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天云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類的進步,人們對于教育教學的質量要求逐漸增高。本文立足于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分別從“引入信息技術增強課堂教學吸引力”“聯系生活實際,走進信息世界”“多樣手段教學,激發(fā)學習興趣”這三個方面入手,針對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進行了初步地分析和探索。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有效教學;研究
正文:信息技術科目的學習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更為枯燥、乏味,且學生學習起來更為晦澀難懂,所以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成為了學生的一大挑戰(zhàn)。與此同時,加之信息技術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繁瑣性,需要將知識進行詳細地分析和解剖,這需要教師一步一個腳印地引導學生由淺到深、由點到面地加以學習和掌握,此刻邏輯思維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很多學生本就對于信息技術無感,再加之自身思維不靈敏,所以就很容易放棄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诖?,任課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認識到現有教學方式的不足,并且從中查找原因,來轉變教學局面,來提升教學質量。這樣一來,才能為有效課堂的構建奠定良好的基礎,才能讓學生在互動之中學習知識,強化學生的學習印象,為學生獲得更佳的學習成績奠定良好的條件支持。如此,學生也能在教師的引導和帶領之下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其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必定可以得到提升和發(fā)展。
一、引入信息技術增強課堂教學吸引力
教學吸引力是十分重要的,但是部分教師采取傳統教學方式授課,長久以往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激情會慢慢喪失,其學習效率會有所下降。因此,任課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使用來提升教學吸引力,通過圖片、視頻等來吸引學生的眼光,為高質量教學奠定基礎。
如教學“認識Excel”為例,首先任課教師采取信息技術展示各個年級的成績統計表,要求學生討論在word之中應該如何繪制和制作呢?有的學生說道:“先制作出表頭,寫出姓名和成績……”還有的學生說道:“好麻煩,我們要很多工作要做……”教師引導學生了解其中的不方便,此時引入新的教學內容。信息技術展示:Excel和word不同的使用方法,和啟動方式;Excel和word不同的窗口展示……在這其中,視頻之中配備專業(yè)的教師講解和趣味話題,學生十分喜愛。在具體情境的作用下,每個學生都十分積極,也十分熱情,為后續(xù)高質量教學打好基礎。
二、聯系生活實際,走進信息技術世界
信息技術其實存在與我們的生活之中,十分重要。然而,學生卻忽視信息技術學習的重要性,所以無法喚醒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動力?;诖耍握n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了解其重要性,并且從實際生活之中引入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走進信息技術世界。
如教學《數據的輸入、修改和計算》為例,首先任課教師引入生活話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小王是一家公司的會計,主要負責公司的賬目流水,還要向老板匯報工作內容。不幸的是,小王因為工作疏忽,將賬目表的一個數據計算錯誤了,大家想一想小王應該如何補救呢?此時,任課教師引入新的教學內容,首先讓學生觀察賬目,隨即引導學生發(fā)現其中的問題,最后引導學生完成具體的操作內容。其一,數據的輸入,單擊數據的單元格,直接輸入數據……這樣,教師通過生活化的話題引入教學內容,有利于降低教學難度,進而帶領學生走入到信息技術世界。
三、多樣手段教學,激發(fā)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走向信息技術道路的敲門磚。只有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真正投入其中。因此,任課教師需要采取多樣的教學手段授課,換取學生的喜愛和認可,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為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奠定基礎。
如學習“自動填充功能”為例,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大家想一想,我們班級有很多學生,一個一個輸入信息是不是太麻煩了,大家有哪些好的辦法嗎?在計算總和時,數據又應該如何方便、快捷填入呢?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師提出問題:總計一欄的計算公式基本樣式相同,是否有更好的辦法簡化輸入公式的過程?由此引出課題。其次,任課教師將學生劃分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完成問答。比如自動填充的操作步驟是什么?自動填充過程之中的注意事項有哪些?我們對于自動填充……這樣,通過不同方式的學習,學生就會產生濃厚的學習欲望,自然可以培育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課堂的有效教學需要任課教師從實際情況出發(fā),不僅要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狀態(tài),幫助學生制定合理、有效的學習模式,還要合理將生活實際引入到教學之中,使得課堂與生活實際課堂緊密結合,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意識到信息技術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還能使得學生從生活現象之中理解化學知識,使得學生更加透徹地掌握知識,促使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于金華. 基于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的思考與研究[J]. 考試周刊, 2014(68):2.
[2]孫宏志, 解月光. 信息技術應用有效性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以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為例[J]. 現代教育技術, 20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