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蕾
摘 要 師生關系是發(fā)生在教學活動中的特定人際關系。目前大學師生關系問題已經(jīng)成為學界關注的熱點和難點。本文從校園內(nèi)和校園外分析了目前大學師生關系異化的原因。并從鞏固師生情感聯(lián)結、切實解決學生實際問題、切實增強學生幸福感等三個方面提出了改善大學師生關系的途徑。
關鍵詞 大學師生關系 異化 改善途徑
中圖分類號:G456?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1.02.041
Reflection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DONG Lei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Shiyan, Hubei 443000)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a specific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teaching activities. At pres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has become a hot and difficult issu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alie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from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ampus. It also puts forward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from three aspects: consolidating the emotional conne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solving students' practical problems, and enhancing students' sense of happiness.
Keywor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olleges; alienation; improvement ways
1 師生關系是發(fā)生在教學活動中的特定人際關系
師生關系的性質、狀態(tài)、走向、對教學效果、師生雙方滿意度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所涉及的師生關系特指高校師生關系。我國自古就有尊師重教的傳統(tǒng),例如“天地君親師”“國將興,必尊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等;師生關系也是老師處于絕對權威地位,這種傳統(tǒng)和看法一直延續(xù)到1910年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在國內(nèi)傳播,學者們漸漸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師生關系正在悄悄發(fā)生改變,從傳統(tǒng)的“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到現(xiàn)在師生關系淡漠,教師社會地位下降,甚至近幾年偶有師生互毆等丑聞,學者們大為堪憂,為重振師道,重構和諧師生關系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國內(nèi)對師生關系的研究對于目前師生關系的描述主要為師生關系異化,師生關系淡漠疏離,單一化、機械化、功利化等,主要原因無外乎社會大環(huán)境、高校自己管理制度、高校教師自身原因、學生自身原因等,提出的對策和重構途徑多宏觀層面,可操作性不強,缺乏實踐意義。不難看出,雖然學者們對師生關系研究有著很大的熱情,也很想挖掘出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但研究結果多停留于應然層面,對師生關系的認識也存在誤區(qū)。對于師生關系的現(xiàn)狀,筆者是這樣認為的,就筆者所工作的漢江師范學院而言,師生關系總體是和諧的,偶有學生不服管教,與老師發(fā)生沖突,也是小范圍事件,不是主流。但敢于質疑老師權威,跟老師送禮換分數(shù),叫不出任課老師姓名,畢業(yè)就不再跟老師聯(lián)系等現(xiàn)象也日漸普遍。綜上所述,我國師生關系的狀態(tài)已經(jīng)由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走向民主化、現(xiàn)實化和功利化,面對這一動態(tài)的關系變化,很多學者認為師生關系已經(jīng)異化,需要重構。
2 大學師生關系異化的原因分析
2.1 校園內(nèi)知識價值商品化
韓愈:“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敝袊怨啪陀凶饚熤氐赖膫鹘y(tǒng),那是因為老師是掌握知識或者技能的人,是知識的化身,尊重老師就是尊重知識,尊重真理,代表了人類對于知識的渴求、對美好生活的追尋、對正義的探索和對意義的追問。然而隨著我國進入市場經(jīng)濟時代,人對人的依賴逐漸變?yōu)槿藢ξ锏囊蕾?,對知識的追求也不再是為了尋求真理、凈化靈魂、陶冶情操,而是成了人們謀取權力和利益的工具。大學的收費制度,尤其是民辦高校高額的學費,也讓相當一部分家長和學生認為讀大學就是為了出錢買文憑。這種觀點直接導致了學生對老師不再那么尊重,師生關系也淪為商家和顧客的關系,師生之間不再有思想層面、感情層面交流,也導致了現(xiàn)在很多大學,尤其是名牌大學培養(yǎng)出了諸多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2.2 校園外知識來源多元化
傳統(tǒng)文化中,想要獲取知識就只能拜師學藝,掌握知識或是技能的人也就是老師是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然而到了近代,尤其是第三次工業(yè)革命宣告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lián)網(wǎng)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視野,知識的來源不再局限于時間、地點、某一個人,只要有網(wǎng)絡,隨時隨地可以找到你想要的信息。為與時俱進,高校也推出各種各樣的在線課程、慕課、翻轉課堂等形式來滿足學生的需求。在這種背景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極大發(fā)揮,在常規(guī)的課程之外,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想要學習的課程,選擇喜歡的老師,選擇外校甚至國外老師的網(wǎng)上課堂,這樣一來,學生對于老師的概念就不再是某個特定的人,更談不上和某位老師的積極互動和深入了解,師生之間缺少感情積累,缺少深及靈魂的影響,這就直接導致了總體師生關系的淡漠化。其次,隨著我國第三產(chǎn)業(yè)規(guī)模迅速壯大,分工越來越細,教育培訓成了專門的行業(yè),并且需求越來越大,各行各業(yè)都有專門或者社會培訓機構,學生可以到各種興趣班學習培養(yǎng)興趣愛好、可以到心理咨詢室解決心理困惑、可以到各種考前輔導班提高考試技能,行業(yè)的分工和細化逐漸使得知識的提供成為一種有償服務,對“老師”概念的模糊化和隨意化。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師生關系呈現(xiàn)民主化、淡漠化和功利化,很多學者包括部分老師自己都有危機感和失落感,擔心教師地位下降,教師職業(yè)是否會被淘汰,其實,這是大可不必擔心的,人類對真理和知識的渴求是不會停止的,教師擔負著為國家民族培育下一代的歷史重任,教師行業(yè)不會被淘汰,時代淘汰的永遠是跟不上步伐的個人?!敖?jīng)師易求,人師難得”,在這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正是高校教師大有作為的時代,廣大教師應該清醒的認識到自己所處社會大環(huán)境,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和價值,轉變教育觀念,知識的傳授與價值的引領并重,重點培育和發(fā)揮“人師”的作用,在把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獨立思考能力、看透事物本質的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的合格社會主義接班人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師生關系的真正異化,使得師生關系健康發(fā)展。
3 改善大學師生關系途徑
3.1 重點把握非規(guī)定性關系,建立鞏固師生情感聯(lián)結
從目前我國大學管理模式的角度來看,師生關系又可以分為規(guī)定性關系和非規(guī)定性關系。所謂規(guī)定性關系是指在學校各項規(guī)章制度、人才培養(yǎng)方案、課程設計等硬性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發(fā)生的教學實踐活動,在這個過程中發(fā)生的就是規(guī)定性師生關系。所謂非規(guī)定師生關系是指在學校規(guī)定的時空范圍外發(fā)生的師生互動關系,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由于學校一般會對規(guī)定性教學實踐活動制定考核標準,而且絕大部分規(guī)定性教學活動都發(fā)生在八小時上班時間,所以大部分老師都把時間和精力放在這方面,而常常忽略或者不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經(jīng)營非規(guī)定性師生關系。事實上,形式多樣的課外師生互動對于增進師生感情、加強相互了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師可以通過一對一談話、課外輔導、建立學習興趣小組、師生友誼比賽、指導課外實踐、參與社團活動、訪問學生寢室等方式進行師生互動,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增進師生情感,在點點滴滴的小事中引導學生,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同時建議學校將各類師生活動納入考評范圍,增加老師的積極性。
3.2 思想政治教育 “以大見小”,切實增強學生幸福感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重要任務。雖然學校非常重視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效果卻不甚理想,思想政治課重點在于對枯燥理論的講解灌輸,學生比較厭煩;日常的團課和其他思想政治活動雖然形式豐富了些,但是仍然是理論為主,檢驗標準為是否能背誦重要指導思想。對于理論如何指導實踐,增強學生幸福感方面涉及較少。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們尤其是輔導員老師應該注重理論結合學生實際。比如讓同學們自己收集素材,對比改革開放四十年學生學習條件的變化來增強愛國主義觀念;比如組織大家參加各類志愿者活動,了解社會弱勢群體,讓雷鋒精神切實融入學生的價值觀等。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切體會到正確理論對于指導他們?nèi)粘I畹闹匾饔茫屗麄冋嬲惺艿阶鳛橹袊说尿湴?,從而更加自覺地接受理論的指導,將理論的精髓融入自己的價值觀。
4結語
大學師生關系是校園里最主要的人際關系,大學師生關系的狀態(tài)和維系是教學目標順利完成的基本保證。反思目前大學師生關系出現(xiàn)的問題,分析背后原因,探索合理機制、構建良好師生關系,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努力。
參考文獻
[1] 楊丁弋,孫山.21世紀初大學師生關系的嬗變與重構[J].中國成人教育,2016(13).
[2] 馬麗清,趙新.從大學輔導員視角看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J].景德鎮(zhèn)學院學報,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