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
(東莞市東城醫(yī)院,廣東 東莞 523000)
宮頸病變主要是指宮頸區(qū)域上發(fā)生的各種病變,如急性炎癥、宮頸損傷、宮頸畸形以及癌前病變,主要以癌前病變?yōu)橹?,其與人乳頭瘤持續(xù)感染有關,若未能加以重視和及時診治,會形成高級別的鱗狀上皮內病變,易發(fā)展為宮頸癌,給女性群體的健康生活帶來許多不利的影響[1-2]。宮頸病變發(fā)展較為緩慢,若能在發(fā)病初期及時進行診治能夠提高宮頸病變的治愈率,故加強宮頸病變篩查十分重要[3]。本次研究就液基細胞學檢查(LCT)在宮頸病變預測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和探討,詳細內容包含以下方面。
本次研究對象共200 例,是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女性人員,選取時間段為2019 年2 月至2020 年8 月。200 例體檢人員年齡24-49 歲,平均年齡(34.39±2.31)歲;孕次:最多不超過6 次,最少不少于1 次,平均孕次(3.12±0.27)次;產(chǎn)次:最多不超過5 次,最少不超過1 次,平均產(chǎn)次為(2.11±0.16)次;BMI 指數(shù),21~28kg/m2;平均BMI(25.37±0.29)kg/m2;已婚和未婚占比為63.00%(126/200)和37.00%(74/200)。
納入標準:①此次研究所納入的研究對象均有長達3 年及以上的性生活史;②患者就診時有陰道分泌物增多、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等癥狀;③精神認知正常,能夠與醫(yī)務人員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④研究對象對本次研究知情,均簽署相關文件。
排除標準:①患有精神疾病者;②既往資料表示有宮頸癌病史者;③檢查前有接盆腔放化療者;④有宮頸手術或盆腔放射治療病史者;⑤合并子宮腫瘤疾病者。
行檢查前,需要叮囑相關檢查注意事項,保持外陰部的干凈整潔。
LCT:體位以膀胱截石位為主,利用陰道窺陰器暴露子宮頸,將細胞刷放入宮頸口,在宮頸癌好發(fā)部位刮取子宮頸細胞,將其放入提前準備好的主要成為是甲醇的細胞保存液中,將細胞標本瓶送檢,應用液基細胞紙片染色系統(tǒng)進行檢查,然后進行判讀。
陰道鏡下宮頸組織活檢:利用擴陰器充分暴露宮頸,用無菌棉球清理宮頸周圍分泌物后,將陰道鏡的焦距進行調整,確保能夠清晰的顯現(xiàn)物象,用活檢鉗取可疑病變區(qū)的組織塊約為0.2~0.4cm 送往病理檢查。
觀察200 例體檢人員陽性檢查結果以及分布情況。
分析兩組不同干預方法的診斷效能,包括診斷特異度、敏感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3.0 展開整理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表示為(%),檢驗結果顯示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有非常顯著性的差異。
200 例體檢人員中,共檢出陽性50 例,陽性率為25.00%,其中以鱗狀上皮內低度病變和鱗狀上皮內高度病變?yōu)橹?,分別占比48.00%和38.00%,詳見表1。
表1 50 例患者檢查結果[n(%)]
表2 兩組診斷效能比較[n(%),n=200]
LCT 檢查結果:陽性例數(shù)有52 例,真陽性有48 例,假陽性有4 例;陰性例數(shù)有148 例,真陰性例數(shù)有146 例,假陰性例數(shù)有2 例,靈敏度為96.00%(48/50),特異度97.33%(146/150),準確度97.00%(194/200);陽性預測值92.31%(48/52),陰性預測值98.65%(146/148)。陰道鏡下宮頸組織活檢結果:陽性例數(shù)有50 例,真陽性例數(shù)有47 例,假陽性例數(shù)有3 例,陰性例數(shù)有150 例,真陰性例數(shù)有147 例,假陰性例數(shù)有3 例。靈敏度94.00%(47/50),特異度100.00(150/150),準確度97.00%(194/200);陽性預測值94.00%(47/50),陰性預測值98.00%(147/150)。兩組診斷效能相比無差異(P>0.05)。
婦科疾病一直是影響我國婦女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的重要問題,宮頸癌是臨床婦科中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發(fā)病率僅次于乳腺癌,其隨著生活腳步的加快、性生活紊亂、生活習慣不佳以及病毒感染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發(fā)病率逐漸呈上升趨勢,并傾向年輕化[4]。
由于高危型HPV 感染發(fā)展至浸潤癌所用時間較長,故而該疾病盡早發(fā)現(xiàn),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 患者的生存的質量。此次研究中,應用LCT 檢查,其用薄層紙片方法紙片,能夠使宮頸細胞分布比較均勻,不會發(fā)生重疊情況,可提高診斷準確性,其報告系統(tǒng)將鱗狀上皮內細胞分為低度病變和高度病變,提高了診斷準確性,便于異常細胞的檢出率提升,能夠將具有意義的形態(tài)學進行客觀反映,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標本可信度[5-6]。而陰道鏡下組織活檢雖能夠降低宮頸癌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但其也有一定的不足之處,操作難度大、經(jīng)濟型差,且為有創(chuàng)治療,會讓部分患者難以接受[7]。研究結果表示,兩組檢查方法診斷效能相比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二者均在宮頸病變預測和診斷中有一定的應用價值。但不可忽略的是,LCT 檢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其與病理活檢結果不是絕對一致,臨床取材也會有不準確、不充分的情況,故而在臨床工作中,對于宮頸病變預測和診斷,需要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以及多種檢查結果來得到最終的診療意見,對細胞陽學陽性結果予以高度重視,不斷提高宮頸病變檢查出率,旨在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8]。
綜上所述,對于宮頸病變預測和診斷中,液基細胞學檢查有一定的診斷應用價值,可為后期診治提供可靠性高的診斷依據(jù),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