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兆勇
第一次國共合作實現后,中國共產黨在更加廣闊的大革命舞臺上開展革命斗爭。面對迅猛發(fā)展和復雜多變的革命形勢,如何保持無產階級政黨的獨立性并鞏固發(fā)展自己,如何不斷擴大政治影響、發(fā)揮政治領導作用,是年輕的中國共產黨面臨的新任務新挑戰(zhàn)。為此,黨進行了不懈奮斗和積極探索,積累了加強黨的政治建設、開展政治斗爭、推動革命發(fā)展的寶貴經驗。大革命后期發(fā)生的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使黨的政治建設受到嚴重影響,留下了沉痛教訓。
制定和貫徹國共合作的政治路線,努力發(fā)揮政治領導作用
1923年6月,黨的三大確定建立國共合作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政治路線,決定采取“黨內合作”形式,即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方式實現國共合作。此后,在中國共產黨推動和幫助下,孫中山積極推進國民黨的改組,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事實上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共產黨人李大釗、譚平山、毛澤東、林祖涵、瞿秋白等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或候補中央執(zhí)行委員,譚平山、林祖涵等還擔任了國民黨中央黨部的重要職務。國共合作正式建立后,大多數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以自身的政治理想、政治能力積極宣傳貫徹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同國民黨內右派分子破壞革命隊伍團結的言行進行斗爭,在全國范圍內積極推動革命運動的發(fā)展;幫助成立黃埔軍校,積極參加軍校的教學和領導工作;領導發(fā)動反抗帝國主義的五卅運動,給帝國主義和軍閥勢力以沉重的打擊;舉辦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培養(yǎng)農民運動的骨干,有力促進了全國農民運動的開展。在國共兩黨的共同努力下,國民革命的影響迅速擴大,形成以廣州為中心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革命新局面。
在北伐戰(zhàn)爭中,共產黨人通過多種渠道加強對北伐軍的政治工作,對勝利進軍發(fā)揮了積極影響;共產黨員、共青團員舍生忘死,身先士卒,發(fā)揮了先鋒和表率作用;深入發(fā)動工農群眾為北伐軍提供了直接支援,“打倒列強、除軍閥”的口號響徹大江南北;發(fā)動和組織上海工人連續(xù)舉行三次武裝起義并最終取得勝利。所有這些,都展示了中國共產黨政治領導和組織領導的強大力量。在國共合作過程中,黨的組織得到較快發(fā)展。到1927年3月,中國共產黨發(fā)展成為一個擁有近5.8萬名黨員、具有相當群眾基礎的政黨。
明確“黨部的指導原則為民主集中制”,加強黨的中央領導機關建設
黨的中央領導機關是黨的首腦機關,是全黨的領導核心。從成立之日起,黨就高度重視黨的領導機關建設。黨的一大成立中央領導機關——中央局。黨的二大黨章,以黨內根本大法形式確立了中央領導機關的機構設置及其權威地位。黨的四大明確黨的組織體制是中央集權制,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1926年2月發(fā)布《中央通告第二十一號》,確立各地要按期向中央報告的報告制度。1927年黨的五大黨章第一次明確:“黨部的指導原則為民主集中制”,標志著黨對這一根本組織原則和制度的認識達到一個新高度。五大黨章首次把“黨的中央機關”作為專門一章寫入黨章,將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改稱為中央委員會,設立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常委會;首次在黨章中規(guī)定了黨的中央機關的設置、職權、相互關系等;首次規(guī)定在中央、省設立監(jiān)察委員會,以“鞏固黨的一致及權威”,并在黨的五大首次選舉產生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這些規(guī)定和舉措進一步加強了黨的中央領導機關建設,對加強和維護黨中央的集體領導和權威產生了深遠影響。
提出“組織工作的意義,絕不止于是技術的,而是政治的”,強化黨的組織建設
黨的力量來自組織。隨著國共合作后革命形勢的迅猛發(fā)展,黨對組織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不斷加深。1925年1月,黨的四大指出:“組織問題為吾黨生存和發(fā)展之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大會決定設立中央組織部,使之“實際上真能指導地方之黨的組織”。1926年7月,黨的四屆二次擴大會議通過的《組織問題議決案》,對加強黨的組織工作產生重要影響。一是突出了組織工作的政治意義,指出:“組織工作的意義,絕不止于是技術的,而是政治的。換言之便是:組織工作,即黨指揮群眾運動的樞紐。沒有好的組織,便不能指揮廣大的群眾運動,運用黨的政策;一個好的政策,是要有好的組織才能實現的。布爾塞維克黨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組織之工作?!倍峭怀鳇h的政治領導功能,強調:“本黨在組織上的最大責任,就是要愈更推進革命的運動,拿住運動的重心,在其最大可能的范圍內指揮一切?!边@些規(guī)定,從政治高度深化了對黨的組織工作的認識。五大黨章把黨的組織明確為全國、省、市或縣、區(qū)、支部等五級,對各級組織的組織制度和工作職責作出規(guī)定,確立自黨中央一直到基層的嚴密組織體系,為確保全黨統(tǒng)一意志、統(tǒng)一行動奠定了堅實基礎。
實行“一切工作歸支部”,夯實黨的基礎
高度重視黨的支部建設,使黨深深扎根于基層、扎根于群眾,為黨的工作提供最堅實的力量支撐,是我們黨的一大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政治優(yōu)勢。黨的四大將黨的基層組織由“組”改為“支部”,將原規(guī)定有黨員三至五人可組織一個小組,修改為“凡有黨員三人以上均得成立一支部”,使支部的組織、活動更加規(guī)范和靈活。1926年7月黨的四屆二次擴大會議強調,“支部并不是分部,而是黨在各工廠、礦山、學校及某區(qū)域的核心”“今后要把黨的真正基礎建筑在各支部上面”“實行‘一切工作歸支部的口號”。在此基礎上,五大黨章規(guī)定,“支部是黨的基本組織”“支部是黨與群眾直接發(fā)生關系的組織”,并明確了黨支部的六項任務。這大大深化了對黨支部重要性的認識,對于夯實黨的基礎,增強黨的戰(zhàn)斗力產生了重要影響。
確立比較完整的入黨基本條件,把好黨員入口關
把好黨員入口關,事關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和前途命運。從成立之日起,我們黨就把“承認本黨綱領和政策”“愿成為忠實黨員”作為入黨的基本條件,突出對黨員在政治上的標準和要求。在此基礎上,五大黨章對入黨條件作出完整規(guī)定:“凡承認本黨黨綱及章程,服從黨的決議,參加在黨的一定組織中工作并繳納黨費者,均得為本黨黨員?!边@一規(guī)定在此前基礎上增加了三項重要要求:一是“服從黨的決議”,強調黨的決議一旦形成,全體黨員必須堅決貫徹;二是“參加在黨的一定組織中工作”,強調每個黨員都必須編入黨的一個組織,參加黨的組織生活,接受組織的領導和監(jiān)督;三是“繳納黨費”,強調黨員要在物質上對黨提供支持和幫助,強化黨員意識、黨性觀念。五大黨章的這一規(guī)定,體現了從思想政治上、組織紀律上、經濟物質上、黨員意識上對黨員的要求,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入黨基本標準。
強調“黨內紀律非常重要,但宜重視政治紀律”,加強黨的紀律建設
隨著五卅運動的發(fā)展特別是北伐戰(zhàn)爭的順利推進,黨的組織和隊伍得到空前發(fā)展,一些投機分子也加入到黨的隊伍,同時黨內還出現了貪污腐化分子。為此,1926年7月黨的四屆二次擴大會議頒布黨的歷史上第一個反貪腐文件《中央擴大會議通告——堅決清洗貪污腐化分子》,強調對于腐化分子“務須不容情的清刷出黨”??偨Y黨成立以來加強紀律建設的經驗,黨的五大強調:“黨內紀律非常重要,但宜重視政治紀律。”五大黨章指出:“嚴格黨的紀律是全體黨員及全體黨部最初的最重要的義務,黨部機關之決議,應當敏捷的與正確的執(zhí)行之。”五大黨章第一次采取區(qū)別對待的方式,細化了對違紀的黨組織和黨員進行處罰的方式,對黨部實行警告、改組或舉行總的重新登記(解散組織)三種處罰方式;對黨員分為警告、黨內公開警告、臨時取消黨內外工作、留黨察看和開除黨籍五種處罰方式。關于處罰的組織程序,五大黨章規(guī)定:“須經黨的委員會、黨員大會或監(jiān)察委員會,依合法手續(xù)審查之?!蔽宕簏h章關于違反紀律的規(guī)定和處罰方式、程序,進一步加強了黨的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建設。
大革命失敗對黨的政治建設的教訓與啟示
大革命失敗是黨成立以來遭遇的第一次嚴重挫折,給黨的政治建設留下了深刻教訓和啟示。
必須始終堅持黨的獨立性,增強黨的政治斗爭精神和能力。黨的三大在確定建立國共合作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時就意識到,在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時必須“謹嚴我們的紀律”,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但面對國民黨新老右派不斷掀起的反共逆流,為避免國共關系破裂,黨中央采取了妥協退讓的錯誤方針,放棄批評和政治斗爭,一味遷就國民黨右派,極大削弱了中國共產黨在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的地位作用,導致革命危機越來越嚴重。在大革命后期,陳獨秀等人犯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放棄黨在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的領導權,最終導致大革命的失敗。這啟示我們,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必須始終堅持黨的獨立性,不斷提高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zhí)行力,防范和化解政治風險,不斷增強黨駕馭復雜政治局面的能力和水平。
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加強黨的中央領導機關建設,開展正常的嚴肅的黨內政治生活。自成立之日起,我們黨就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對包括中央領導機關及其組成人員在內的黨的各級組織的工作紀律、全體黨員的行為規(guī)范作出規(guī)定,明確要求下級服從上級,少數服從多數,嚴格遵守黨的紀律等。1923年黨的三大還制定了黨的歷史上第一個關于中央領導機關建設的法規(guī)性文件——《中國共產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組織法》。但由于處在殘酷的革命斗爭環(huán)境之中,由于黨的不成熟和缺乏經驗,民主集中制原則沒有在中央領導機關得到很好的貫徹執(zhí)行,未能形成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大革命后期,陳獨秀犯了一言堂、家長制、個人獨斷專行的錯誤,嚴重破壞了民主集中制,結果是主觀主義嚴重,脫離實際、脫離群眾。這啟示我們,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必須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大力加強黨的中央領導機關的自身建設,形成一個成熟的強有力的中央領導集體;必須開展正常的嚴肅的黨內政治生活,積極開展黨內批評和自我批評,不斷增強黨的生機和活力。
必須堅持獨立自主,從中國實際出發(fā),依靠黨和人民力量進行革命。中國共產黨是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建立起來的。黨的二大決定加入共產國際,接受共產國際的指導,這對黨的事業(yè)發(fā)展和黨的建設產生了重大影響。這種影響是雙重的,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從消極的方面來看,在大革命后期共產國際脫離中國實際的錯誤決策和指揮,對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的產生和大革命的失敗帶來了直接影響。這啟示我們,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必須堅持獨立自主,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依靠黨和人民自己的力量走具有中國革命特色的政治道路。
大革命雖然失敗了,但它對中國革命產生的影響深遠而重大。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張成為廣大人民的共同呼聲,黨在群眾中的政治影響迅速擴大,黨的組織得到很大發(fā)展,千百萬工農群眾開始在黨的領導下組織起來,黨還開始掌握一部分軍隊。特別是通過革命勝利和失敗的反復,黨經受了深刻的政治鍛煉和嚴峻的政治考驗,積累了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寶貴經驗。所有這一切,為黨不斷加強自身建設,領導人民開辟革命新道路、開創(chuàng)革命新階段準備了條件。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三研究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