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紅
“展開想象,寫科幻故事”是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中學生最喜歡的習作。但讀讀提交上來的習作就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想象既缺乏神話的“奇”,又沒有魔幻的“幻”。故事情節(jié)簡單,故事發(fā)展缺少科學的元素,怎么看也不像一篇科幻故事。寫科幻故事的難點在哪里?如何引導學生在大膽的想象中走進神奇的科幻世界呢?本文將巧借科學元素找準突破點,讓想象插上翅膀,在科幻故事里“遇見”未來。
一、借科技元素激發(fā)想象,點亮科幻時空
“我的科幻故事發(fā)生在一個什么樣的時空中,人物的生活環(huán)境會是怎樣的?”帶著這樣的問題,“我的科幻時空”演講交流活動應運而生。學生分小組合作,查閱資料,繪制思維導圖,撰寫演講稿。班里的恐龍迷們通過圖片重現(xiàn)恐龍時代侏羅紀公園的神奇景象?!盎鹦翘矫亍毙〗M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有著高山河川、四季交替的紅色星球。連接遙遠時空的多維空間隧道——蟲洞,躲避外星人進攻的太空城,神秘莫測的馬里亞納海溝都成為了故事中人物的生活環(huán)境。
分享交流激活了學生頭腦中儲存的科學知識,借想象突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為自己的故事設計出一個與眾不同、令人驚嘆的科幻世界。
二、借科技元素激發(fā)想象,賦予人物超能力
什么才是我們探知世界的真正武器?拿破侖曾高呼“想象力統(tǒng)治世界”。
對兒童來說,想象是他們的天性,是他們學習的重要思維方式?!遏嗌渚湃铡分泻篝喟纬錾窦豢跉馍湎铝司艂€太陽;《盤古開天地》中盤古頭頂天、腳踏地,為我們撐起了天和地;《西游記》中孫悟空的七十二變,一個“變”字就幻化出無限可能……神話故事中主人公的神力帶給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當神話故事經歷了一場蓬勃發(fā)展的工業(yè)革命之后,人類對世界有了全新的認知。嫦娥奔月的神話,解決了一顆仙丹讓她飛離地球的目的,但是無法解決她落戶月球生活的實際困難。學生科幻故事中的人物應該擁有哪些超能力呢?
教師引導學生由神話人物想開去,展開“主人公的超能力”想象大賽,回答“運用了哪些不可思議的科學技術?”的問題,解決學生沒有科技元素的漫天想象。
1.現(xiàn)代工具的革新與創(chuàng)造
不可思議的科學技術不是憑空想出來的,而是基于前沿科技幫助學生革新與創(chuàng)造。近期,我國大量智能產品投入使用,智能聲控電梯的發(fā)明引發(fā)學生對居家電器語音控制的想象;由聲控門學生創(chuàng)造了“阿里巴巴的神奇之門”。它有情感,具有洞察人心的本領,一切邪惡與陰謀都無法進入神奇之門。3D打印技術的運用,引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了夢想打印機,只要說出你的夢想,這臺打印機就會幫你實現(xiàn)。
云端飄移停車場、隱形汽車、超級芯片加工廠……每一款科技產品都與眾不同,令人驚嘆,或來自科技前沿產品,或出自學生的大腦。
2.已知生物的夸張與進化
根據(jù)書籍、電影中的生物進行夸張變異,創(chuàng)造出新的科技力量。從《阿凡達》獲得靈感,學生創(chuàng)造了兩個星球基因合并誕生的納亞人,賦予他們兩個星球生物的超能力;創(chuàng)造了造型各異的外星人,借助頭上的天線敏銳捕捉人類感知不到的蛛絲馬跡;賦予宇航員特異功能,使他們在太空行走自如……更多的想象充滿童趣,籃球運動員的手臂可以自由伸縮,袋鼠的耳朵可以捕捉千里之外的聲波,能和人類對話的人形花朵,還有只聽命于兒童的恐龍。
對科技前沿知識的了解,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出擁有超強科技能力的獨特人物形象,科幻故事便精彩紛呈。
三、融科技元素激發(fā)想象,展開奇特經歷
科幻故事既不是科學小品文,更不是說明文。“我的科幻故事”該怎么寫呢?教師要指導在難點處。
1.借助寫法上的反復結構,讓情節(jié)一波三折
第一次嘗試寫科幻故事,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借鑒童話故事的反復結構進行創(chuàng)作。如在《阿里巴巴的神奇之門》故事中,不同人物進入神奇之門,故事情節(jié)波瀾迭起。當?shù)?個人走來,他邪惡的內心被神奇之門覺察,他將怎么進入呢?教師引導學生在反復結構的故事中,巧設懸念,借助科技手段,不斷化解危機,使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奇特有趣。
2.借助問題鏈,激發(fā)想象,展開奇特經歷
寫作的過程就是學生關注現(xiàn)實生活,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有個學生寫道:2250年,某國帶頭撕毀了安全條約,大規(guī)模使用了破壞力極強的機甲IM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世界被破壞得滿目瘡痍。聯(lián)合國總部決定使用時空穿梭技術,送一個人回到2200年,把即將研發(fā)出的機甲IM徹底毀掉。
這個故事的情節(jié)如何曲折離奇,一波三折呢?引導學生思考:時空穿梭機是怎樣回到2200年的?主人公運用了哪些高科技解決了哪些困難?是如何毀掉機甲IM的?他還能再返回2250年嗎?……幫助學生以問題鏈的方式,找準情節(jié)發(fā)展與科技元素之間的鏈接,激發(fā)想象,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3.抓住場景、細節(jié)描寫展開想象,讓情節(jié)一波三折
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是這樣寫的:最后一個地球人坐在家里,突然響起了敲門聲……
短短的一句話,卻展示了場景和細節(jié)描寫,帶給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對于習作有困難又不善于想象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改編以往作文的方式,降低習作的難度。
例如:把下雨天送傘、扶摔倒的同學去醫(yī)務室、參加運動會比賽……這些平常的習作內容,加入科學元素,在場景、細節(jié)處想象,就會呈現(xiàn)出一篇篇不一樣的科幻故事。
有位學生這樣寫:雨越下越大,學校門口的人越來越多。大家都沒有帶傘。我快速打開鉛筆盒,按動側面的紅色按鈕,鉛筆盒瞬間變成微型電腦,借助語音識別系統(tǒng),我熟練地打開頁面,幾筆畫出一把把漂亮的雨傘圖案,然后連接我的微型3D打印機,隨著一聲“打印”指令,一把把顏色不一、造型奇特的傘就飛向人們頭頂,人群歡呼雀躍。我告訴那些感謝我的人,3D打印并不神秘,它只是一種新型的制造和加工工藝而已……
法國科幻小說之父凡爾納曾說:一個人能夠產生想象,另一些人就能將這種想象變?yōu)楝F(xiàn)實。他被譽為“科學時代的預言家”,因為他在19世紀寫的故事中那些奇妙無比的構想,到了20世紀幾乎全都成為了現(xiàn)實。指導學生寫科幻小說的過程,也讓教師不斷反思,要想做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引路人,教師的知識、常識、見識一個都不能少。
“插上科學的翅膀飛”習作教學,讓學生經歷一場神奇的科幻之旅,在想象的故事里“遇見”神奇的未來。激發(fā)了學生的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欲望,真切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對人類未來生活的巨大影響。
(作者單位:北京市朝陽區(qū)芳草地國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