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祢?/p>
趙衍的回憶錄里記載了這樣一段往事:童年時,老仆人給他講《三國演義》,當講到關羽走麥城時,老仆人不說關二爺死了,也不讓別人說,誰說跟誰急,唯一能形容該事件的詞就是“歸神”。這確實是符合原著精神的,書中的描寫也充滿浪漫情懷:蜀軍被吳兵包圍后,關羽看到呂蒙,“便欲上前殺之。忽聞空中有人叫曰:‘云長久住下方也,茲玉帝有詔,勿與凡夫較勝負矣。關公聞言頓悟,遂不戀戰(zhàn),棄卻刀馬,父子歸神”?!皻w神”二字給了人無限遐想,就好像是關二爺在人間閑游完畢,回天上當他的逍遙神仙去了,而吳兵得到的只不過是無用的軀殼。
其實,也不怪老仆人刻意回避“死亡”二字,像“被俘斬首”這樣的字眼,我們怎么也無法和“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圣大帝”聯(lián)系到一起。在我們心中,英雄就是無所不能的超人,僅憑單打獨斗和普通的刀槍是絕不可能傷害到他的。
英雄該怎樣死去?尤其是在可以虛構的情況下,我們絞盡腦汁也要給他安排一個偉大的歸宿,而最好的選擇就是死于亂箭之下。于是,白玉堂在沖霄樓銅網(wǎng)陣前被亂箭射成了刺猬(很顯然,他那幾個武藝平平的盟兄弟不可能有這樣的待遇)。于是,楊再興在小商河戰(zhàn)死,敵人焚燒其尸體時,“得箭鏃二升”。于是,李連杰飾演的無名在《英雄》里被鋪天蓋地的箭矢淹沒?!?00勇士》里的斯巴達國王,在抵擋了敵人數(shù)次進攻后,被叛徒出賣,死于漫天的箭雨。
冷兵器時代結束后,敵人的武器換作了類似弓箭的機關槍,《教父》里的桑尼和《上海灘》里的許文強都是在槍林彈雨中極具美感地戰(zhàn)栗著倒下……
在這個星球上,曾經(jīng)發(fā)生的戰(zhàn)爭數(shù)不勝數(shù),所涌現(xiàn)出的英雄和屠夫也數(shù)不勝數(shù),但隨著民間藝人的多年宣傳,軍人馬革裹尸成了列位看官的最大心愿,似乎只有血染沙場才配得上壯烈,才配得上忠誠甚至唯美。正所謂:看熱鬧不嫌事兒大。
史書記載:曹操手下大將張遼、徐晃都是病死的。但在《三國演義》里,張遼隨曹丕征江東,被吳將丁奉以箭射其腰,回到許昌后不治身亡。而徐晃則是征討孟達時被其射中額頭而死。為了迎合聽眾們“武死戰(zhàn)”的口味,原本壽終正寢的他們都紛紛從棺材里跳出來改為戰(zhàn)死疆場。我們甚至可以說,把張、徐二人改為戰(zhàn)死是對這老哥倆的褒獎。
自古英雄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隋唐演義》里的秦瓊和尉遲敬德都是功成名就后壽終正寢,這種老兵慢慢凋謝會讓人覺得索然無味、意猶未盡。在同一部書里,最讓人難忘的還是羅成身上的箭鏃。而死得最壯烈的他,在歷史上恰恰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