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媛媛
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師重視教授文化知識,而忽視了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致使學生在口語交際能力方面有很多不足,表現出不敢表達、不會表達且害怕與人交際的膽怯心理。
口語交際能力是指經過傾聽、分析理解并以合理方式與人文明和諧交流的能力,是一種語言綜合能力的表現,是語文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怎樣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呢?
一、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激發(fā)表達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創(chuàng)設極具感染力的語言情境,為學生提供相應的語言素材,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交際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消除學生的顧慮,讓他們勇敢地表達自我,有效提高語言交際能力。
《大象的耳朵》講述的是一頭大象有一對像扇子似的、耷拉著的大耳朵,與其他動物的耳朵不一樣,它以為自己的耳朵有毛病,就想盡辦法讓自己的耳朵豎起來,卻給自己帶來了很多煩惱的故事。教學時,我讓幾個學生戴上課前準備的不同動物的頭飾上臺表演,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大象耳朵的與眾不同。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fā)了學生口語表達的欲望。學生在交流中感受到語言交際的藝術魅力,明白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不能因為跟別人不一樣,就舍棄自己優(yōu)點的道理。
二、貼近學生生活,擴大表達空間
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教學話題,遵循了兒童心理特點,可有效地擴大學生口語表達的空間,使他們樂于口語交際,勇于表達自我。
在教學《爬山虎的腳》一課時,有學生提出:“為什么爬山虎的腳巴住墻的時候,細絲原先是直的,后來變彎曲了呢?”我試著列舉生活中的例子來讓學生理解:假如在雨天行走的時候,我們遇到較滑的路面,都會下意識地將腳趾彎曲起來,為了抓住地面,防止滑倒。爬山虎的腳巴住墻面也是這個道理。交流中學生驚嘆道:“爬山虎真聰明??!”“作者觀察真細心!”大家七嘴八舌爭著發(fā)言,有效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
可見,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課堂,生動的事例就是最好的教師,只要留心生活,就能引發(fā)學生文思如泉的表達靈感。
三、系統(tǒng)交際訓練,提升口語技巧
語言交際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不能急于求成。將口語交際訓練系統(tǒng)化,才能有效提升口語交際的技巧。
口語交際系統(tǒng)訓練,體現在難易程度上。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語言交際能力時,要針對學生不同階段的差異,從簡單入手,由易到難,由基礎到綜合,由一般到特殊,根據所學內容將交際技巧、所學知識點和情境有機融合到一起,將口語交際訓練系統(tǒng)化。
口語交際訓練系統(tǒng)化還體現在訓練的要求上。低年級學生能理解、復述簡單內容即可;中年級學生要能清晰地講述一件事情;高年級學生則要明白他人所敘述的內容,還要有靈活表述的能力。
在教學《將相和》一課時,我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引導學生思考如下問題:課文寫出了誰和誰之間由不和到和的經過?贊揚了誰有著什么樣的可貴品質和政治遠見?還贊揚了誰勇于改錯的精神?根據這樣的脈絡,結合敘述六要素,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性格特點,繪聲繪色地描述著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表達著自己對文章思想的理解。聲情并茂的口語表達,獲得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口語交際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藝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學生的語言理解表達能力有所不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采用鼓勵、表揚等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語言交際欲望,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