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健
(南昌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西南昌 330032)
井岡山斗爭時期,是中國共產黨放棄以攻打大城市為中心,將工作的重心轉入農村的一次重要嘗試的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篳路藍縷,披荊斬棘,開創(chuàng)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的革命道路。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黨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建設,尤其是在廉政建設方面邁出了重要的步伐,這些廉政建設有著鮮明的特點,也為黨以后的廉政建設奠定了基礎。
工農革命軍移師井岡山后,國民黨反動派、挨戶團和靖衛(wèi)團就一直沒有停止過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侵擾和破壞,人民軍隊無時無刻不在激烈的斗爭之中。與此同時,黨內也存在較為激烈的矛盾和糾紛,尤其是土客籍黨員之間的矛盾。在軍事斗爭下,這一矛盾雖然有所隱藏,但是卻一直沒有得到較好地處理和解決,“袁王被殺”就是一血淋淋的教訓。因此,在井岡山斗爭時期,為把中國共產黨建設成為堅強的堡壘,為把紅軍建成鋼鐵般的軍隊,中國共產黨黨不得不在幾乎沒有一個比較和平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下進行黨的廉政建設,廉政建設和激烈的斗爭呈現出交錯進行、同時并舉的特征。
黨的“八七”會議基本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的同時,對“左”傾錯誤卻沒有予以高度重視。隨著革命斗爭的發(fā)展以及當時黨的主要負責人對革命形勢的誤判,這種“左”傾錯誤愈演愈烈,嚴重脫離了當時中國革命的實際。在井岡山斗爭時期,由湖南省委派出的特派員到達井岡山之后,這種“左”傾錯誤被帶到井岡山,并要求前委執(zhí)行錯誤的燒殺政策以策應湘南暴動。這種錯誤的燒殺政策顯然不利于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遭到毛澤東等前委領導的指責和批評。在當時極為困苦的條件下,百姓只能住茅草房,而黨的“左”傾錯誤代表卻毫不憐惜地要求把地主豪紳的房屋付之一炬,這在感情上極大地傷害了部分工農群眾,給黨所樹立的清廉為民的形象造成了損害。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政策必須考慮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關切,黨致力于廉政建設必須與危及群眾利益的“左”傾錯誤進行斗爭,以獲得廣大群眾對黨的事業(yè)的支持。
井岡山斗爭時期的廉政建設圍繞著支援井岡山激烈的斗爭這一中心任務來開展。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國共產黨要在井岡山立足,贏得戰(zhàn)爭的勝利,就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如果脫離了廣大群眾,就會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失去基本的依靠力量。特別是在井岡山時期殘酷的斗爭中,黨要始終以群眾利益為核心,依靠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打擊和防止侵犯群眾利益的事件,反對貪污浪費、反對失職瀆職行為、反對官僚主義的領導,完善工農兵蘇維埃政府的工作,厲行節(jié)約,減輕群眾負擔。
井岡山斗爭時期的廉政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取得部分鄉(xiāng)村政權之后,為防止黨和工農革命軍腐化變質、保持共產黨人和工農革命軍清正廉潔的一次可貴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意義,為這以后開展廉政建設提供了借鑒。
思想上建黨是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中國共產黨保持先進性和戰(zhàn)斗力而永不變質的重要保證。正如江澤民所論述的那樣,思想建黨“這是中國共產黨提高自身凝聚力、戰(zhàn)斗力的一條十分重要的經驗,也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堅持拒腐防變的一項根本性措施?!盵1](P166)
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黨員的無產階級教育的極端重要性,因為處在農村環(huán)境下的中國共產黨其農民成分和小資產階級成分的黨員占有很大比重,他們在入黨后還具有較為濃厚的小農思想以及非無產階級思想,“‘斗爭的布爾什維克黨’的建設,真是難得很?!盵2](P74)為解決這一問題,在1928年5月召開的中共湘贛邊界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上提出了“軍隊的黨幫助地方黨的發(fā)展”的方針,從此,根據地黨的建設出現了嶄新的局面。尤其是在1929年12月紅四軍黨的“九大”上確立了“思想建黨”的黨建原則,重點解決紅四軍黨的建設問題。這是黨的建設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次會議,它是我黨黨建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毛澤東在井岡山斗爭時期提出的對廣大黨員干部進行無產階級教育,實現對邊界黨的領導,是毛澤東黨建的一個重要思想,也是保持邊界黨的純潔性和戰(zhàn)斗力的重要途徑。
在井岡山斗爭時期,廣大黨員干部的理論水平是比較低的,這有客觀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觀方面的因素,這不僅會影響到黨的任務的實現,也會影響到黨的戰(zhàn)斗力的發(fā)揮,因此對廣大黨員干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其內容主要是黨的基本理論,目的是要廣大黨員干部明確黨的宗旨、任務、目標,“竭力鏟除一般同志的機會主義思想和封建小資產階級思想,確立無產階級的人生觀?!?1)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農村以后,在農村環(huán)境中,大量農民加入到黨的隊伍中來。如何保持黨的無產階級先鋒隊性質,如何建設更加布爾塞維克黨的問題,是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后需要回答的一個重要問題。一方面,農民長期受到地主豪紳的壓迫,在中國共產黨的教育和引導下,他們有革命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受制于自給自足的封建小農經濟的影響,他們又有眼觀短淺、趨于保守、自由散漫、極端民主化等弱點,這些弱點,不可避免地會帶入黨內和軍內。當時,湘贛邊界各縣的黨內就存在宗族觀念和地方主義盛行、機會主義遺毒很深、黨組織不純等問題,1928年10月,中共湘贛邊界第二次代表大會在寧岡茅坪召開。大會通過了《湘贛邊界各縣黨第二次代表大會決議案》,針對邊界各縣黨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黨的改造與建設的”12條措施。通過學習黨的基本理論,灌輸無產階級先進思想和理念,教育了廣大黨員干部,提高了邊界廣大黨員干部的無產階級思想覺悟和馬列主義水平,培養(yǎng)了黨的事業(yè)的“共產主義的革命家”和“先進分子”。“這種先鋒分子是胸懷坦白的,忠誠的,積極的與正直的;他們是不謀私利的,唯一地為著民族與社會的解放;他們不怕困難,在困難面前總是堅定的,勇往直前;他們不是狂妄分子,不是風頭主義者,而是腳踏實地地富于實際精神的人們。他們在革命的道路上起著向導作用。”[3](P42)
列寧曾說:“政治上有教養(yǎng)的人是不會貪污受賄的?!盵4](P198)中國共產黨在井岡山斗爭時期所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大提高了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覺悟水平,提高了他們拒腐防變和抵御腐朽思想侵蝕的能力,增強了他們?yōu)槊褶k事的本領,有力地推動了黨的廉政建設的開展。
所謂黨的制度就是把長期以來黨的領導工作中和黨內生活中的經驗教訓加以概括和總結,從而形成黨內的規(guī)范,每個黨員都要受到制度的規(guī)約。制度建設是黨探索自身建設所形成的重要成果,是黨加強其他建設的重要支撐和保證。制度建設的好壞,對于黨的建設和發(fā)展以及黨員個人的成長具有重要影響,“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方面?!盵5](P333)因此,加強制度建設至關重要,它可以為黨的廉政建設保駕護航。黨的法規(guī)制度是黨內的重要規(guī)范,它具有權威性、約束性、強制性,是警戒和打擊腐敗分子,防止官僚主義,保持黨的純潔性和戰(zhàn)斗性,促進黨員增強黨性,增強宗旨和服務意識,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的必備條件。只有健全黨的制度,才能堅持和發(fā)揚黨的理論聯系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密切聯系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官兵平等,與群眾同甘共苦、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同不正之風作堅決的斗爭才有制度保障?!盵6](P305)
在井岡山斗爭時期,隨著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黨和工農革命軍面對的環(huán)境的改變,以及黨和工農革命軍成分的復雜性,如何保持黨和工農革命軍的政治本色,如何始終發(fā)揮黨和工農革命軍的革命性和先進性,如何掌握群眾,獲得群眾對黨和工農革命軍的擁護和支持等等問迫切地需要黨做出回應。在當時那樣一種狀況之下,唯一正確的選擇就是要保證黨及其領導下的軍隊的無產階級性質,保證廣大黨員及其干部始終成為廣大民眾利益的代表,保證黨所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始終是捍衛(wèi)廣大民眾利益的堅強支柱。因此,在井岡山斗爭時期,當工農革命軍到達三灣時,針對黨難于抓住士兵的情況,確立了“支部建在連上”的原則,使黨真正能夠真正掌握一支黨所領導下的工農革命軍,為著革命的政治任務而奮斗。同時又明確了黨代表工作大綱、黨政分開、無產階級思想建黨等原則,及時清除黨內長期存在的地方主義、命令主義、尾巴主義等非無產階級思想對黨和軍隊的影響,而且制定了黨的章程、士兵委員會制度、“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各種條例、訓令等。這些法規(guī)制度在當時來說雖然還不太健全和系統(tǒng),但是卻表明了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了保持黨的無產階級性和軍隊的人民性的重要作用,有效約束廣大黨員干部及其軍隊的言行,對黨內干部和軍隊的違規(guī)違紀行為具有重要的震懾作用。
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鳖I導干部自身是否以身作則,是否清廉,關系著廉政建設的效果。井岡山斗爭時期黨的廉政建設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廣大黨員干部以身作則,嚴于律己,率先垂范,舉起反腐敗的旗幟。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取得局部政權的湘贛邊界的黨,面對著黨執(zhí)掌局部政權的考驗,為防止黨所掌握的政權的異化,始終將懲治黨內腐敗,樹立廉潔清正的黨風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任務。
在井岡山紅色區(qū)域,各級黨員干部成了掌握政權的“紅色官員”,他們大部分缺乏政權建設的經驗,也是第一次真正地擁有行使權力的機會。黨員干部如果不能正確對待權力和金錢,腐敗問題隨時可能會滋生。1927年11月工農革命軍攻下茶陵后,團長陳皓就出現了腐化墮落、蛻化變質的傾向,大吃大喝,不做群眾工作,犯了與群眾隔離的錯誤,造成黨內和軍內同志的嚴重不滿,帶來民眾的極大怨憤。中國共產黨嚴肅處理了這種不為民辦事的貪污腐化的官僚主義分子,迎合了廣大人民群眾對黨的期待,保持了黨的優(yōu)良作風。
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艱難的歲月里,廣大黨政干部不搞特殊化,廉潔奉公,艱苦奮斗,一心為公,毫不利己,他們與廣大士兵群眾同甘共苦,過著“有鹽同咸、無鹽同淡”的艱苦生活。毛澤東等領導人與廣大士兵和群眾一起蓋“金絲被”、吃富含政治營養(yǎng)的苦菜、喝南瓜湯,盡管日子清苦,但是他們在精神上卻得到滿足。在根據地因為敵人的嚴密封鎖,根據地物質缺乏,“有時真是到了極致”,為了支援革命戰(zhàn)爭,廣大黨政干部,勤儉節(jié)約,克勤克儉,物盡其用,注意不浪費一寸布、一滴油、一粒米、一顆子彈。他們以自己艱苦奮斗、清貧廉潔、以身作則踐行著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一心為民,替人民解除困難,不為金錢地位所動的優(yōu)良品質,為井岡山軍民樹立起了榜樣,激勵著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為著土地革命的開展,為著政權的鞏固,為著革命的勝利而努力奮斗。
“公生明,廉生威”,井岡山斗爭時期廣大黨政領導干部以身作則,清正廉明,竭力消除腐敗和官僚主義對黨的革命事業(yè)的影響。尤其是毛澤東率先發(fā)現邊界存在“對經費的濫用和貪污,對白色勢力的畏避或斗爭不堅決”的情形之后,旗幟鮮明地反對這一危害黨的肌體和脫離群眾的行為,以身作則,從嚴治黨,形成了“以德養(yǎng)廉”、“以法治廉”、“民主督廉”的廉政建設思想。邊界政府之所以成為比較廉潔的政府離不開領導干部在廉政建設中的角色扮演和作用,“肅清貪污的一個重要的先決條件是,政治領袖必須是一些絕對誠實和清廉的人,并且肯為國家徹底消除腐敗而獻身?!盵7](P133)
1928年中國共產黨第六次代表大會在莫斯科舉行,會議通過了有關土匪問題的決議,其中在《蘇維埃政權組織問題決議案》中這樣界定:“與土匪或者類似的團體聯盟僅在武裝起義以前可以適用,武裝起義以后宜解除其武裝,并嚴厲的鎮(zhèn)壓他們,這是保持地方秩序和避免反革命的頭領死灰復燃。他們的首領應當當作反革命的首領看待,這類首領均應完全殲除。”[8](P396)在紅四軍下井岡山,出擊贛南,袁文才離隊返回井岡山之后,隨著邊界特委領導人與袁王矛盾的加深,在“左”傾錯誤思想的指導下,邊界特委以及寧岡、永新縣委等同志機械地理解“六大”決議的精神,憑著那柄“尚方寶劍”,在1929年2月24日錯誤地將曾經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chuàng)建作出重要貢獻的袁王兩人殺害了。這一行動給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完全喪失。王佐和袁文才的一些舊部通令反共,投靠敵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一直被敵人占據,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夕才被收復。因井岡山民眾的認知水平有限,對于袁王被殺事件,他們只是從普通民眾的“常情”考慮,未能認識到其中的深沉而又復雜的根源,因此錯誤地理解共產黨也會做出卸磨殺驢,過河拆橋的事情。由于袁王長期經營著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他們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都有比較高的威望且在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上井岡山之前,井岡山廣大民眾都在某種程度上受到袁王的庇護,他們都有著一定的群眾基礎,正如1929年2月在邊界特委工作的楊開敏到達上海所作的報告指出的那樣:“我們的工作受他們影響很大,很多政策在某種程度上都要遷就他們,怕與他們鬧翻,因為他們都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假使不如此,工作就會更加不好作?!彼栽醣粴⒁彩咕畬矫癖姷拿裥牟环€(wěn),民眾對黨的向心力減弱,黨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群眾基礎幾近喪失。
在井岡山斗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進行了第一次整黨運動,當然這不是一次完全意義上的整黨運動,主要是從組織上進行黨的清洗與整頓,以保持黨組織的純潔,維護黨的優(yōu)良作風,保持黨的無產階級性質。從總的方面來說,“洗黨”是一次卓有成效的整黨實踐,為以后我黨進行整黨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和借鑒,但是“洗黨”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如火如荼地進行工農革命的過程中,尤其是在1928年5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進入快速發(fā)展時期,紅色區(qū)域不斷擴大。為了適應革命斗爭的需要,一方面共產國際和湖南省委指示井岡山前委要大力發(fā)展黨員,另一方面,前委也認識到要很好地開展工作,現有的黨的組織已經顯得捉襟見肘,因此各地都召開了群眾大會,開始了公開性質的建黨建團工作,邊界各縣黨員的總數超過了一萬多人。因為急于發(fā)展黨員的需要,邊界各地對于發(fā)展黨員的對象不能夠做到較為全面的考察,工作也較為粗放,“黨組織擴大,完全只注意數量的發(fā)展,沒有注意質量上的加強,黨與階級沒有弄清楚,而只是拉夫式的吸收辦法。這樣將使黨的組織破滅,其結果必變成不能斗爭的黨?!盵8](P270)一時間黨員成分魚龍混雜,各個階級、階層和各種身份的人紛紛混入黨內,造成黨組織的嚴重不純,這些黨員吃喝玩樂、無所不為。在革命順利開展的時候,他們還裝作很革命的樣子,當革命遇到挫折,他們往往顯示出反動本質,帶領反動軍隊捉拿自己的同志。
針對井岡山斗爭時期黨組織“大發(fā)展”所帶來的黨組織的嚴重不純以及“八月失敗”所帶來一系列問題,毛澤東和邊界特委領導了“九月洗黨”。洗黨的重點是寧岡和永新兩縣,兩縣的黨組織全部解散,重新登記,其他各縣也相應地進行了整黨。洗黨的對象是投敵叛變或被俘分子、關系復雜分子、斗爭不堅決分子、投機分子、不起黨員作用分子以及賭錢打牌、流氓成性、貪污腐化分子。同時發(fā)展和吸收一些斗爭勇敢、進步、忠實的工農分子入黨,并在各級黨組織中充實工農分子的領導。黨員成分作了嚴格界定,邊界黨組織從公開轉為秘密,以使黨員在反動派氣盛的時候也能開展黨的工作。洗黨的結果,黨員人數從一萬余人減至六千余人,雖然黨員人數大為減少,但是戰(zhàn)斗力卻大大增強了。“九月洗黨”嚴肅了黨的紀律,教育了犯錯誤的黨員同志,處決了一批叛變變節(jié)分子,洗刷了一些投機消極分子,純潔了黨的組織,提高了黨的戰(zhàn)斗力,保持了黨的先進性。
由于當時黨無時無刻不處在嚴峻的環(huán)境之中,一方面黨要領導井岡山廣大軍民進行激烈的軍事斗爭,另一方面又要組織井岡山廣大民眾加強對根據地的政權建設,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來保證“洗黨”運動的細致有效的開展,加之沒有經驗,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失誤。有的存在走過場的問題,不做細致的調查,沒有意識到“洗黨”的重要性,只是敷衍塞責,簡單重新抄報,導致大量的投機分子還留在黨內,對以后黨的工作的開展很不利,為日后黨的發(fā)展埋下了隱患。有的又搞過了頭,清洗過嚴、過狠,很大一批優(yōu)秀的同志被錯誤地清除出黨。如寧岡大隴蘇區(qū)原有黨員400多,洗掉200多個,剩下100多個。喬林鄉(xiāng)在8月以前發(fā)展了4批黨員,人數達到三百多,洗黨以后只剩下3個黨員(犧牲了20多名)。有的則過度的唯成分論,搞過了頭,只注重工農成分,一大批知識分子和富農出身的黨員被剝奪黨員資格并被清除。這些問題的存在,說明還處在年幼時期的中國共產黨還不能夠靈活運用馬列主義的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來解決自己的問題,教條地貫徹和執(zhí)行上級的指示命令,用一個僵化的標準來對待所有的同志,錯誤地將一些黨的優(yōu)秀分子排斥在黨的懷抱之外,從而使我黨在井岡山斗爭時期不能夠集中一批優(yōu)秀分子于黨的周圍,對黨的事業(yè)來說也是一種損失。
總之,在井岡山斗爭時期激烈的斗爭環(huán)境中,黨所進行的廉政建設表現出鮮明的特點,反映了黨一貫重視黨自身的廉政建設,這種廉政建設是黨始終保持戰(zhàn)斗力和凝聚力的一個重要法寶。盡管在黨的廉政建設中遇到了一些障礙,犯了一些錯誤,但是這些都是年幼的中國共產黨在自身建設過程中“摸著石頭過河,難免會碰到暗礁,翻些跟頭”的反映,黨在井岡山斗爭時期的廉政建設實踐為以后黨系統(tǒng)全面地進行廉政建設提供了經驗,提供了借鑒。
表1 井岡山斗爭時期黨員統(tǒng)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