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勇
固鎮(zhèn)縣第一中學 安徽 蚌埠 233700
(一)提出的問題水平低,沒有提出的意義。好的問題應該是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成績,讓學生可以進行自主思考的,很多時候都是具有一定難度的疑問句。但是,從目前的的情況來看,很多問題都相對來說非常簡單,學生對這些問題沒有任何興趣,也失去再繼續(xù)討論、思考下去的欲望,這樣的提問就沒有了任何意義。比如,在上課的時候,有很多教師都喜歡用“對吧?”“是吧?”這樣的方式進行提問,很多學生也是機械性的回答是或者不是,即使是這樣,答對的概論仍然還是會有百分之五十,這樣的后果就是很多學生都沒有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認真的思考,教師因很難通過這樣的提問方式來獲取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情況的信息,甚至,教師會認為學生學得很好,知識點掌握的很到位,最終導致教師講課速度越來越快,而很多學生越差越多的后果。
(二)無意義的問題提的過多,讓學生感到厭煩。提問式教學不是提問的越多越好,貴在求精。提問式教學不應該只在開頭或者結尾提問,而是應該貫穿始終,進而引導高中學生活躍課堂氛圍,讓他們逐漸的對化學產生興趣。如果問題太多,就會讓學生感覺到非常疲憊,不愿意思考,但是相反,如果問題提出的太少,會給學生創(chuàng)造開小差的機會,所以教師應該把握好度。
(三)沒有充足的思考時間。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相抵較少,學生還沒思考完,教師就會叫學生站起來回答或者直接給出正確的答案,這樣的提問沒有任何意義。思考時間較短,會讓學生比較慌,這樣的提問方式不利于學生自主思考,還可能會導致高中學生對此失去興趣,這樣的提問式無效的。
(一)創(chuàng)設情境,增加高中學生學習化學興趣。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平臺、藝術展、實驗成果等形式,創(chuàng)建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的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效率。雖然是生活情境,但是還應該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開放性,但是更重要的是要貼近生活、走進生活。比如,教師在上第一節(jié)化學課的時候,可以和學生們說,從今天開始,我們要進入一個大家既熟悉陌生的世界,它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但卻需要努力學習才能發(fā)現(xiàn),這時打開教室里的多媒體,大屏幕上會出現(xiàn)一行醒目的大字:歡迎走進化學世界。這時,學生們會帶著好奇打起精神,瞬間提高了高中化學課堂的參與度。這時,教師可以做進一步的引導,問學生什么是化學?預習的同學都可以準確無誤的找到書上給出定義,但是教師可以告訴他們這是書上的定義,接下來,教師可以通過現(xiàn)實生活告訴學生什么是真正的化學。然后,老師拿出一張白紙,用其中的一種試劑噴在白紙上,白紙上便出現(xiàn)了一種顏色的“化學”兩個字,換成另外一種試劑,便出現(xiàn)了另外一種顏色的“化學”兩個字,學生們便瞬間對化學產生了興趣,并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學習欲望。
(二)深入了解學生,優(yōu)化問題。教師可以以多種形式提出問題,但是所提出的問題一定不能超出知識點的范圍。即使是這樣,不同的學生對所提的問題的接受程度不同。因此,教師應該走進學生,真正了解每名學生的學習成績及化學綜合水平,根據(jù)成績不同,選擇不同的學生進行回答,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極其慎重。教師應該將相對比較簡單的問題交給化學成績相對較弱的學生來回答,將復雜的問題讓化學綜合素養(yǎng)較高的學生來回答。與此同時,教師還要根據(jù)學生的答案以及神態(tài)對學生的掌握程度進行有效分析,為下一個問題甚至下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做準備。
(三)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及時、有效的反饋。首先,學生回答完問題時,教師不應該立即就將下一個問題,而是應該對學生的回答作出反饋,同時還可以追問學生下一個問題,以此來判斷學生是不是真正的掌握了這個知識點,還是單純的將課本上的答案背了下來;其次,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表現(xiàn)的并不順暢時,教師也不應該進行批評,而是要先肯定學生的答案,再將答案進行進一步的優(yōu)化;再次當學生不能完整的回答出答案時,教師也不應該當場否定,而是應該將回答正確的部分進行肯定和鼓勵,再將沒有回答上來的部分讓其他人進行回答,或者教師直接進行補充;最后當學生回答錯誤時,教師要分析學生回答錯誤的原因,同時可以通過其他的提問方式對這樣的學生進行引導,以便學生回答正確。面對成績高低不同的學生,教師要有耐心,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支持和鼓勵,讓學生在揚長避短中學會成長,進而達到提高高中學生化學綜合成績的目的。
提問式教學是提高高中學生綜合成績的一種手段,也是讓教師掌握學生學習成績的重要途徑,同時還加強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在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教師借助創(chuàng)設情境,增加高中學生學習化學興趣、深入了解學生,優(yōu)化問題、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及時有效的反饋等方式,激發(fā)了高中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形成化學思維,進而為以后學習化學奠定了一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