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宇銘
書是知識的糧倉,是智慧的源泉,是黑暗中閃耀著熠熠光芒的燈塔,是人生那無邊無際的海洋里唯一一個明確的目標。
我從小就喜歡讀書,讀過《海底兩萬里》《青銅葵花》《秘密花園》,也讀過《紅巖》……但最吸引我的是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
這本書主要講了東漢末年群雄爭霸,各國逐鹿中原。劉備、孫權和曹操三分天下,建立了各自的政權,都想統(tǒng)一全國,卻都力不從心,所以誰都沒有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而是被后輩司馬炎一一滅掉,天下最終成了司馬家族的。
在這本書里,我崇拜的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也不是英勇無畏的趙云;不是在長坂橋前一聲喝退百萬大軍的張飛,也不是斬過河北名將顏良、文丑的關羽,而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
當劉備最困難時,孫權想和劉備聯(lián)合起來對抗曹操的百萬大軍。但是孫權的謀士們不同意孫權的主意。一來,他們看不起只有一萬來人的劉備,他們認為,劉備這是拿東吳當擋箭牌;二來,他們是主張求和的,他們只要自己的妻兒平安無事,就不顧東吳未來的發(fā)展。
這時候,諸葛亮挺身而出,跟著謀士中唯一一個主戰(zhàn)派——魯肅先生來到了東吳,并在堂上反駁主和派的無根之言。這就是赫赫有名的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的故事。
在堂上,主和派首領張昭首先提出尖銳問題:“你不是自比管仲、樂毅嗎?他們都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謀士和將軍,幫助自己輔佐的國家——哪怕是弱小的燕國,打了一次次勝仗。而你,劉備沒有你時,還有個新野小縣,擁有個幾萬人,打過幾次勝仗。怎么,劉備有你了,接連的打敗仗?。‖F(xiàn)在還寄人籬下。先生,這你怎么解釋?”
諸葛亮舉起鵝毛扇,不慌不忙地扇了扇,慢條斯理地說:“人在生了重病以后,得先吃一些藥效小的藥,吃一些清淡的茶飯。這樣幾天乃至幾個星期后,待其好些了,再吃一些藥效猛的藥,吃一些肉,補充能量,這樣才能很快地康復。如果上來就吃藥效猛的藥,吃一些大魚大肉,那么就性命難保了呀!”
諸葛亮第一回合的言辭就十分鋒利,在后面的幾個回合中,更是字字鉆心。要知道,那時候他才二十多歲呀!他一定是從小就刻苦讀書,才能說出這么鋒利的話!書看到這兒的時候,我已經(jīng)認識到了學習語文表達能力和積累好詞好句的重要性,加深了我對諸葛亮的崇拜之情。他如此年輕就已經(jīng)能與比他大十幾歲乃至二十幾歲的,且比他對世界的認知更廣的人唇槍舌劍,并且取得了勝利;他還在赤壁一戰(zhàn)中用巧計只調遣了少量兵力,就打退了曹操的百萬大軍,改變了世人對他的不公的看法,真是讓人敬佩不已!
怎么樣?我只介紹了一個人的一個事跡,你就被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了吧?這本書里還有很多名人和精彩的故事,如曹操和袁紹的官渡之戰(zhàn)、諸葛亮七擒孟獲等??靵硇蕾p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吧!
(指導教師:王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