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育濤
(惠州深能源豐達電力有限公司,廣東 惠州 516025)
豐達電廠為2×180 MW 的聯合循環(huán)天然氣發(fā)電機組,燃機發(fā)電機有功功率為120 MW,汽機發(fā)電機有功功率為60 MW,燃機發(fā)電機采用奧地利伊凌公司生產的9A5 發(fā)電機,勵磁方式為無刷勵磁系統。2019 年2 月,檢修人員測量1 號發(fā)電機組轉子直流電阻時,發(fā)現與上一年測量數值相比,超過2 %,現場通過手動盤車至不同角度,直流電阻值均不相同,判斷為轉子內部存在松動或者接觸不良缺陷,需要將轉子返廠進行檢修。
2019 年2 月,年度檢修檢查1 號發(fā)電機轉子直流電阻為290.7 mΩ,查閱1 號發(fā)電機2017 年轉子直流電阻為262.3 mΩ,2018 年轉子直流電阻為262.0 mΩ,偏差分別為9.77 %和9.87 %,大于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規(guī)程(DL/T 596—1996)中關于“直流電阻同溫度折算與歷次測試結果偏差不大于2 %”的要求。初步判斷為轉子內部存在松動或者接觸不良的缺陷,因此現場通過手動盤車裝置,將1 號發(fā)電機轉子順時針旋轉,每轉過45°后測量一次轉子直流電阻,總共旋轉8 個不同角度,將測量結果進行比較,以確定轉子內部是否存在接觸不良導致直流電阻異常,現場記錄電阻值如表1所示?,F場測得直流電阻最大值為358.7 mΩ,與2018 年轉子直流電阻相比,最大偏差達到26.9 %,遠大于規(guī)程最大偏差不大于2 %的要求。在轉子旋轉8 個不同角度過程中,同時測量轉子對地絕緣電阻,均大于100 MΩ,絕緣電阻未發(fā)現明顯變化。
轉子直流電阻常規(guī)的測量位置均為圖1 的中的直流電阻測量點1,該位置可以測量出整個轉子的直流電阻,包括轉子線圈、導電螺釘和導電桿的直流電阻之和,在測量點1 測量8 個不同角度的直流電阻值均不相同,為了進一步確定缺陷位置在轉子線圈、導電螺釘還是導電桿,現場將電橋直接接到1 號線圈鵝頸柔性引線銅片連接位置進行測量,如圖1 中直流電阻測量點2 所示,不經過導電桿和導電螺釘,直接測量轉子線圈的直流電阻,同樣通過轉子旋轉不同角度,測量直流電阻,現場測得直流電阻值為253.5 mΩ,在旋轉不同角度下,均保持不變,可以排除轉子內部存在松動缺陷,確定故障點在轉子線圈外部的導電桿和導電螺釘。
表1 轉子在8 個不同角度直流電阻值
圖1 轉子直流電阻雙臂電橋接線位置
9A5 發(fā)電機轉子整體結構如圖2 所示,正負極兩條導電桿通過中間絕緣墊片進行隔離絕緣,穿入轉子大軸中心孔后,導電螺釘底部通過接觸片與導電桿凹槽卡緊,接觸片起到卡緊及導電的作用,上部通過鎖定螺帽將導電螺釘往徑向方向壓緊,由于轉子正負極均有一個鎖定螺帽,將正負極兩個螺帽旋緊后,將兩個導電螺釘相互徑向壓緊導電桿,實現導電桿和導電螺釘的整體固定,導電螺釘最頂部通過柔性引線銅片和1 號線圈焊接連接,最終和整個轉子正負極實現連接。現場檢修過程中,發(fā)現中間絕緣墊片存在松動,在中間絕緣墊片和導電桿之間存在大量白色的絕緣粉末, 可以確定導電桿、中間絕緣墊片、轉子大軸中心孔之間存在明顯的活動間隙,在機組運行中,中間絕緣墊片和導電桿之間存在摩擦間隙,不斷產生絕緣粉末。由于導電桿與轉子大軸中心孔存在活動間隙,將直接導致導電桿凹槽與導電螺釘底部之間的接觸面存在松動,當轉子在不同角度下,導電桿和導電螺釘所受到的重力方向不一樣,導致導電桿和導電螺釘接觸面的松緊程度不同,最終引起直流電阻異常。
圖2 轉子整體結構
機組運行過程中,轉子額定電流為1 000 A 左右,一旦轉子內部導電螺釘存在接觸不良的缺陷,轉子在額定電流長期運行時,將會很容易導致轉子直流電弧燒損,觸發(fā)轉子接地保護或失磁保護動作,最終導致轉子燒毀、發(fā)電機非計劃停運事件。該缺陷已引起同類型發(fā)電機轉子燒損事件,因此GE 公司在2016 年發(fā)出了關于伊凌9A5 及同類型發(fā)電機轉子導電螺釘檢查指引的技術通知,通知編號為TIL 1836-R2,需要用戶通過孔探的方式檢查導電螺釘至轉子1 號線圈之間是否存在由于摩擦間隙導致的金屬粉末,但是現場無法孔探到導電螺釘和導電桿的連接部位,僅通過外部形成的金屬粉來間接判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轉子內部接觸不良,將會導致勵磁電流和勵磁電壓的變化,因此通過密切監(jiān)測轉子勵磁電流和勵磁電壓的變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對轉子內部缺陷進行跟蹤觀察,但是無論是對導電螺釘的孔探,還是跟蹤勵磁電流、電壓的變化,都無法解決轉子直流電阻異常的缺陷,需要抽出發(fā)電機轉子,返廠更換轉子導電螺釘。
由于轉子原設計是導電螺釘通過接觸片卡入導電桿,再通過正負極兩個鎖定螺帽將兩根導電桿徑向壓緊正負極導電桿,最終實現固定連接,該設計存在的缺點就是一旦導電桿與中心孔之間存在間隙,導電桿將有活動的空間,會使原來壓緊的導電螺釘變得松動,由于豐達電廠為天然氣調峰電廠,運行小時數較少,發(fā)電機轉子長期處于低速盤車旋轉狀態(tài),容易使導電桿間隙繼續(xù)加大,因此現場需要對上述結構進行優(yōu)化, 以適應轉子頻繁啟動及長期盤車的運行狀況。由于卡緊結構導電螺釘在設計上無法滿足發(fā)電機調峰運行的需求,提出了采用螺紋結構導電螺釘的改進方案。返廠后,需要重新制作新的導電桿和導電螺釘,導電桿外絕緣采用硬度更強HGW38 絕緣管代替原設計的環(huán)氧樹脂膠絕緣,同時在導電桿安裝過程中,嚴格控制導電桿絕緣管和轉子中心孔之間的間隙,將間隙控制在0.25 mm 以內,防止導電桿外絕緣層和轉子中心孔再次出現磨粉現象。螺紋結構導電螺釘與導電桿通過鋼質的襯套進行連接,襯套外壁滾花處理,冷壓入導電桿加工位置,內孔為螺紋孔,和導電螺釘底部的螺紋配合安裝。導電螺釘通過底部螺紋旋緊襯套,襯套再壓緊導電桿,實現導電桿和導電螺釘的硬連接,導電螺釘外層通過絕緣墊圈和絕緣管進行絕緣,導電桿加工面及襯套均進行鍍銀5 μm 處理,以保證接觸面的導電效果。
轉子返廠后,為了能夠拆除導電螺釘,需要先拆除汽、勵端護環(huán),拆除1 號線圈相關的槽楔、楔下墊條,將1 號線圈吊出后,可以完全看到導電螺釘,拆除導電螺釘及導電桿,將之前已制作好的新導電桿和導彈螺釘進行安裝,最后回裝1 號線圈及汽、勵端護環(huán)。
轉子回裝后,進行了轉子絕緣電阻、耐壓試驗、直流電阻、交流阻抗和RSO 試驗,結果均合格,表明轉子安裝良好,無短路現象。
轉子改造后,現場對轉子通過手動盤車方式,再次進行8 個不同角度直流電阻測量,現場測得轉子直流電阻值均為255.3 mΩ,轉子直流電阻不隨旋轉角度變化而變化,轉子直流電阻異常缺陷得到解決。
在年度檢修過程中,一般都是采用轉子靜止在隨機角度下測量直流電阻,不會采用將轉子手動盤車8 個不同角度,每個角度測量一次直流電阻的檢查方案。本次檢修之所以能發(fā)現缺陷,是因為2019 年測得的轉子直流電阻與之前的歷史試驗數據相比,轉子直流電阻偏差大于2 %,發(fā)現直流電阻異常后,才采用手動盤車檢查方案來測量直流電阻,最后確定轉子缺陷部位。因此在檢修過程中,要加強對歷史試驗數據的分析和對比,為發(fā)現設備存在的缺陷提供基礎和依據。
本次轉子直流電阻異常問題,是由于原來接觸片卡緊結構導電螺釘存在設計缺陷,無法滿足轉子頻繁啟動及長期盤車的運行狀況,隨著轉子運行時間的增加,該缺陷會逐漸暴露出來,直接表現為轉子在不同旋轉角度下,測得直流電阻值出現超標異常的現象。針對原導電螺釘的設計缺陷,采用螺紋結構導電螺釘的改進方案,消除了設計缺陷,提高了運行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