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如意
雨,被譽(yù)為自然界的精靈。春夏秋冬,總有雨的身影。無論是春雨的輕柔、夏雨的急驟,秋雨的纏綿,還是冬雨的浪漫,雨,都能給我們帶來別樣的感受。雨,滋潤了大地,也滋潤了課文中的文字。課文中,雨又通過自己的語言,表達(dá)出什么情感呢?
風(fēng)過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底地垂落,看不清一條條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陣,地上射起無數(shù)的箭頭,房屋上落下萬千條瀑布。幾分鐘,天地已經(jīng)分不開,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處流,成了灰暗昏黃的,有時又白亮亮的,一個水世界。
(節(jié)選自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聲臨其境:
這段文字中的雨,寫得富有層次:由直的雨道到萬千條瀑布,再到水往下倒,最終成為一個水世界,這樣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描述了雨勢逐漸增大的過程。寫雨之暴的目的,是為了寫祥子之苦。祥子在這樣的暴雨下,依舊為了生存而奔命,社會對于祥子沒有絲毫的憐憫與同情,連這雨,也威逼著祥子,讓祥子在暴雨下無處藏身,只能在暴雨下討生活。這里的雨,營造了悲哀的氣氛。
花朵怒放著,樹葉鼓著漿汁,數(shù)不清的雜草爭先恐后地成長,暑氣被一片綠的海綿吸收著。而荷葉鋪滿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著雨點(diǎn),和遠(yuǎn)方的蟬聲,近處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響曲。
(節(jié)選自劉湛秋《雨的四季》)
聲臨其境:
這段文字描繪的是一幅夏雨的畫面,在這幅畫面中,雨是主角,而配角也毫不遜色:怒放的花朵、鼓著漿汁的樹葉、爭先恐后生長的雜草、鋪滿河面的荷葉,以及蟬聲和蛙鼓,都為夏雨的隆重登場增添了各種氛圍。夏雨從來都不是孤獨(dú)的,它總是與各種事物裹挾在一起,以顯示其熱烈和狂熱。作者用生動的文字演奏出了雨的交響曲,夏雨的多情,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長。昆明的雨季,是濃綠的。草木的枝葉里的水分都到了飽和狀態(tài),顯示出過分的、近于夸張的旺盛。
(節(jié)選自汪曾祺《昆明的雨》)
聲臨其境:
這段文字,汪曾祺用多情的文字,寫出了昆明的雨季的特點(diǎn):明亮、豐滿、濃綠,讓人動情。在雨中,草木滋長,在雨的滋潤下變得飽和,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沒有正面去寫昆明的雨的特點(diǎn),而是用別的事物來展示雨的特點(diǎn),側(cè)面描寫細(xì)膩傳神。作者以雨傳情,寫出了對昆明的懷戀。
雨還在下著,我的小桃樹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掙扎起來,一樹的桃花,一片,一片,濕得深重,像一只天鵝,眼睜睜地羽毛剝脫,變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
(節(jié)選自賈平凹《一棵小桃樹》)
聲臨其境:
這段文字描繪了雨中的小桃樹的形象。小桃樹在雨中,千百次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掙扎起來,盡管已經(jīng)被雨打擊得傷痕累累,但它依舊挺立,小桃樹經(jīng)歷了雨的洗禮,變得更加堅強(qiáng)起來。這里的雨,既指實際的雨,也指人生之路上的挫折和磨難。唯有經(jīng)歷挫折的磨礪,人生才會變得堅強(qiáng)。小桃樹,也是作者自己的化身,那些雨,就是作者的人生歷程。
雨,落在了廣袤的大地,更落在了人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