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珍
廣州市從化區(qū)流溪小學 廣東 廣州 510900
在現實的美術教學中,特別是美術欣賞教學中,學生的圖像識讀是缺失的,針對當下美術欣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輕閱讀”,甚至“不閱讀”的現象,筆者進行了一些實踐探究。
1.美術欣賞形同虛設。小學美術課程的設置,很多第一單元都是欣賞課,但是面對欣賞課,很多教師采取的方法就是跳過去不講,或者只是讓學生蜻蜓點水式地翻一遍就過去了。學生覺得美術欣賞很枯燥,不喜歡上欣賞課。久而久之,學生也覺得欣賞課不重要,甚至不懂得如何去欣賞一件美術作品,或者在欣賞的過程中,不能讀取繪畫作品中的信息,盲目瀏覽,一帶而過。
2.美術欣賞缺乏有效的指導。在欣賞名家名作時也存在這樣的想象:當老師出示一些名家名作的時候,學生根本不懂欣賞,甚至覺得很“丑”,學生不能從這些作品中去讀出更深層的思想意義和藝術內涵。比如,在欣賞畢加索或者齊白石的繪畫作品時,很多學生都會說不好看,甚至說“好丑”,導致老師要解釋很久,學生仍然無法理解。
3.美術欣賞形式單一。在美術欣賞教學中,欣賞形式單一。很多時候是教師問“好不好看”,學生答“好看”,或者“不好看”。學生缺乏最基本的認識、比較和辨別能力,一個班往往只有個別學生能完整去表述自己對作品的解讀能力,導致學生的圖像識讀能力嚴重缺失,美術欣賞形同虛設。
時代在不停地發(fā)展,網絡時代本身就是一個圖像文化時代,圖像比文字更具有直觀性和真實性,但是,很多學生的圖像識讀能力十分欠缺,面對這種現狀,我們的學生、老師和家長又是如何認識的呢?
1.學生專訪。有學生說:“其實我們也很喜歡欣賞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但是,真的不知道怎么去欣賞?!边€有學生說:“有時我們心里明白,但是不知道怎么去表達,有時也怕說錯了被被人笑,所以,很希望得到老師的指導?!?/p>
2.老師專訪。有教師說:“對于圖像識讀,很多專家都對此有很深入的解讀,我們也自我剖析過。美術一直有重技能,輕文化內涵的想象,也確實有一部分教師不重視通過圖像識讀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還有一些老師說:“對于我們一線的老師來說,核心素養(yǎng)提出了很久,但是很多老師對‘圖像識讀’、‘對核心素養(yǎng)’理解得不夠透徹。所以,在教學中囫圇吞棗,缺乏圖像識讀方面的學習指導。”還有老師說:“也有教育大環(huán)境的影響,雖然說現在越來越重視美術教育,但是,由于受升學等因素的影響,家長、學校、社會對美術教學還不是很重視,還是有一部分人覺得美術教育可學可不學。”
3.家長專訪。有的父母說:“我們家長也知道美術很重要,也很想提高孩子的欣賞能力和審美能力,但是我們也不知道怎么去引導孩子。”還有父母說:“我給孩子也買了很多美術方面的書籍,但孩子翻幾下就放在一邊了?!?/p>
(一)構建圖像識讀的課堂教學。積極創(chuàng)新,構建符合小學生年齡特征的美術課堂,讓學生在美術欣賞中,從易到難,由淺入深,逐步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和欣賞能力。
1.欣賞內容要恰當。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決定了小學生的學習內容,所以,在欣賞的時候,要從學生感興趣、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圖像入手。如果太難,學生無從下手;太容易,學生獲取的信息量太少。還要注意選取的圖像最好是經典的,有代表性的,比如,在欣賞國畫作品時,最好是選取名家名作,有一定的代表性的,像齊白石、梁培龍等名家的水墨畫,學生能夠很快認知墨色的濃淡變化,以及水墨之間的奇特效果。
2.欣賞形式要靈活。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由于欣賞課的內容不同,欣賞主體和欣賞對象都不同,所以,欣賞的形式和方法要多種多樣,不能太單一、太模式化,要根據不同的內容、不同的年級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低年級可以偏向于游戲設計,以游戲的形式去依法學生的興趣。比如,在二年級的《明見玩具欣賞》這一課,我設計了“誰的眼睛最亮”的游戲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眼睛去發(fā)現一些民間玩具材料、顏色、造型等特點,整節(jié)課學生積極性很高,有很多亮點,學生不僅學習到了很多知識,還學會了用語言去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課堂教學效果很好。
3.欣賞目的要明確。小學美術的課程設置,第一單元基本上都是欣賞課,體現了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圖像識讀的基礎性和重要性。在上欣賞課的時候,每一項欣賞內容都是有一定的教學目標的,不能只是讓學生自己去盲目瀏覽一遍。老師在引導學生欣賞的時候,可以設置一些問題或者任務卡,一小組的形式讓學生帶著目的去欣賞、去探究。
4.欣賞時間要充足。欣賞課,除了要引導學生學會欣賞,還要給學生欣賞的足夠時間。很多時候,在上欣賞課的時候,老師總是讓學生看一遍就算了,久而久之,學生也馬虎對待,甚至對書本上經典的美術作品沒什么感覺。在明確欣賞目的的基礎上,可以由淺入深地讓學生一步步去攻克欣賞的知識點。
(二)創(chuàng)設圖像識讀的欣賞環(huán)境。近年來,學校將閱讀文化建設作為學?;A性的工作,從課程設置、校園建設、環(huán)境設施,為美術教學開展“圖像識讀”研究提供了實踐基礎。學校不僅是“愛種子”的實踐學校,還是全科智慧閱讀的試點學校,通過開展美術活動,比如稻草節(jié)、美麗鄉(xiāng)村繪畫比賽、詩配畫比賽等活動,讓學生把家鄉(xiāng)美麗的景色以繪畫語言的形式進行解讀和再現。學校每周二和周四的午讀時間都是靜閱讀時間,學生可以閱讀各級各類的書籍,品賞不同的圖像藝術作品,形成了良好的閱讀氛圍。為了使學生在美術活動中,提高圖像識讀能力,讓課題能夠順利進行,我們制定了研究的方向、研究的措施、研究的制度保障。同時,在學校智慧閱讀的大環(huán)境下,進行多學科的跨越和融合,讓智慧閱讀更加豐富和立體。
(三)思考圖像識讀的欣賞難點。在美術欣賞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讓學生敢表達。在美術欣賞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會“識”圖像,還要培養(yǎng)學生會“讀”圖像,要敢于用語言去表達讀出來的信息。
2.讓學生會表達。圖像識讀不僅僅限于美術欣賞,要把圖像識讀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要讓學生隨時隨地,都能用“閱讀”的眼光和心靈去感受和表現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3.讓學生有個性化地表達。面對一件美術作品,學生不要僅僅停留于“好看”和“不好看”,教師要引導學生從造型、色彩、風格、文化內涵等方面去進行表達,為學生創(chuàng)作的多樣化和個性化打下基礎。
圖像識讀是美術核心素養(yǎng)最基本的內容,利用欣賞課多角度、多方面去引導小學生欣賞,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更好地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