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東方IC
隨著天氣逐漸回暖,到戶外活動的人也越來越多,河邊、郊區(qū)多了些外出踏青的身影,還有些人打算趁此機會挖些野菜嘗嘗鮮。實際上,許多人本身對野菜的了解并不多,但因為聽聞不認識野菜也不打緊,只需下載植物識別軟件,就能幫助分辨哪種野菜能食用,于是都躍躍欲試起來。不過,實際情況果真如此嗎?
“這幾天,眼看著野外的草越來越綠,去河邊或郊外踏青,順便還能挖些野菜嘗嘗鮮?!币驗樯钤诔鞘欣?,劉先生認識的野菜并不多。于是他在朋友的介紹下,下載了一款可以識別植物的軟件。只要用手機對著植物拍張照片,這款軟件就可以在3~5 秒內快速識別出植物的名稱。劉先生覺得運用這款軟件尋找可以食用的野菜就沒問題了。
真是這樣嗎?前幾天,劉先生的一位朋友去挖野菜,就是通過植物識別軟件,采了滿滿一塑料袋野菜拎回家。不過懂行的人仔細辨認后發(fā)現,這些挖來的野菜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可以食用的。
對此,有媒體記者使用相關軟件進行了實驗。該記者先是對北京市太陽宮附近的壩河岸上剛冒出地面的小草進行了拍照識別,3 秒后,軟件顯示畫面中的小草為小麥。而當記者使用該軟件對另一片類似的草地進行圖片識別時,則顯示圖中的植物為狗牙根。
隨后,記者又使用該軟件對水發(fā)杜鵑花進行了識別,花苞未展開時,軟件顯示該植物為牡丹;花苞完全綻放后,軟件則識別出這是杜鵑花。顯然,識別結果并不能令人滿意。
實際上,早前就有業(yè)內人士對國內已經出現的“花伴侶”“形色”“發(fā)現識花“微軟識花”等植物識別軟件的準確性進行了相關評測。評測結果顯示,對于色澤鮮艷的花卉,各類軟件的識別效果還不錯,但是對于多肉植物以及一些觀葉植物,就不是那么準確了。
“即使一些植物的特征很明顯,但在某些特定條件下,這些識別軟件的正確識別率也不可能做到100%,它只能告訴你有多大概率可能是某種植物?!笨破兆骷沂奋姴┦空f,這些植物識別軟件在使用時,如果缺乏花果等這些必要的信息時,很可能會出現誤判,如果僅僅依靠這種軟件來識別可食用野菜的話,風險太大。
如果誤食毒芹、石蒜、白屈菜等有毒的野菜還會引發(fā)身體不適,甚至危及生命。據統(tǒng)計,2015 年全國有89 人因吃野菜中毒身亡。
此外,擅自挖野菜的行為,對土壤和植物都會造成較大的破壞,本身也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