方面,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允許他們對老師的分析講解提出質(zhì)疑和批判,鼓勵他們敢于質(zhì)疑,善于質(zhì)疑,敢于挑戰(zhàn)權威。學生質(zhì)疑精神的培養(yǎng),有助于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深入思考,有利于學生由被動變?yōu)橹鲃?從學會走向會學。
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習慣,不可能一蹴而就,沒有長時間的磨練和堅持,沒有堅定的信念和決心,那是難于成功的。老師要講究方法,具體指導,因勢利導,反復訓練,嚴格要求,加強督促,同時,教師要以身示范,寓教于樂。對做得好的同學,要大力表揚鼓勵;對做得不好的同學,要耐心細致教育。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就會逐漸養(yǎng)成。初中三年的語文教學,如果能使大多數(shù)學生達到“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讓寫作成為一種思考方式”的境界,我們的語文教學就一定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