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力
“863計劃”的全稱是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
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腦體收入倒掛人們戲稱“造導彈不如賣茶葉蛋,拿手術刀不如拿剃頭刀”。同時期的很多國家,卻在砸下巨額資金,組織大量人力物力,把發(fā)展高技術列為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認定只有這樣才能在國際競爭中占有先機。1983年美國率先推出戰(zhàn)略防御計劃,即“星球大戰(zhàn)計劃”、蘇聯制定“高科技發(fā)展綱要”、法國及西歐推出尤里卡計劃,日本也出臺了今后十年科學技術振興政策等。
中國怎么辦?當時,有兩種聲音:一種觀點是,誰能把握住高科技領域的發(fā)展方向,誰就能在國際競爭中占據優(yōu)勢,因此我國應該擁有自己的高科技;而另一種意見則推崇“拿來主義”,畢竟當時中國還很窮,發(fā)展有輕重緩急,科技方面可以先搞一些短期見效的項目,等美國搞出來,我們也有了經濟實力,直接利用他們的成果。
作為參加過“兩彈一星”研制工作的科學家,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深知,真正的高科技是永遠不可能用錢買來的。他們非常著急,經過反復商量,最后決定給中央寫信。1986年3月3日,4位科學家遞出了“關于跟蹤研究外國戰(zhàn)略性高技術發(fā)展的建議”。
這份報告很快呈送到鄧小平的案頭。鄧小平兩天后作出批示。他指示:“宜速決斷,不可拖延?!痹谌珖?00多位專家充分論證的基礎上,黨中央、國務院果斷決策,于1986年11月啟動實施了“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旨在提高我國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堅持戰(zhàn)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以前沿技術研究發(fā)展為重點。因該報告提交時間是1986年3月,所以又叫“863計劃”。朱光亞是“863計劃”的總負責人,參與了該計劃的制定和實施。
今天讓中國人驕傲的高性能計算機、第三代移動通信、北斗、深海機器人與工業(yè)機器人、制造業(yè)信息化技術、天地觀測系統、海洋觀測與探測、新一代核反應堆、超級雜交水稻、抗蟲棉、基因工程藥物、新材料等一大批世界公認的高技術都受益于“863計劃”。
而在當時,還是物質匱乏的年代,方方面面都需要錢,能遞交這個報告也需要極大的勇氣。
王大珩執(zhí)筆起草時,陳芳允打了一個比方:國家與小家一樣,要精打細算過日子,得把錢用在刀刃上,有些錢是可以不花的,但有些錢是必須要花的,“涉及國力競爭,牽涉到國家命運的錢就不得不花”。
所以,他們在信中只提出要一到兩億元人民幣,還解釋,這相當于美國同期投資的千分之一二。在信的最后一段,他們明顯怕給中央出難題,寫道:“我們寄希望于能從國家節(jié)約中的一部分來支持這項費用(例如少進口一些小轎車或者減少運輸包裝損耗)。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事關我國今后國際地位和進入21世紀后在經濟國防方面能否進入世界前列的問題,特此報告?!?/p>
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鄧小平和中央批的??罹故?00個億!而中國當年全國財政總支出才約2000億元。這在當時糧票尚未完全取消的中國不啻為天文數字。阻力很大。王大珩曾表示,擔心這個計劃推進不下去。
“863計劃”的實施,是中國共產黨科教興國的一個重大戰(zhàn)略部署,為中國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俺运煌诰恕?,當享受著今天的科技繁榮時,我們要致敬小平同志的果斷決策,也不能忘了這份報告的起草人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4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