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琴
【關鍵詞】雙減政策 ?小學音樂 ?教學策略
引言:小學音樂教學,是義務教育階段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提高學生音樂核心素養(yǎng)和健全學生審美心理結構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并且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音樂,這也使得音樂教學受到了重視,因此,小學音樂教學要抓住時代的腳步,緊跟時代的發(fā)展,對教學工作進行優(yōu)化和調整,以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本文以“雙減”政策為背景,對小學音樂教學的發(fā)展提出了幾條策略。
一、當前小學音樂教學的現(xiàn)狀
1.教學環(huán)境不完善
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是音樂教學有效開展的因素之一。雖然現(xiàn)階段我國小學課堂的設備逐漸得到了完善,但還是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學習音樂的大環(huán)境有所欠缺,學生難以接觸到一些樂器,這會使得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受到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影響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2.教學方法陳舊
在現(xiàn)階段,還是很多的教師受到傳統(tǒng)音樂教學思想的影響,在教學中還是沿用陳舊的教學方法,比如教師簡單的對音樂知識進行講解,然后讓學生們聽著音樂一起唱歌等,這樣的教學方法使得音樂課堂失去原本的活力,使得音樂課堂變得枯燥,很難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陳舊的教學方法已經(jīng)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二、樂器融入小學音樂教學的意義
1.吸引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
小學生正處于一個好奇心很強的階段,他們對于一些新奇的事物會很容易產(chǎn)生興趣,樂器融入小學音樂課堂之中,很好的利用了小學生這一特點,因為樂器是多種多樣的,它們類型繁多,音色豐富,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在課堂中運用樂器教學,能夠很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對于音樂節(jié)奏的掌握,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音樂理解力。
2.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素質教育提倡促進學生德智、智、體、美、勞等各方面全面發(fā)展。樂器融入音樂課堂教學正符合新的教學理念,也符合小學生好動的特性,在音樂教學中,學生對于樂器的掌握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能夠讓學生掌握一門技術,并且通過對樂器的掌握,不僅能夠讓學生熟知樂理知識,還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能夠分辨樂器的音色,從而精準的打擊出節(jié)奏,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樂器融入小學音樂教學的策略
1.選擇合適的樂器
樂器融入到小學音樂教學中,是順應時代的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法打破了傳統(tǒng)音樂教學中過分重視學生視聽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方法,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思想,而且樂器教學可以減輕學生對于音樂知識學習的負擔。但是樂器有很多種,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選擇與小學音樂教材中的教學內(nèi)容相匹配的樂器,并且樂器的價格是不同的,重量和體積也是不一樣的,如鋼琴、小提琴、古箏等樂器,價格都比較昂貴,體積和重量也比較大,不方便學生攜帶和搬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選擇一些價格適中,體積和重量比較合適的樂器,比如吉他、笛子、電子琴等,這類樂器方便拿取,也方便學生學習。例如在帶領學生們湘教版小學一年級音樂《大鼓和小鼓》時,教師在教學中先為學生簡單的講解樂理知識,然后將大鼓和小鼓的樂器融入到教學中,讓學生實際操作,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在歡樂的氛圍中學習到音樂知識。
2.樂理知識與樂器教學相結合
樂理知識相對于其他學科的知識比較枯燥,而且非常抽象,單純對學生進行樂理知識的教學很難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學生也很難掌握一些節(jié)拍的知識。而樂器的融入,可以很好的緩解這一問題,樂器在教學中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學生的體驗感,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了所學習的樂理知識。例如,在帶領學生們學習湘教版小學四年級音樂《憶江南》時,教師在對樂理知識進行講解的同時,可以利用笛子或者是電子琴等樂器,為學生進行表演,也可以讓學生學習如何用笛子演奏這首歌曲,學生在這樣的教學中,可以豐富其情感體驗,在直觀的教學中感受到歌曲的節(jié)拍和韻律,并且通過這樣的教學能夠減輕學生對于樂理知識的學習負擔。
3.樂器教學與聲樂教學相結合
樂器教學固然重要,但對學生聲樂和唱歌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十分重要的,將樂器教學融入到小學音樂教學之中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并且能夠讓學生對音樂的學習更加的積極,而不是為了取代之前的聲樂教學方式,教師要將兩種教學方式融合在一起,使其發(fā)揮最大的作用,以此來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使得小學音樂課堂滿足減負增效的政策要求。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把握兩種方式的教學力度,穿插著進行教學,不能讓樂器教學取代聲樂教學,也不能讓聲樂教學完全占據(jù)主導地位。例如,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一部分學生運用樂器進行伴奏,另一部分學生進行演唱,并且要讓兩組學生交替進行,輪番進行演奏和演唱,這種教學方法就可以很好的避免分配不勻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在能夠掌握唱歌技巧的同時也能夠掌握對樂器的運用,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還能夠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從而促進班級凝聚力的形成,促進小學音樂教學更深入的發(fā)展。
結語:
綜上所述,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教師要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式,轉變思想觀念,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將樂器融入到教學中,能夠有效的提高音樂課堂的質量,同時也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成長,并且還能夠使學生在實踐中提高音樂的水平和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備軍.小學音樂分段式器樂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音樂天地,2018,03:66.
[2]張秀華.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小學,2016,01:176.
[3]戈毅.課堂樂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6,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