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應(yīng)峰
很多人都置身于繁重的生活壓力中,為自己的夢想忙碌,凡塵俗世的忙碌,給人生帶來的是無盡的憂愁和煩惱。但無論如何,任何人心中終歸有一份潛在的堅守,那是一泓清泉,一泓暫時被塵世的蕪雜遮掩了的清泉,不同的人,這泓清泉總是以不同的方式呈現(xiàn)。因為這泓清泉,靈魂可以得到滌蕩,生命可以得到滋潤,世人由此品味到的,是塵世間的甘甜美好。
東漢羊續(xù),為南陽太守。當(dāng)時的南陽,雖然富裕,但吏治腐敗,奢侈、賄賂成風(fēng),周圍6 個縣都被駐守江夏的叛軍所占領(lǐng),前任南陽太守秦頡也為叛軍所殺,形勢十分嚴(yán)峻。羊續(xù)受命于危難之際,他進入南陽郡界內(nèi),化裝成平民走小道,僅帶一名隨從,了解各縣情況,詢問風(fēng)俗民情,各縣的令長貪猾還是廉潔,官民善良還是奸邪,他都有了清楚的認(rèn)識。一上任,他便大刀闊斧清肅政風(fēng),平定叛亂,糾弊補偏,興利除害,深得老百姓的愛戴。府丞為了與他聯(lián)絡(luò)感情,送給他一條名貴的大活魚。
羊續(xù)十分為難,他想,如果不收,有可能掃了府丞的面子,況且人家也是一番好意;如果收下呢,又怕別人知道后也來效仿。于是他靈機一動,將魚收下,但是他不吃也不送人,而是將那條魚“懸于庭”。果然,府丞認(rèn)為羊續(xù)收下了那條魚,不久,又送魚來。羊續(xù)便將上次懸掛于庭院中的魚指給他看,以此謝絕了府丞。羊續(xù)懸魚的舉動,讓郡中官吏懾服,送禮之風(fēng)自然而然被扼制了。
有一本大家熟悉的書——《曾國藩家書》,為清末名臣曾國藩述就,曾國藩其人以德儉修為,為后人稱道。他每餐只需一道青菜,決不多設(shè),被時人譽為一品宰相。他極少添置新衣,三十歲過生日時,縫制一件黃馬褂,只在新春穿幾天,珍藏三十年,依舊簇新。他對自己苛刻,對家人要求也甚嚴(yán),任兩江總督時,有一天看到兩個小女兒為家中一件絲綢褲子爭吵哭鬧,便上前解勸道,如果明年自己繼續(xù)任總督,就再買一件,到時每人一件,孩子們聽后破涕為笑。
作為高官,曾國藩在世時,從沒有想過要留下一筆豐厚的物質(zhì)財富,讓子孫衣食無憂。在他看來,財物未必能給后代帶來幸福,相反可能招致不測之禍。他曾對人說:“子孫若賢,要錢有何用,賢而多財,易損其志;子孫若愚,要錢有何用,愚而多財,易增其過?!?/p>
“懸魚”只為正清風(fēng),在羊續(xù)心中,清廉爽潔的風(fēng)氣,正是滌蕩奢靡腐濁的一泓清泉;而《曾國藩家書》所呈現(xiàn)出來的,正是流淌在他內(nèi)心深處的那一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泉。
我想,俗世中人,心頭縱有千萬紛擾,那泓清泉總有被喚醒的時候,當(dāng)一個人清醒地走進屬于自己的那泓清泉時,就會看淡世間的沉浮榮辱,得失去留,心境自然變得明澈、純凈、自得、安詳。心平氣和,健康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