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詹敦仁、詹琲父子佚詩的新發(fā)現(xiàn)

    2021-05-28 11:38:54陳尚君
    古典文學知識 2021年3期
    關鍵詞:族譜父子

    陳尚君

    《全唐詩》卷七六一收詹敦仁詩六首,傳云:“詹敦仁,字君澤,固始人。初隱仙游,后為清溪令?!庇质掌渥诱铂i詩三首,傳云:“詹琲,敦仁子。勸陳洪進納土,歸隱鳳山?!薄度圃姟肪砥吡?、卷八八六收與詹氏父子有交集者劉乙詩三首,皆有宋代書證,此不展開。近代以來補錄唐詩,于詹氏父子頻有新的發(fā)現(xiàn)。孫望先生《全唐詩補逸》據(jù)《永樂大典》錄敦仁詩四首,童養(yǎng)年先生《全唐詩續(xù)補遺》據(jù)《永樂大典》錄敦仁詩三首(一首誤收)、詹琲詩三首,據(jù)《嘉靖安溪縣志》録其父子詩各一首。拙輯《全唐詩續(xù)拾》又據(jù)《閩詩錄乙集》錄敦仁詩二首及其父子唱和詩一首。近年整頓唐詩,友人常德榮告南宋陳宓《復齋先生龍圖陳公文集》存二詹佚詩,我從別的途徑也續(xù)有所得。如此豐富的保存,已經(jīng)很令人驚訝。

    今年初,復旦大學某在讀詹姓博士研究生給我來電,告他所見《安溪詹氏族譜》(后引簡稱《族譜》),最近重修時間為1936年,原件在其家族浙江某分支處,他在2012年據(jù)以全部錄存于電腦,目前手邊沒有復印本。他將所錄電子文本示我,允我發(fā)表。據(jù)所示原文,凡存詹敦仁詩五言三十五首,七言七十二首,長短句二首(非詞,僅屬雜言),共一百九首,另存文三篇,一為《清隱堂記》,見收《全唐文》卷九○○,為節(jié)本;二為《新建清溪縣記》,《唐文拾遺》卷四八有收;其三《柳堤記》,即《柳堤詩》序,《全唐詩》已收。又存詹琲詩五言四首,七言十六首,詞一首(為三言詩),凡二十一首。如此豐富,真感意外。雖未見原書,就內(nèi)容分析,應屬可信。略陳所見如下,望讀者有以賜教。

    一、 《安溪詹氏族譜》存詩與前人輯佚

    據(jù)前所述,《族譜》存詹氏父子詩凡一百三十首,其中二十多首已經(jīng)見于前人輯錄,文字頗有出入。經(jīng)查,前此諸書所錄詩,主要來源除前引《永樂大典》《嘉靖安溪縣志》外,主要見于《清源文獻》《乾隆仙游縣志》《乾隆福建通志》《乾隆安溪縣志》《民國南安縣志》等明清方志,前引《閩詩錄》,是清人鄭杰編次,都很晚。其父子詩的宋元書證,除前引陳宓集外,僅詹敦仁有二句見引于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一三○、元祝充《蓮堂詩話》卷上,后者云:“唐末,詹君澤避亂遷閩,隱居植德山下。嘗詣閩王上書,閩王昶欲留之,君澤以詩謝之曰:‘周粟縱榮寧忍食,葛廬頓顧謾勞思?!狈謩e用伯夷、叔齊與諸葛亮之故事,謝絕閩主王昶之留聘。

    雖然晚出,但前人對二詹詩并無懷疑。特別的佐證是,前人據(jù)《永樂大典》補詩六首,四首皆見于《族譜》,二首未見??尚诺囊皇资恰冬i訪劉君乙時已歿故將歸王令留之不可以書來囑作此篇示》:“劉郎蹤跡久荒涼,卜宅何妨處士鄉(xiāng)。壯志莫隨流俗變,老夫霜鬢已凝霜。”(《永樂大典》卷一三三四四引詹敦仁《清隱集》)知明初內(nèi)府所存集錄詩較《族譜》為多。未見的另一首是《題舫齋》:“尖頭屋子不嫌低,上有青山下有池。一陣東風拂松響,恰如蓬底雨來時?!币姟队罉反蟮洹肪矶逅摹鹨矔r澤詩。前輩疑詹時澤為詹君澤之誤,因此收入。今知詹時澤為宋嚴州人,兄弟友愛終身,名其里曰友恭,事跡見《景定嚴州續(xù)志》卷六?!队罉反蟮洹肪镁用髑宕髢?nèi),絕非民間修《族譜》者得見,而其淪落殘缺,僅存原書百分之四,孑存純屬偶然?!队罉反蟮洹芬苍姡謩e署詹敦仁《清隱集》與詹琲《清隱集》之稱,疑所據(jù)為當時可見之宋元本,或為其父子集合集,故集名相同。

    《嘉靖安溪縣志》為天一閣所藏明代方志之一種,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影印后方流播于世,在明方志中,是時間較早的一種。其中詩多見于族譜,僅《題九仙山》:“太白歌中昔未聞,佛天高處卻逢君。姓名不落人間世,何事今朝不望云?”(見該志卷七)《族譜》不收。

    至于《清源文獻》以后各書存詩大多見于《族譜》,我則以為是修地志與編地方詩總集者,曾先后據(jù)《族譜》編錄,但略有變動。目前所見《族譜》未收的一首是《登大眉山》:“一嶺復一嶺,一巔復一巔。步丘皆力穡,掌地也成田。線引峰腰路,針穿蟹眼泉。眉山同是號,此地合生賢。”見《民國南安縣志》卷四八。該志卷二載:“大眉山在縣西北五十里,屬二十四五都,地勢高聳,產(chǎn)有茗樹及瑞香花,以得山嵐煙霧故也。聯(lián)接小眉山,皆與安溪繡壤相錯,詹敦仁有詩。”其地仍在詹敦仁生活范圍以內(nèi)。

    南宋陳宓曾見二詹集,他所見詹敦仁“閑掃白云眠石上,待隨明月過山前”二句,以及詹琲詩三首,不見于《族譜》,則很可能入明以后所傳二詹詩,已非宋刊足本,故所見不及陳宓之富。

    二、 《族譜》存詩與傳世二詹詩之差異比較

    《清源文獻》卷三、《全唐詩》卷七六一收詹琲《永嘉亂衣冠南渡流落南泉作憶昔吟》,《族譜》作敦仁詩。所謂衣冠南渡指唐末士人入閩,詹琲不可能作此。

    同前二書收詹琲《癸卯閩亂從弟監(jiān)察御史敬凝迎仕別作》,《族譜》作敦仁詩,詩題末二字作“作別”。案詹琲生于天福十二年(947),癸卯在此前四年,作敦仁詩是。以上《族譜》與他書作者不同者,以《族譜》為近是。

    《嘉靖安溪縣志》收《題佛耳山》,《族譜》題作《卜侯洋新居》。詩稱“我愛佛耳山”,又云“何似卜新宅“,《族譜》題是。

    《乾隆安溪縣志》《閩詩錄》錄《父子聯(lián)韻詩》,《族譜》題作《琲入郡謁陳侯勸歸順皇朝歸侍舉酒對月父子交韻聯(lián)句》,陳侯為陳洪進,南唐亡后納土歸宋,史載出詹琲勸諫,此詩可證。此亦為詹敦仁最后詩作。

    《復留侯從效問南漢劉巖改名字音義》,《族譜》題作《覆留侯問南漢劉君儼改名字音義》,此是多冷僻字與武后新字,《族譜》多誤字,詹君未錄全。

    《全唐詩》收《留侯受南唐節(jié)度使知郡事辟余為屬以詩謝之》,《族譜》‘侯字作“從效”,已經(jīng)后人改動。

    《大典》存《清隱堂》:“一間茅屋寬容膝,半畝蔬園剩供廚。靜把舊書重點勘,旋沽美酒養(yǎng)疏愚?!薄蹲遄V》‘勘作‘讀?!洞蟮洹纺┚溆行#骸耙槐咀骺v教窮鬼每揶揄?!碑愇暮芗ち?,或為初稿,改后平和多了。此詩敦仁自題書堂,頗見其人生感受。

    《大典》存《寄劉乙處士》,《族譜》題作《寄劉處士》,為原題,名為后補入。

    《全唐詩》收敦仁《遣子訪劉乙》,《族譜》題作《甲子詔遣琲訪劉居士作此》,更合原作之題目。甲子為宋乾德二年(964),此年詹琲十八歲。此詩與《族譜》以外所存敦仁《琲訪劉君乙時已歿故將歸王令留之不可以書來囑作此篇示》為前后作,可并觀。

    《嘉靖安溪縣志》收《題二石將軍》,《族譜》題作《侯洋新居旌表外有二石峙然鄉(xiāng)人以將軍目之作此篇以志之》。《族譜》題意完整,且指明在侯洋新居。

    《大典》引詹琲《清隱集》錄《雨后溪邊見早梅》,《族譜》作敦仁詩。同題有二首,疑父子分作,故署名有異。

    至于詹琲詩,可舉《嘉靖安溪縣志》收《承清隱命訪劉處士已歿因吊以詩》,《族譜》題作《余奉家君命訪劉居士時劉已歿因作此詩以吊之》,似更接近作者自定之原題。以上十例差異,多數(shù)為《族譜》所載更為優(yōu)勝。

    以上所舉十二例,涉及父子詩互見誤收,涉及詩題所涉內(nèi)容《族譜》更為豐富,也多可見《族譜》存題大多更契合作者身份。這些細節(jié)比較,為《族譜》存詩之可信,提供一定的佐證。

    三、 《族譜》存詩所見二詹之生活經(jīng)歷

    《族譜》存詩涉及大量有具體紀年的作品,也涉及五代后期閩南之若干史實。

    《十國春秋》卷七九有詹敦仁傳,僅涉上王昶書而不仕,向留從效求監(jiān)小溪場及上詩論劉取名義,末云“居數(shù)年卒”,很簡單,其生卒年皆不可知。前引《新建清溪縣記》作于丙辰,即后周顯德三年(956),為清溪(宋以后改名安溪)建縣之始,敦仁為首任縣令。百度百科有詹敦仁條,載其生于乾化四年(914),卒于太平興國四年(979),與存世文獻及《族譜》存詩并不違格,恐別有所據(jù)。

    就《族譜》存詩來勾勒詹氏父子生平,可以排列出以下年表。

    若敦仁生于乾化四年,時閩國國內(nèi)已經(jīng)安定,知其為固始人而隨王氏入閩,為其父祖輩事。敦仁有《伏拜家君手書不覺偶成一絕》:“十年采盡北山薇,不管興亡是與非?;厥装自崎L在望,愛山成癖自忘歸。”不知作于何年,其父頗長壽,應可確認。他詩還提及父祖,知舉家南行。

    《勸王氏入貢寵余以官作辭命篇》:“爭霸圖王事總非,中原失統(tǒng)可傷悲。往來賓主如郵傳,勝負干戈似局棋。周粟縱榮寧忍食,葛廬頻顧謾勞思。江山有待早歸去,好向鷦林擇一枝?!贝送跏现搁}主王昶,很可能作于通文二年(937)。前一年晉高祖石敬瑭借契丹之力滅后唐,詩中“中原失統(tǒng)”指此。敦仁很可能受吳越始終堅守以小事大之國策,勸王昶雖稱帝,仍以向中原入貢為國要。此詩是敦仁可信最早的詩,也表明他不求官職,堅守隱士品格之立場。

    《發(fā)南臺舟中作歲在戊戌》,此年為閩主王昶通文三年(938),為敦仁辭官而歸作。

    《癸卯閩亂從弟監(jiān)察御史敬凝迎仕作別》,癸卯為閩主王曦永隆四年(943),與其弟王延政因故激變,兄弟內(nèi)亂。

    《托春行歲在丙午》,此年為開運三年(946)。

    《丁未年浴兒吟》首云:“我生不逢時,蹭蹬險與夷。中年始見子,執(zhí)手問何遲。”知詹琲生于丁未即天福十二年(947),前一年契丹據(jù)中原,劉知遠不久進據(jù)汴京,建立后漢。是年敦仁三十四歲,可說中年方得子。

    《庚戌年自悔吟》:“少年五鼎獨能扛,自謂才能世少雙。此日重來真左計,張帆搖櫓下閩江?!备鐬楹鬂h乾祐三年(950),敦仁三十七歲,詩見其少年豪情,或此時自福州南行至泉州。

    《馬殷族遷金陵感恨有作》:“俄驚一顧馬群空,轉(zhuǎn)盼金陵事不同。岸斷楊林勛業(yè)在,淚傾江水恨無窮?!贝酥格R楚末年動亂,南唐派邊鎬入湖南,馬氏末主馬希崇遷族人于金陵。時為廣順元年(951)事。

    《比聞車駕幸孔子祠詔封其后復禁孔林樵采因此作之》,應指廣順三年(953),周太祖討慕容彥超并順訪祭孔事。

    《喜聞大朝有詔而作》,題注:“南朝稱周為大朝?!痹娫疲骸谤o噪南枝到杏村,朝來喜奉詔書溫。一溪清澈恩波暖,我欲驅(qū)駑叩帝閽。”注似后人加。后周有詔同意清溪建縣,詔指此。

    《丙辰年大旱作〈真龍行〉》,與前詩皆顯德三年(956)作。

    《留侯施舊宅筑院以養(yǎng)僧徒有詩來示余亦拓介庵表院額依韻奉覆歲在丁巳》,丁巳為顯德四年(957),留從效奉佛頗殷,據(jù)此則亦能詩。

    《比聞周帝遜位國號大宋喜作〈看劍吟〉》,建隆元年(960)詩。

    《余初卜居侯洋有麈馴然朝往暮還后遭虎傷親尋忽獲雙角作〈悼麈篇〉壬戌三月下澣書時得留侯訃音》,壬戌為建隆三年(962),與史載留卒此年合。

    《甲子詔遣琲訪劉居士作此》,前已引,甲子為乾德二年(964),訪劉則已先卒。

    《甲子苦雨》,與前詩同一年作。

    《松庵丙寅四載松樹繁密可喜而作》:“百年松杉手自栽,蒼蒼綠蔭逐人來。千枝萬葉隨年長,聳壑昂霄已有媒?!北鸀榍滤哪辏?66)。

    《宋師下江南太祖答李后主云一家為父子兩家為父子乎》:“聞說江南一剪平,一家父子又誰爭?隙光穴照無私地,同是中天仰大明?!彼螠缒咸圃陂_寶八年(975),詹寫詩在此年前后。

    《琲入郡謁陳侯勸歸順皇朝歸侍舉酒對月父子交韻聯(lián)句》,陳侯為陳洪進,自乾德元年(963)主政漳泉,至此已十五年,南唐敗亡后,他已別無選擇,最終于太平興國三年(978)納土歸宋。詹氏父子可能有所建言,但不是決定原因。

    排比以上事實,可以看到詹敦仁一生的經(jīng)歷,以及《族譜》所存詩之基本可靠。

    詹琲存詩沒有干支紀年,與其父有交涉者,如洗兒、訪劉乙、勸陳洪進歸土,已見前述。他有《入郡謁陳侯夜宿建造寺觀家君手題敬依嚴韻》《郡侯送登舟酌別》《陳侯赴闕遣陳永弼勉余同行亂不就》,均見他與陳洪進關系密切,赴闕即指陳進汴納土時,他并未隨行。建造寺傳為唐隱士秦系所居,父子皆有題詩。此外,其詩中所見王令,也屢見其父詩中。所作《近有添累郡守遣吏來賀依韻以謝之》《辭邑宰免充年德之詔奉呈》《近聞朝旨除福州鹽禁寄詩上張員外》《詔福建置惠民倉呈陳守御史》諸詩,皆入宋后作。詔授邑宰應是對他勸陳納土的表彰。陳宓引其游龍安郡詩二首,其地不在福建境內(nèi),亦已入宋。他有《次子延席上奉呈張戶曹》:“陋巷能容長者車,瀟然四壁一窮廬。呼童市酒延知己,坐客無氈為買書?!弊苑Q長者,其次子已在官場應酬,知他享年亦較長。

    四、 《族譜》存詩所見詹氏父子之人生大節(jié)

    詹敦仁《懷古二首敘家世》:“太華峰前伊水頭,絲抽獨繭謾下鉤。有時發(fā)棹從東下,誤入洞庭深處游。”“中原板蕩是何年?多少衣冠苦播遷。萬古長淮久留戀,一房流落下南泉?!闭f他家先世曾居華山、伊水,偶然東下洞庭。但就《元和姓纂》逸文看,僅云“楚詹尹之后。有詹何,善釣”。甚少見名人。次首說唐末衣冠南渡,他所在這房流落南泉。固始在今河南東南,屬淮水流域,即“長淮”所指。有詩《聞家眷已到莆田縣走馬迎待道逢蘇君益言父祖已至中道喜而馬上吟》,則他在閩末南走泉州時,父祖尚隨行。此外他有兄長,《余將南游兄傷其行頗有挽意席上奉呈》:“孤雁向南飛,傷情忍別離。誰知三去后,獨詠《四愁詩》。”是其兄未隨南行。他有《洛陽渡看潮有感錢塘潮而作》:“初看一線白如毫,雪擁銀山萬丈高。誰識英雄忠憤志?至今海怒激成濤?!甭尻柖稍谌荩闯倍爰板X塘潮,似乎他早年曾在杭州居留。

    敦仁自負頗高,但未得施展機會?!蹲試@吟》:“我屬遭時正亂離,胸中經(jīng)濟未容施。只聞弘肇錐安用,豈信楊雄字識奇?!焙胝厝糁甘泛胝兀瑤缀蹙褪钱敶?,恐有誤。他似乎也曾尋覓機會,前引《勸王氏入貢寵余以官作辭命篇》,是他對王昶之進言,有機會做官而拒絕。估計曾有所慮,親見閩國之秉政者后,知無胸襟,無遠慮,變亂在亟,因此而不預官場,退而獨善。估計他在閩亡前夕,從福建南遷泉州。他在泉州,最初卜居晉江?!断策_泉州筑室于晉江城山居之眾峰矗起若堆堞然尋訪宗人具得其實作此篇》:“仆馬甘棲息,南來擇地安。巧將茅作舍,城近繞廬山。喜識宗人面,襟懷自覺寬。開圖閱源派,涕淚染衣斑?!钡玫酵兆谌藚f(xié)助,得以在臨城山間擇地安居。此外,他也曾住在唐隱士秦系舊居建造寺。秦系當年的高節(jié),對他很有啟發(fā)。

    到留從效掌控泉漳時,允他求監(jiān)小溪場。其地在晉江上源清溪畔,距離泉州逾百里,遠離都市,是清凈荒涼之處。敦仁撰《新建清溪縣記》,說明小溪場本為“泉之一鎮(zhèn)守”,地廣二百多里,“土之所宜者桑麻谷粟,地之所產(chǎn)者麞麈禽魚。民樂耕蠶,冶有銀鐵,稅有竹木之征,險有溪山之固”,且有兩營駐兵,兵額兩千。他稍作經(jīng)營,于顯德三年托留從效上奏在此設縣,獲詔準,縣以清溪為名,敦仁成為首仁縣令。因為是新建縣,他將全縣析為“四鄉(xiāng)一十六里,通計一邑三千余戶”,并組織興建縣城。有關建城過程,存二詩:《督役筑縣憫勞而作》:“喜聞禾稼恰登場,何事官工土木忙?辛苦一年方幸息,役勞三日得無妨。未師陶令好栽菊,且學召公初種棠。皤腹于思寧免誚,不須執(zhí)樸課程章?!敝h始于秋收結束以后,民間有怨氣,敦仁作此詩給以寬慰,最后二句說現(xiàn)在辛苦是為了長久安樂,請各位理解,本縣令可不愿意按照規(guī)章給以嚴厲懲罰呵。《嘗調(diào)發(fā)左右二都營兵士筑縣戶役三日計功未畢再調(diào)發(fā)未及者作此呈陳林二都營使》:“番更迭戍備非常,興筑頻繁土木功。事貴均勞無獨逸,法從抽撥尚余工。左都渾與右都似,公役還將軍役同。料得饑寒能撫字,子來何異庶民攻?!敝菍嵲谑菑碗s的工程,駐守溪場的二營軍士都參與了工役,是為軍役,民間則每戶出役三天,第一期沒有竣工,只能繼續(xù)調(diào)發(fā)。陳、林二位是營軍之都管,作者請他們給以理解。這是清溪(今安溪)立縣筑城之直接記錄。

    似乎他在縣令任上時間并不太長,其父子詩中所見之王令,應即他的繼任者。據(jù)說這位王令名直道,初名繼達,是閩王王審知之孫。從二詹詩中可以讀出,王令知書達禮,與詹氏父子交往密切,友情深厚。敦仁交割縣政后不久,遷居縣境最西端群山中的侯洋,其地有佛耳山,屹立高聳。敦仁喜歡其地山川峻美,遠離塵囂,是理想的高隱之地,詩中多有詠及。詹琲入宋后居鳳山,其地在縣境南緣,遠離侯洋。生當亂世,個人無法改變時代,難有大的作為,這是無可奈何的事。聰明人可以選擇如何在亂世中生存,且以保家養(yǎng)性為第一要義。詹敦仁目睹中原王朝之更迭,為后唐之亡而惋惜,對后周與大宋都有贊美,但內(nèi)心始終保持著警惕,保持著清醒。泉州遠在天邊,他家父子與前后兩位主政者都關系不錯,因此可以在關鍵時刻略盡提醒之責,避免刀兵之災。詹、留、陳三姓,后代皆血祀不絕,有其由也。

    五、 二詹詩所見五代末至宋初泉漳史事

    唐于福建設觀察使,閩成為獨立區(qū)域延續(xù)至今。然因山川阻隔,閩地文化遠落后于其他地域。到中唐貞元、元和間出現(xiàn)第一個高潮,代表人物是歐陽詹。唐末中原士人南奔,主政閩中的王審知寬弘識人,其時成名詩人有韓偓、黃滔、徐寅、翁承贊等,禪宗也有雪峰、玄沙之盛極一時。閩末大亂,先是王家諸子間的惡斗,然后是南唐與吳越之卷入,生靈涂炭,一片狼藉。惟泉、漳二州則因留從效、陳洪進之先后長期主政,且在吳越壓迫下,在中原王朝和南唐兩方面得到認可,域內(nèi)相對平靜。從閩亂到陳氏歸宋之三十五年間,閩中居然沒有一部文集留存后世,就此來說,《安溪詹氏族譜》所存詹氏父子詩,具有很特殊的史料價值。舉個小例子?!蹲遄V》收敦仁第一首詩《仆忝四門新頒九經(jīng)大本喜而書之》:“吾道晦蝕后,輝光發(fā)豐蔀。轉(zhuǎn)抄良苦難,魚魯鳥焉久。有詔鋟之木,此意良已厚。天將振斯文,三沐三稽首。努力須及時,有志竟不負。”后蜀曾刻五經(jīng),毋昭裔主其事,此詩若作于宋初,則為太祖時詔刊九經(jīng)大本于天下州府的重要記錄,意義非凡。當然更重要的,是涉及閩中政治人物及其舉措之記錄。

    敦仁有詩《余以邑事舉王副監(jiān)自代將結廬于佛耳山王君挽之以酒作此而別》:“平生出處順天時,仕止常師孔仲尼。尺短寸長先訓在,不須端策拂吾龜?!敝吻逑畈痪茫团e王副監(jiān)自代,其后詹氏父子詩中頻繁出現(xiàn)之王令,就是此人。前已述此人即王審知孫王直道,從詩中可以讀出,此人雖不知為審知何房之孫,但貴為王孫,如今僅為一縣之令,但毫無紈绔氣,對敦仁禮敬有加,所以詩說凡事你自己決斷,不必常來問我。王令也常給敦仁送荔枝,送酒,甚至在縣城為詹琲安排住處,乃至敦仁有詩告王:“令尹來呼莫獎嘉,已甘林下作生涯。新添編戶一氓數(shù),自是耕農(nóng)百姓家?!保ā锻趿钣袝^余請復就道作知命篇》)我早已退閑,就是一般編氓,不要有任何特殊禮遇。舉王令為例,是要說明王審知諸子雖多作惡事,彼此相殘,但畢竟還有此佳孫,其后人在閩中方得賡續(xù)千年而不絕。

    留從效經(jīng)歷閩亂,經(jīng)多次反復后割據(jù)泉、漳二州十三年,南唐授清源軍節(jié)度使。其為政堅守地方,安靜民生,史籍多有記錄。詹敦仁詩中,最有名的一篇是傳世的《復留侯從效問南漢劉巖改名字音義》,顯示自己博學同時,也說“吁嗟毒蛟輩,睥睨飛龍位”,譴責僭越割據(jù),寄意自明。留得南唐授節(jié)后,敦仁有詩相賀:“晉江江畔趁春風,耕破云山幾萬重。兩足一犁無外事,使君何啻五侯封?!保ā读艉钍苣咸乒?jié)度使知郡事辟余為屬以詩謝之》)雖不愿入幕,但也為留慶賀,彼此保持良好的友誼。《余遷泉山城留侯招游郡圃作此》:“當年巧匠制茅亭,臺館翚飛匝郡城。萬灶貔貅戈甲散,千家羅綺管弦鳴。柳腰舞罷香風渡,花臉妝勻酒暈生。試問亭前花與柳,幾番衰謝幾番榮。”邀游郡圃,當然是很大的禮遇,敦仁寫到以前之壯偉,也寫眼前美景與酒宴,最后兩句值得玩味:亭前花柳,幾度衰謝,誰能永葆繁華?珍惜眼前,好自有為,是詩中應有之意。相信留從效完全理解,故能保持始終。留從效死于何時,公私記載有三月、七月、八月之分歧。敦仁詩有《余初卜居侯洋有麈馴然朝往暮還后遭虎傷親尋忽獲雙角作〈悼麈篇〉壬戌三月下澣書時得留侯訃音》,明確在三月,與陸游《南唐書》記載一致,最為可靠。

    陳洪進主政時,敦仁年事漸高,詹琲詩中多有述及。似乎他常謁見陳氏,有詩《入郡謁陳侯夜宿建造寺觀家君手題敬依嚴韻》:“重來九日山,飛動棲鴉跡。探手釣龍泉,路聳煙霄直。詩剛鼎可扛,大才難與敵?!痹娍赡苋蹦┒洌钦f謁陳之夜宿寺,見父親舊題詩,感嘆才力難敵。又有《郡侯送登舟酌別》,見彼此很客氣,陳頗盡禮數(shù)。史載詹琲勸說對陳洪進納土歸宋起了關鍵作用,詩有《陳侯赴闕遣陳永弼勉余同行亂不就》:“春水浮江漲綠肥,移舟好去摘山薇。斜風細細頻翻笠,小雨霏霏半濕衣。有分溪山供笑傲,同盟鷗鷺莫驚飛。此心匪石難移轉(zhuǎn),歸去林泉晚照輝。”永弼大約是陳洪進子侄,赴闕則同行者皆可得官封,這里看到陳之周到。詹琲也回答得很得體,自己什么都不要,只想回家看林泉晚照。史載進表為詹琲所草,洪進仍肯定他的功績。事定后詹氏父子有聯(lián)句,是唐代很少見到的一人出一句的聯(lián)句,其中云:“人生貴自適,世利不須營?!庇终f:“干戈時已定,款款話平生?!币姼缸咏K于迎來舉世太平之喜悅。

    當然,民間艱苦,詹氏父子也了解。敦仁有《牧牛歌》,序云:“官以牛貸民,牛死,歲輸米,名曰長生牛米。因作此以傷之?!痹娫疲骸扒嗲啻汉蟛荩H天滿長道。不愿眠醉人,不愿侵農(nóng)稻。日養(yǎng)官牛壯且肥,耕破曉云連岸島。玉粒珠顆雪堆盤,當餐為問伊誰造?捫拭渾勝儂家兒,愛護何啻儂家寶。午晴放臥柳陰邊,晚涼牽飲清池左。奈何歲久日疲癃,吁嗟牛兒就衰老。問言痛割劇錐刀,又見稻田傷旱潦??蓱z一朝隨物化,長生無米堪櫳搗。驅(qū)兒傭債入東鄰,推門吏急如星火。田荒牛損兒就奴,老妻夜哭傷頭皓。從今得牛休趁耕,自挽牛犁免愁惱。愿牛長健田長豐,老稚團欒得相保。吾君神圣仁且明,期與王民日皞皞?!蔽峄噬袷?,民間也很辛苦,具體就不分析了。

    (作者單位:復旦大學中文系)

    猜你喜歡
    族譜父子
    父親在燈下修族譜(二首)
    半張族譜:臺灣三兄妹的尋根之路
    探究宗族不斷編修族譜的特點及其原因
    福建茶葉(2020年2期)2020-12-22 06:37:31
    父子和驢
    父子同生日
    學與玩(2018年5期)2019-01-21 02:13:14
    父子Pk秀
    父子Pk秀
    吳有春
    海峽旅游(2016年5期)2016-06-01 22:34:08
    父子Pk秀
    父子PK秀
    阳西县| 明水县| 双流县| 宝丰县| 淮滨县| 德令哈市| 博野县| 肥西县| 玉山县| 蒙阴县| 莲花县| 遂昌县| 神农架林区| 仙桃市| 广水市| 鹿邑县| 宜章县| 六安市| 永丰县| 巩留县| 鹤山市| 吉林省| 久治县| 中阳县| 青田县| 抚顺县| 富民县| 黎川县| 浪卡子县| 东源县| 江华| 尚志市| 彰武县| 丹阳市| 黎川县| 房山区| 中方县| 遂昌县| 南投县| 且末县| 友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