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一秀
摘要:加強學生網絡行為研究,加強學生網絡理性教育,加強學生家庭網絡教育,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加強學生網絡法治教育可以很好引導小學生健康上網。
關鍵詞:小學生;網絡行為;策略
在家訪中發(fā)現(xiàn),家長都認為現(xiàn)在的網絡環(huán)境既不安全也不健康,但是不知道如何對孩子進行網絡行為引導教育,有的會限制孩子上網的時間,有的會限制孩子玩網絡游戲,有的是只是利用網絡查詢資料等。同時這些家長的孩子都喜歡獨自上網,上網時很反感家長在身邊看著。針對這種情況,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健康上網,的確值得研究。
一、加強學生網絡行為研究
從近十年來對學生網絡行為的專項調查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學生網絡行為是群體性的,而且也是可以研究把握的,不過,目前學界的類似研究、相關研究明顯不是很深入,研究力度不大,標志性的研究成果也不是不多。 基于這樣的現(xiàn)狀,大力加強學生網絡行為研究,深刻揭示學生網絡行為規(guī)律勢在必行。
首先,高度重視學生網絡行為研究。學生一代作為“網絡原住民,互聯(lián)網異常深刻地影響著他們的思想和行為。要了解學生一代,就必須深入研究他們的網絡行為。其次,以學生網絡行為的基礎理論研究為牽引,切實加大研究力度。學生網絡行為紛繁復雜,從現(xiàn)象到現(xiàn)象很難把握學生網絡行為的一般特征,為此,需要深入推進基礎理論研究,解讀學生網絡行為的核心范疇,把握其基本矛盾、基本規(guī)律等,從基礎理論層面有效深化學生網絡行為研究。接著,推進學生網絡行為教育研究。
二、加強學生網絡理性教育
經過調查表明,學生在使用互聯(lián)網的過程中普遍存在上網時間長、網絡依賴程度高、娛樂化特征顯著等問題,這說明學生對互聯(lián)網的使用很明顯不夠理智,不自覺。針對此,應切實加強學生的網絡理性教育。所謂網絡理性教育,就是通過有組織的有計劃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網絡理論課程的教育以提升其理性認識和應用互聯(lián)網的能力。
三、加強學生家庭網絡教育
近十年的調查顯示,家庭已然成為學生上網的第一場所。這意味著家庭成為影響學生網絡行為的第一場所,進而要求父母應自覺承擔起引導學生網絡行為的重要職責,父母對待互聯(lián)網的態(tài)度及其網絡行為習慣的示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網絡行為。為此,應切實加強學生家庭教育,在家庭層面做好學生觸網的啟蒙教育和正確示范。
四、加強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
學生喜歡在網絡空間中投入大量時間精力,而且他們對互聯(lián)網信任程度高,他們樂于社交、喜歡網游、青睞網絡文化,可以說,學生深受互聯(lián)網文化的影響。網絡游戲是學生使用率最高的網絡娛樂應用,同時也是網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游戲中傳遞的文化價值觀對學生成長產生重要影響,健康益智的網絡游戲向學生傳遞積極健康的價值觀;而充斥暴力、色情的網絡游戲會嚴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這就突顯了加強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的重要性。加強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首先應加強頂層設計,明確在網絡空間中要弘揚什么、發(fā)展什么,明確文化建設的定位、功能與方向,為學生成長建設正能量充沛、資源豐富、形式多樣的網絡文化;其次,應加強內容建設,網上網下共同發(fā)力,既大力推動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網絡化,也大力發(fā)展網絡空間中孕育的網絡新文化,使得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內容被學生普遍占有;再次,應加強網絡空間治理,打造法治化網絡空間,消除不良信息的干擾、影響,為學生網絡成長提供清朗的網絡空間。最后應突出學生專屬網絡文化的建設,使符合青少年身份、群體特征、喜好和需求的學生網絡文化作品大量涌現(xiàn),充分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網絡文化需要,打造越來越多的文化精品。
五、加強學生網絡法治教育
有調查研究表明,小學生對互聯(lián)網的信任程度明顯高于網民總體水平,而且他們的上網的時間和互聯(lián)網依賴程度也明顯高于網民總體。這就意味著小學生對待網絡顯得比較單純;另一方面學生特別喜歡在網絡空間存在。鑒于此,我們應當幫助學生準確把握網絡空間的情況,充分認識到其中存在的不足,并能夠自覺應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權利。要達成這一目的,就需要將學生網絡法治教育提上議程,并且加大教育和引導的力度,切實提高學生網絡法治意識和網絡安全意識。加強學生網絡法治教育,筆者認為應注重從如下三方面著手。一是在思想層面強化網絡空間的法治觀念。學生上網游戲容易讓學生的娛樂思維沖淡自己的法治思維,自由放任,沉溺預習,導致其網絡行為自由散漫、隨意任性,針對此就需要特別強化法治觀念教育,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二是在情感層面強化責任共識。認同往往是有效行為的前提,學生網絡行為的良性發(fā)展有賴于他們對網絡空間秩序要求的情感認同。如果缺乏情感認,同光靠外在的強制力約束,學生很難形成依法行為、依德行為的自覺,很難實現(xiàn)外在規(guī)約的自主內化。針對此,應積極培養(yǎng)學生對網絡空間秩序要求的情感認同,自覺形成向內反諸己的責任共識,確立網絡空間是否風清氣正與每個網民、與我自己密切相關的信念。三是在行為層面強化風尚引領?;ヂ?lián)網的未來在于學生,他們作為“網絡原住民”一代,理應更“懂”互聯(lián)網、更“愛”互聯(lián)網,也更多地受益于互聯(lián)網,進而他們也應當為互聯(lián)網的未來承擔更多的責任。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學生網絡法治教育告訴他們的不應只是守住底線,更需要鼓勵他們積極地引領網絡空間的風尚,有力地建筑互聯(lián)網世界的美好未來。
引導學生健康上網,教師應該起到首要的引導作用,學校和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網絡信息識別教育,加強孩子的判別能力,并給予適當的引導,讓孩子對網絡的利弊有清晰的認識,倡導孩子使用網絡進行學習,讓網絡成為孩子學習的好助手,孩子在學校上網時進行適當的監(jiān)督。
參考文獻:
[1]小學生網絡成癮問題的小組工作介入研究[D]. 楊海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6
[2]對網癮的認知與戒除[J]. 婁珂嘉,趙艷群. 校園心理. 2019(01)
江蘇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方洲小學 215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