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19 日,由中國記協(xié)主辦,江西省委宣傳部、江西省記協(xié)、贛州市委宣傳部協(xié)辦的“學黨史悟思想·紅土地上踐初心”中央媒體赴贛州學習調研活動啟動。中華合作時報社特派記者參加了此次調研采訪。
采編團隊第一站來到江西于都,這里是“地球上的紅飄帶”的起點,是“中華民族偉大長征精神”的起源。
長征,是我們心中永恒的紅色記憶!1934 年10 月,中央紅軍從于都出發(fā)直至1936 年10 月到達甘肅會寧三大主力會師的長征歷程,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也是戰(zhàn)爭史上不可思議的奇跡。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在長征源頭于都縣,踏入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紀念館,看著還保留著的無數(shù)英烈用過的被單、草鞋、籮筐、藤籃、漁船……一樣樣都飽含著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和紅色記憶。
在紀念廣場,矗立在于都河畔的“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紀念碑”高19.34 米,底座邊長10.18米,象征著中革軍委、中央機關和中央領導于1934 年10 月18 日在此渡河出發(fā)。
當年中央紅軍出發(fā)長征要渡過的第一條河——貢江。這條河在于都縣范圍內,被于都人民和當年的紅軍指戰(zhàn)員親切地稱為于都河。當年,中央紅軍渡于都河時,河面寬有600 多米,河上沒有橋,所以大部隊要過河就只有依靠架設浮橋。
為了保證紅軍順利渡河,于都沿河兩岸的人民都自覺地把家中所有可用的材料捐獻了出來。家家戶戶的門板、床板、店鋪板,只要架橋用得上,就沒有人會留下一塊,有的老百姓甚至還把正在掛果的瓜棚都給拆了。當時有一位70 多歲的老大爺,硬是把自己準備了多年的壽材送到了架橋工地。當中革軍委副主席周恩來得知此事后,深為感慨地說:“于都人民真好,蘇區(qū)人民真親!”
為了避免敵人飛機的轟炸,隱蔽紅軍的戰(zhàn)略意圖,都是在傍晚5 點以后開始架橋渡河,第二天凌晨6 點以前拆橋。據(jù)統(tǒng)計,在于都縣60 華里的河段上共架設浮橋5 座,先后架橋、拆橋15 次。
隨后,采編團隊來到段屋鄉(xiāng)圍上村銅鑼灣,這里是紅一軍團長征集結出發(fā)地。銅鑼灣有一口“革命井”,至今保存完好,是村民洗衣洗菜、喂牛灌溉的水源。原來,當時村里只有一口水井和一處山泉,村民用水常遇困難。紅軍得知后,便和村里商量,找合適的地方挖了這口水井。盡管幾天之后紅軍戰(zhàn)士便踏上了漫漫征途,但這口“革命井”卻成為軍民魚水情深的最好見證。
1934 年10 月,中央紅軍星夜渡過于都河,南下突破敵人第一道封鎖線之前,在這里秘密行軍的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等直屬機關以及紅三軍團、紅五軍團和紅八軍團,踏著于都縣通往安遠、信豐古驛道的祁祿山段山路,留下一條19.34 公里的紅軍長征小道。
采編團隊渡過金沙河,沿著革命先烈的足跡,踏上只容一人通過的紅軍長征小道。雖然只重走了短短的5 公里,穿著運動鞋、旅游鞋的記者們感覺道路濕滑,泥濘難走,小不小心就會滑倒??上?,當年紅軍在夜間,又都穿著草鞋行軍有多不易。
沿著小道拾級而上,走過古石橋、初心樹、思源井、登賢橋等。這些都是當?shù)厝罕妿椭t軍戰(zhàn)略大轉移的歷史印跡,這里傳頌著當年群眾支援紅軍的壯烈故事。
在于都縣車溪鄉(xiāng)壩腦村守望廣場一幅守望繪畫圖,頗引人注目。它講述著一個動人故事。
1918 年,段桂秀出生在于都縣段屋鄉(xiāng)。還未足月,家人便將她送給車溪鄉(xiāng)王家抱養(yǎng),按當時的風俗,給年長她十多歲的王金長當童養(yǎng)媳。1932 年,王金長參加了紅軍。從那時起,段桂秀便開始等待著金長哥哥,直到1953年,她等來了一張烈士證明書,人們告訴她,王金長在福建犧牲了。但她不相信一張薄薄的紙便能定了金長哥哥的生死。一晃89年過去了,但離別依然像在昨天。
現(xiàn)已104 歲的段桂秀老人家里四世同堂,在政府的幫助下,老人還住進了小洋樓,一家人其樂融融。
段桂秀說:“守了一輩子,現(xiàn)在有了黨和政府的關心和照顧,生活過得很好,全靠黨和政府的關心和照顧,才有了今天這個幸福美滿的家?!?/p>
小學生講起段桂秀奶奶的故事,滿懷深情。
紅軍后代講起爺爺?shù)墓适拢粶I下。為了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長征精神,許多紅軍后代都參加了長征源合唱團,不計報酬,不怕困難,開展《長征組歌》公益演出。
2019 年5 月20 日,習 近 平 總書記親臨贛州視察時,反復叮囑要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蘇區(qū)精神和長征精神。長征源合唱團承諾以完成500 場《長征組歌》巡演致敬建黨百年。5 月19 日,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贛州兩周年前一天,于都縣長征源合唱團在長征源大劇院舉行《長征組歌》第500 場公益演出,終于如愿以償。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F(xiàn)如今,于都人民生活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日子越過越紅火。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正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行新的長征。長征精神,必將激勵我們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