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霞
從電影院出來,我的眼淚還沒干,便和大羅說起了觀后感:“電影拍得太感人了,盡孝要趁早,不要等到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賺再多的錢,父母不在了,也無法彌補孝的缺憾呀?!?/p>
大羅的淚點比我還低,聽我感慨完,她又掉了幾滴余淚。得,她準是想起她過世的老爸了。我剛想安慰她,她一抹眼淚,說:“陪我去趟商場?!?/p>
我倆到了商場,大羅領著我直奔某品牌服裝區(qū),說:“年前和老媽逛商場,看中了一件大衣,老媽也說好看,就是太貴了,沒舍得買。今天看了電影,想開了,喜歡就買。”
誰知道大羅付完款,又拉著我去化妝品區(qū)買了一套護膚品和一套彩妝,一下子5000多元消費沒了。
大羅揚了揚手機,對我說:“春晚紅包我一共搶到了195元,今年運氣不錯,我請你吃飯?!?/p>
大羅請客有目的:“以后每周我都要留半天時間給自己,放松一下,你必須作陪,隨叫隨到。”
沒想到看了一場電影,大羅頓悟了。大羅說:“那倒也不是,是過了個春節(jié)讓我感到體力不支了,原來沒覺得累,今年感到力不從心了。突然意識到,自己不再年輕,開始擔心自己了,害怕得病,害怕身體不好,沒能力照顧老媽和孩子。我得多關愛自己了……”
大羅和我是發(fā)小,當年成績優(yōu)異,但為了給家里減輕經(jīng)濟壓力,沒讀高中,考了中專。畢業(yè)后趕上就業(yè)形勢不好,大羅先知先覺,辭職下海,立志先立業(yè)后成家,先讓父母過上好日子是她的首要任務。
大羅34歲那年,老爸突發(fā)心臟病去世,這件事對大羅打擊很大,她本打算自己事業(yè)穩(wěn)定后,帶著爸媽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沒想到老爸60多歲就走了。老爸去世后,大羅對老媽更孝順了,給老媽買了房子,每年帶老媽出去旅游一次,零花錢更是讓老媽隨便花。
大羅37歲時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夫妻倆恩愛有加,共同奮斗。婚后那幾年,她忙得和陀螺一樣,既要照顧孩子又要經(jīng)營生意,睡眠不足,壓力又大,導致氣色不佳,再加上無暇打扮自己,看上去比同齡人“老”得快。
去年,大羅身體亮起了紅燈,小病不斷。我勸她:“單純吃藥不行,人到中年,情緒調(diào)節(jié)很重要,別把自己搞得太緊張?!?/p>
大羅要強,總想給父母和孩子最好的生活。其實,人到中年,更需要愛護自己,讓自己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活著。為家人創(chuàng)造物質(zhì)財富固然重要,但長久的陪伴才是幸福之本。
大羅終于悟到了這點,新春伊始,她開始善待自己,漂亮衣服穿上身,再配上精致妝容,“裝修”一下自己的皮囊,再填充一下有趣的靈魂,每周拿出點時間給自己,做做美容,練練瑜伽,約朋友喝喝茶、爬爬山,自己開心了,才有最佳的狀態(tài)照顧家庭。
每一個“賈曉玲”日后都會成為“李煥英”。為人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為人子,希望自己長大,父母未老。
雙重角色的人更應懂得,在負重前行時,停下腳步問候一下那個被自己冷落多時的自己。
(摘自《北京青年報》)(責編 芳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