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艷
魯迅曾說:“如果刪掉了不必要之點,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談話來,我想,就可以使別人從談話里推見每個說話的人物”??梢姡軌蜃屪x者從“各人有特色的談話”中“推見每個說話人”,便是成功的語
左讀經典
周瑞家的這才往賈母這邊來。過了穿堂,抬頭忽見他女兒打扮著才從他婆家來。周瑞家的忙問:“你這會兒跑來作什么?”
他女兒笑道:“媽一向身上好?我在家里等了這半日,媽竟不出去,什么事情這樣忙的不回家?我等煩了,自己先到了老太太跟前請了安,這會子請?zhí)陌踩?。媽還有什么不了的差事,手里是什么東西?”周瑞家的笑道:“噯!今兒偏偏的來了個劉姥姥,我自己多事,為他跑了半日,這會子又被姨太太看見了,送這幾枝花兒與姑娘奶奶們。這會子還沒送清楚呢。你這會子跑了來,一定有什么事?!彼畠盒Φ溃骸澳憷先思业箷?。實對你老人家說,你女婿前兒因多吃了兩杯酒,和人分爭,不知怎的被人放了一把邪火,說他來歷不明,告到衙門里,要遞解還鄉(xiāng)。所以我來和你老人家商議商議,這個情分,求那一個可了事呢?”周瑞家的聽了道:“我就知道呢。這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你且家去等我,我給林姑娘送了花兒就回家去。”
誰知此時黛玉不在自己房中,卻在寶玉房中與大家解九連環(huán)頑呢。周瑞家的進來笑道:“林姑娘,姨太太著我送花兒與姑娘帶來了。”寶玉聽說,便先問:“什么花兒?拿來給我。”一面早伸手接過來了。開匣看時,原來是宮制堆紗新巧的假花兒。黛玉只就寶玉手中看了一看,便問道:“是單送我一人的,還是別的姑娘們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這兩枝是姑娘的?!摈煊窭湫Φ溃骸拔揖椭?,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敝苋鸺业穆犃?,一聲兒不言語。
(節(jié)選自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回:送宮花賈璉戲熙鳳 宴寧府寶玉會秦鐘)
賞讀感悟
千人有千面,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物,他們的言談舉止自然各不相同。描寫人物時,只有抓住個性化的語言,才能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片段中,林黛玉收到宮花,“只就寶玉手中看了一看”,便問道:“是單送我一個人的,還是別的姑娘都有了呢”?其實,她所看中的并非宮花的精巧與否,而是想透過這件事,得到與賈府其他姑娘一樣平等、不受歧視的地位。
林黛玉的喜怒哀樂直接體現在她的言辭里,毫無矯飾;而周瑞家的圓滑、世故等性格特點也在字里行間展露無遺。
寫作借鑒
要想把人物的個性特征展現出來,語言方面是要下很大的功夫的。有以下方法可供同學們借鑒:
1.語言要能顯示人物的身份、職業(yè)、地位、經歷,要在描摹語態(tài)、敘寫對話的過程中表現出“這個人”的個性特征來。
2.要與人物說話時的神態(tài)、動作、心理等相契合。大部分同學在寫作時,只注意寫人物說的話,老是“我說”“你說”“他說”,寫出的作文自然干巴、乏味。語言是思想的直接體現,讀者應該從人物的獨白中清楚地看到人物內心深處的真情實感,行為的動機,追求的目的,即將采取的措施等等。而人物之間的對話,則應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逐步表現出不同性格人物的不同感情,展示人與人之間的內心交流。
3.側面烘托,突出人物特點。借助旁人的語言描寫,有利于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達到托云拱月的表達效果。
4.套用一些藝術性的語言。如運用語氣詞、象聲詞、感嘆詞等,對人物所說的話進行簡單的修飾;或套用經典的成語、歇后語,使人物語言活潑幽默。
右寫片段
1.門房的保安是一個年近七十的老頭,個子不高,有些瘦弱。他的臉或許是因為常年被風吹日曬,已成了古銅色,眼里時常布滿血絲,眼窩深陷,再加上一頭花白的頭發(fā),老態(tài)盡顯。每天進出小區(qū)時,總能看到他默默地坐在保安亭內,左手壓著書,右手食指跟隨視線挨著字一排排地移動,有時還時不時地翻翻身旁的字典,字典上滿是折痕,他眉頭緊鎖,像一塊被揉出褶皺的襯布,神情很是費解。
起初看到這番景象,我并沒有多在意,但時間長了,便不免對他生出幾分敬意來。不知從何時起,每次我經過保安室時,都會習慣性地瞥一眼埋頭讀書的保安爺爺。
有一次放學回家,保安爺爺突然叫住了我,他拿起桌上的老花鏡,匆忙戴上,拿著書跑到我面前,笑盈盈地對我說:“小伙子,你能告訴我這個字究竟咋個念法?我……我不會用字典,每次找都要花很長時間,也不懂手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來教您查字典吧!查字典應該先看漢字的偏旁,然后……”可能是年齡大了的緣故,他并不能完全明白我的意思,反反復復教了四五遍,他才勉強學會?!昂?!原來這個字念‘tuǒ呀!”他興奮地拍了拍我的肩膀道,“今天多謝你教我呀!今后我可省去了不少麻煩!”看著保安爺爺心滿意足的樣子,我心里卻怎么也平靜不下來。
(湖北宜昌市十九中學 徐子涵 《少年正是讀書時》)
2.我小升初考了全縣第一,之后便總是害怕被別人超越,拼了命地學習,爸媽看在眼里,很是擔心。這不,我剛拿起筷子,爸媽就開始“望聞問切”了。
“果兒,你現在才初一,學習就這么拼命,到初三,再到高三,還不得通宵學習?”爸爸意味深長道。
媽媽自然不會閑著:“就是,你敢照鏡子?瞧瞧,面黃肌瘦,眼圈都黑成熊貓了!一天到晚也不鍛煉,恐怕以后走路都得扶墻吧。”
我不耐煩地攪著碗里的米飯,饑餓感瞬間被憤怒擠跑,忍不住嘟囔著:“我要怎樣你們才支持?我好好學習都要對我指手畫腳的,哪個成功人士不是這樣熬出來的?”
一聽我這樣說,媽媽的聲音比剛才高了很多:“你的意思是為了學習連身體都不要了?沒了身體以后拿什么學習?就算學有所成,長大后哪家公司愿意要一個連風都能吹走的高材生?到時候我看你學的知識去哪兒發(fā)揮作用,回老家放羊都害怕羊把你放丟了……”媽媽越說越起勁兒,似乎將飯桌變成了她的演講臺。
“你那么激動干什么?果兒,聽爸爸說。”爸爸將媽媽從“舞臺”上拉了下來,自己上場,“咱在學習的同時也要愛惜身體,你能把自己想象成那些成功人士,我很欣慰,可學習畢竟是個漫長的過程……”
媽媽心急,爸爸平和,不都是看到了我的狀態(tài)不佳?飯桌如診所,我會調整到更好的模式,繼續(xù)追夢。
(陜西合陽縣城關中學 李佩鈺 《餐桌前的談話》)
這兩個片段中,你更喜歡哪個?請說說你的理由。(300字左右,答題紙自備)
延伸訓練
西晉時期,張翰曾在北方做官,有一天“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便說“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他立刻整理行裝,回了家。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有這樣那樣的一些小小的插曲,或觸發(fā)一時的情緒,或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天地,或影響了我們的人生軌跡……在你的生活中,有過這樣的經歷嗎?
請以“插曲”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1)題目自擬;(2)立意自定,角度自選,文體不限,詩歌除外;(3)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點撥:“插曲”比喻事情發(fā)展中插入的特殊片段。它只是一個片段,相對于漫長的人生而言,顯得微乎其微。它可以理解為一段不同尋常的經歷,或一次意外,或一次頓悟,或一次邂逅??傊某霈F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天地,影響著我們的人生軌跡。
同學們可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