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兒童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在家中玩耍,孩子難免會出現(xiàn)小小意外??闹?、碰著、燙著、摔著,到底冷敷還是熱敷?抹醬油還是抹藥膏?去醫(yī)院還是不去醫(yī)院?
擦破點皮,即擦傷,是皮膚外層被擦掉,創(chuàng)面有少許滲血。擦傷雖然看上去比較可怕,但實際損傷不大,多可在家自行處理。
小的擦傷,單純用醫(yī)用酒精或碘伏消毒即可,無需紗布等覆蓋。如果家里有抗菌眼藥膏,可涂抹于患處(這種情況下用酒精或生理鹽水處理創(chuàng)面)。如果擦傷面積大且臟,先用流動水沖,后用肥皂水清洗創(chuàng)面,再用涼白開水(瓶裝純凈水或礦泉水)將創(chuàng)面上的肥皂水沖洗干凈,最后用酒精或碘伏消毒創(chuàng)面。
挫傷即“血腫”,俗稱“青包”,受傷后從外表看皮膚是完整的,主要是皮下的軟組織損傷。同擦傷一樣,挫傷也多可家內(nèi)自行處理。
傷后早期冷敷處理,即用干凈毛巾包裹冷的東西(如冰箱里的袋裝牛奶等)局部外敷,24小時后改為熱敷,以促進血腫吸收。如果挫傷合并少許擦傷,可先處理擦傷,然后冷敷,冷敷后再消毒一下即可。
裂傷即常說的“磕破了個口子”,傷口較深,皮膚全層裂開。裂傷必須要到醫(yī)院縫合處理。
小兒頭皮血管豐富,一旦有裂傷,常常血流如注,即使傷口不大,也會來個血染滿頭。看到較多出血,家長不要手忙腳亂,先查看一下傷口情況,用無菌紗布覆蓋壓迫止血,同時前往醫(yī)院縫合處理。
家庭內(nèi)的燙傷,多是家長安全意識不足所引起,預防是重中之重。家中的暖瓶、熱水杯,剛做好的飯菜、湯要放到孩子不能碰到的地方;廚房門口要安裝防護欄,禁止幼兒進入;洗澡時應先放冷水,再放熱水,水溫控制在40℃左右。
一旦發(fā)生燙傷,先用冷水沖洗(浸泡)燙傷部位10~30分鐘,然后剪開衣褲(千萬不要脫下衣褲,以防更大面積的損傷),查看創(chuàng)面情況,進行相應處理。
小面積燙傷,可以生理鹽水沖洗或擦拭后,涂抹燒傷膏。如果創(chuàng)面有少許表皮破損,可先涂抹莫匹羅星軟膏(百多邦)3~5天,再涂燒傷膏。萬萬不可以在傷處亂涂牙膏、醬油等。需謹記的是,水泡千萬不要自行挑破。
如果燙傷面積大,需要送醫(yī)院處理。先用干凈毛巾包裹冷東西(如冰塊等),一邊冷處理一邊送醫(yī)院。傷后早期的持續(xù)冷處理,可以明顯緩解孩子疼痛,同時有效減輕熱損傷。
燙傷分為Ⅰ~Ⅲ度,其中Ⅱ度又分為淺Ⅱ度及深Ⅱ度。Ⅰ度及淺Ⅱ度燙傷很少留疤痕。燙傷的嚴重度除了和燙傷皮膚深淺有關(guān)外,還和燙傷面積大小密切相關(guān)。一般超過5%的燙傷面積,就需要住院治療。
如何判斷燙傷面積呢?最簡單的方法是用孩子手,一個并攏小手的面積就是1%。Ⅰ度燙傷(如日曬傷)是不記在燙傷面積上的。
從高處墜落是兒童較常見外傷之一。嚴重的高空墜落傷,預防是重點,如高層家庭的窗戶和陽臺要安裝防護欄;注意家中的樓梯、護欄的間隔等。
普通的居家活動導致的墜落傷,對大年齡兒童很少會造成嚴重傷害,但如果是小嬰兒,不管是從多高的地方墜落,家長都要密切觀察。
頭部血腫的處理,可參照挫傷,先冷敷、后熱敷。對大年齡兒童,可詢問其有無惡心、頭痛、頭暈、想睡覺等不適感;對嬰幼兒,則需密切觀察有無嘔吐、食欲不好、精神不佳、老想睡覺或煩躁不安等。簡而言之,就是孩子是否出現(xiàn)與傷前不同的表現(xiàn),如果有,則應立即去醫(yī)院就診。
守護孩子的健康,是家長和醫(yī)生共同的責任,在此更要強調(diào):意外傷,預防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