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早飯時,小女兒跟我說:“如果沒準備好,不要輕易結婚生子?!睆那埃液苷J同這個觀點。
過去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到年老體衰時喪失勞動力,必須依賴子女贍養(yǎng),所以養(yǎng)兒就是為防老。但是現在生活水平極大提高,大多人養(yǎng)老都能自給自足,“養(yǎng)兒防老”的觀點多么落伍可笑。也有人說,人老了不僅需要子女的物質支持,更需要子女情感慰藉,而且即使住進養(yǎng)老院也得外面有兒女撐腰才能過得好??墒牵B(yǎng)育孩子的過程那么艱辛,甚至可能吃力不討好、因愛生恨,父母和子女兩敗俱傷,僅僅為老了時有名義上的照應有什么意思?相對于漫長的一生,年老體衰和行動不自如的時光畢竟很短。從性價比來講,不婚不育要比隨便婚育好多了。
好有道理,無法反駁??墒?,做了多年母親之后,我才明白孩子帶給我多少磨難,也帶給我多少成長,帶給我多少煩惱,也帶給我多少快樂。她長大后,我收獲的不是金錢與保障,而是用多少物質也換不來的美好回憶。那么,我們要準備什么,才有資格生育孩子呢?
我自己活到這個歲數,人生也遭遇了許多挫折,特別是未成年時跟父母一起生活,父母性格中的某些缺陷,難免使我受到傷害。經年過往,這些傷害并沒有消失,只是融入我的個性中,成為我一生不可逾越的障礙與不可修補的遺憾。
但是,誰的人生不遺憾?這個世界從來沒有一對十全十美的父母,無論父母當初在婚前和孕前準備得多充分,他們依然會有很多未及思慮之處。世界日新月異,父母也是由青蔥歲月到滿鬢斑白,他們何嘗不是摸著石頭過河學做父母?父母永遠有讓我們失望的地方,所以,如果等到完全做好做父母的準備,我們幾乎沒有做父母的可能。一對父母可能是合格的、優(yōu)秀的,但永遠不可能是完美的。做父母這件事,只能是滿懷赤忱,先把孩子生下來,然后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邊做邊學,不斷提高做父母的能力。
懷孕、生產、哺乳、教養(yǎng),女孩變成母親時,生理劇烈變化,唯有心理快速成熟,我們才能應對成為母親后面臨的一切。不是我們具有完美母親的品行才能生孩子,而是生了孩子之后,我們被天然地賦予了母親的責任,才會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一個好母親的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