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吊皮錐人工林碳貯量的研究

    2021-05-26 08:40:06吳宏揚
    園藝與種苗 2021年3期
    關(guān)鍵詞:物層土壤層碳素

    吳宏揚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國有維都林場,廣西來賓546100)

    吊皮錐(Castanopsis kawakamii Hayata)為殼斗科常綠高大喬木,星散分布在我國東南沿海至臺灣的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中,具有樹干高大、樹形優(yōu)美、材質(zhì)優(yōu)良、適應力強且生長較快等特點,其木材廣泛用于家具生產(chǎn)、建筑材料以及工藝品加工等方面[1-4]。前人對于吊皮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苗期管理[5-6],天然林和人工林結(jié)構(gòu)分布規(guī)律[7-9],吊皮錐與針葉混交林的碳貯量研究等方面[10-11],但對于吊皮錐人工純林的研究卻未見報道。吊皮錐適應力非常強,在廣西的石山地區(qū)海拔500 m處也有一部分的天然林零星分布,因此,研究吊皮錐的碳貯量將有利于了解其栽培技術(shù)的規(guī)律,緩解目前我區(qū)的石漠化問題,同時有利于改善人工林單一、大面積種植而引起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的狀況?;诖耍P者研究了吊皮錐人工林的碳貯量方面的情況,揭示了吊皮錐人工林在碳循環(huán)中的積極作用,旨在為該樹種的推廣提供參考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國有維都林場永??h堡里鎮(zhèn)造林點(24°47′17.89″N,110°4′4.23″E),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冬短夏長,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為20.6℃,極端最高溫度為40℃,極端最低溫度-3.5℃,≥10℃的年積溫在7 100℃以上,年均降雨量在1 180 mm以上,且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4.1%,年無霜期達322 d。試驗地平均海拔504 m,平均坡度約25°,土壤則由第三系中的不同母巖和母質(zhì)發(fā)育而成,山多、丘陵多,屬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以赤紅壤居多,土層平均厚度在80 cm以上。所調(diào)查林分保存密度為515株/hm2,林分郁閉度0.85。林分的灌木層以越南懸鉤子(Rubus cochinchinensis)、九節(jié)芒(Psychotria rubra)為優(yōu)勢,少量分布三叉苦(Crescentia alata H.B.K.)、鴨腳木(Schefflera octophy)等;草本層以金毛狗(Cibotium baromerz)、東方烏毛蕨(Blechnum oriental)為優(yōu)勢,少量分布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sw)、五節(jié)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等。

    1.2 試驗方法

    對吊皮錐人工林進行樣地調(diào)查,經(jīng)實地踏查后,根據(jù)實際林分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分析,在吊皮錐人工林林分內(nèi)選擇海拔、坡向、坡位等立地條件相同選定3塊面積為400 m2(20 m×20 m)的方形標準地,并做好記號。選定標準地之后,對標準地內(nèi)的林木進行每木檢尺,測定各樹木胸徑和樹高,胸徑用胸徑圍尺測量,樹高用電子測高器逐株測量。測定過程中從上到下采取“之”字形的方式進行,并在每顆樹上用油漆標注其樹高和胸徑,以便快速確定平均木。記錄每個樣地海拔、小地形、坡向、坡位、土壤類型等因子以及各樣地林冠下植物的種類和覆蓋度。

    樣品碳含量的測定,將所采集的喬木(根、干、枝、葉)、灌木層、草本層、凋落物層樣品,經(jīng)烘干、粉碎、過篩后裝瓶待測。

    土壤樣品的采集及碳含量的測定:在標準地中設(shè)置3個具有代表性的土壤采樣點,按0~20、20~40、40~60、60~80、80~100 cm分層采集土壤樣品,并把同一層次土壤按重量比例混合,帶回實驗室于室內(nèi)自然風干和粉碎過篩后裝瓶待測。用元素分析儀(Vario ELⅢ,德國)測定碳含量。同時用環(huán)刀(100 cm3)采集各層土壤的原狀土,帶回實驗室用環(huán)刀法測定土壤密度。

    1.3 碳貯量的計算方法

    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碳貯量由植被、凋落物和土壤碳貯量3部分組成:植被碳貯量是基于生物量乘以轉(zhuǎn)換比率,即干物質(zhì)中碳的比重計算得來;凋落物碳貯量通過凋落物的現(xiàn)存生物量乘以比例系數(shù)0.5得來;土壤有機碳貯量參照莫德祥[12]關(guān)于植物的碳貯量計算方法進行,公式為:C=∑0.1Hi×Bi×Oi,式中,C為土壤有機碳儲量(t/hm2),Hi為第i層土壤的平均厚度(cm),Bi為第i層土壤的平均容重(g/cm3),Oi為第i層土壤的平均有機碳含量(g/kg),0.1為單位換算系數(shù)。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喬木層各器官碳素含量

    各器官碳含量計算結(jié)果如圖1所示,可以看出27年生的吊皮錐喬木層各器官的碳含量在459.6~488.8 g/kg的范圍內(nèi)變化,樹干的碳含量最高,碳含量最低的器官為樹葉,吊皮錐各部分碳含量由大到小的順序為:樹干(488.8 g/kg)>根兜(485.2 g/kg)>中根(484.5 g/kg)>粗根(484.2 g/kg)>枝(483.4 g/kg)>細根(459.9 g/kg)>葉(459.6 g/kg)。由此可見,樹干、樹枝、根兜、粗根、中根的碳含量相當接近,各部分器官的碳含量差異可能與吊皮錐的生長、分化情況相關(guān)。

    圖1 吊皮錐人工林喬木層碳素含量

    2.2 林下植被、凋落物碳素含量

    由圖2可看出,吊皮錐人工林林下碳含量由大到小順序為:凋落物層﹥灌木層地上﹥灌木層地下﹥草本層。各部分碳含量在412.2~469.2 g/kg之間,其中凋落物碳含量最高,草本層的碳含量最低,而灌木層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碳含量差異不大,界于草本層和凋落物層碳含量之間。凋落物碳含量為469.2 g/kg,與喬木層枝(483.4 g/kg)、葉(459.6 g/kg)的碳含量非常接近,可見吊皮錐人工林下的凋落物多為吊皮錐的枝葉,灌草的凋落物并不多。凋落物碳含率為46.62%,與觀光木人工林純林凋落物層46.13%的碳含率非常接近[13]。

    圖2 灌草層及凋落物碳含量

    2.3 土壤層碳含量

    森林土壤碳庫在調(diào)節(jié)全球碳平衡上具有重要作用[14]。森林土壤碳貯量在整個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常森林土壤碳貯量大約為植被層的2倍[13]。從表1可以看出,吊皮錐人工林土壤碳含量在0~20 cm土層最高,達到30.55 g/kg,其次為20~40 cm土層,為17.85 g/kg,碳含量最低的土層為80~100 cm,其碳含量僅為8.35 g/kg。由此看見,在吊皮錐人工林中,土壤層碳含量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而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遞減趨勢。在0~40 cm土層中,碳含量占總碳量的64.48%,可見土壤層碳庫主要集中在上層,這可能是由于地表凋落物在微生物分解下,有機物質(zhì)主要集中在上層土壤。在60~100 cm土層中碳含量變化不大,說明有機物質(zhì)在雨水淋溶作用下很難下滲到深層土壤。

    2.4 吊皮錐人工林生物量與碳貯量

    從表2可以看出,27年生的吊皮錐人工林的總生物量為272.57 t/hm2,其中喬木層的生物量為263.87 t/hm2,占林分總生物量的96.81%,是27年生觀光木人工林生物量101.26 t/hm2[14]的2.6倍,是27年生人工林山白蘭生物量117.11 t/hm2[13]的2.25倍;喬木層地上、地下部分分別占林分生物量的75.85%和20.96%。由此可見,吊皮錐人工林在近乎相同的立地條件(均位于廣西南寧良鳳江國家森林公園內(nèi))下,同為27年生的樹種,其生物量相比于觀光木、山白蘭人工林的生物量極為豐富。而吊皮錐人工林中灌木層、草本層及凋落物層生物量所占的比例很小,分別為0.10%、0.16%和2.94%。27年生的吊皮錐人工林的碳貯量為340.25 t/hm2,其中植被層的碳貯量為132.26 t/hm2。土壤層的碳貯量為207.99 t/hm2,是植被層碳貯量的1.57倍。喬木層占植被層碳貯量的比例最大,為96.94%,其中吊皮錐地上、地下部分分別占76.02%和20.91%,可見植被層的碳貯量主要集中在喬木層的地上部分,在地上部分的碳貯量中又以樹干50.85%的比例最大。其余灌木層、草本層和凋落物層占植被層碳貯量的比例分別為0.08%、0.14%和2.84%。在碳貯量上,吊皮錐人工林的碳貯量(340.25 t/hm2)同樣高于同生長年限、立地條件相近的觀光木(180.49 t/hm2)、山白蘭(158.21 t/hm2)人工林生態(tài)系統(tǒng)[12]。由此可見,吊皮錐人工林可作為較好的碳匯樹種來發(fā)展。

    表1 土壤層碳含量

    表2 吊皮錐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儲量

    2.5 吊皮錐人工林喬木層年固碳量估計

    由表3可知,若年凈生產(chǎn)力和年固碳量枝、葉按四年計算,樹干、樹根按27年計算,吊皮錐人工林各器官年凈生產(chǎn)力在1.43~15.86 t/hm2之間,樹枝的年凈生產(chǎn)力最高(15.86 t/hm2),樹葉最低(1.43 t/hm2),整個喬木層年凈生產(chǎn)力為24.50 t/hm2;年固碳量為11.84 t/hm2,各部分年固碳量由大到小的順序為:樹枝(7.66 t/hm2)>樹干(2.49 t/hm2)>樹根(1.02 t/hm2)>樹葉(0.66 t/hm2)。如按27年計算,喬木層年凈碳素累積量為4.75 t/hm2,年凈碳素累積量最高的器官為樹干的2.49 t/hm2,最低為樹葉的0.10 t/hm2。

    表3 吊皮錐人工林喬木層年凈固碳量 t/hm2

    3 結(jié)論與討論

    27年生的吊皮錐人工林的碳貯量為340.25 t/hm2,其中植被層的碳貯量為132.26 t/hm2,土壤層的碳貯量為207.99 t/hm2。喬木層各器官碳貯量的大小順序為:樹干>枝>根兜>葉>粗根>中根>細根。灌木層、草本層和凋落物層的碳貯量分別為0.11、0.18、3.76 t/hm2。吊皮錐人工林的碳貯量(340.25 t/hm2)同樣高于同生長年限、立地條件相近的觀光木(180.49 t/hm2)、山白蘭(158.21 t/hm2)人工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碳貯量[12-13],說明吊皮錐人工林的碳貯量較為豐富,可作為較好的碳匯樹種來發(fā)展。

    喬木層作為吊皮錐人工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主要組成部分,年凈生產(chǎn)力為24.50 t/hm2,高于27年生觀光木人工林林分生產(chǎn)力7.4 t/hm2[15]及26年生紅椎人工林凈生產(chǎn)力[16];年固碳量為11.84 t/hm2。若按27年計算,年凈碳素累積量為4.75 t/hm2,高于27年生山白蘭人工林喬木層的年凈碳素累積量(1.83 t/hm2)[12]。可見,吊皮錐人工林年凈生產(chǎn)力和固碳量較為可觀,在固碳方面有較好的發(fā)展前景。

    吊皮錐人工林土壤層的碳貯量為207.99 t/hm2,高于我國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土壤平均碳貯量(201.76 t/hm2)[17]。吊皮錐人工林枝葉豐茂(占林分生物量的25.37%),具有豐富的凋落物,通過腐殖化作用使部分碳以有機質(zhì)的形式進入土壤,較快地增加土壤有機碳含量和貯存量,從而增加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碳貯量。也有部分有機物質(zhì)通過土壤呼吸作用以CO2的形式回到大氣中,每年這部分的流失碳也值得研究,了解土壤碳貯量的波動性,以便充分的認識吊皮錐人工林的碳貯量。

    鑒于馬尾松與紅椎同齡混交林的碳貯量(181.936 t/hm2)>26年紅椎純林的碳貯量(158.521 t/hm2)[16],該次研究同為殼斗科的吊皮錐人工純林,若作為生態(tài)林可間種其他耐蔭相生樹種,可通過試驗得到合理的混交方式、合適的混交比例,不僅可以提高林分的抗逆性,而且能夠充分利用林地提高林分的生產(chǎn)力和增加碳貯量,同時還能提高人工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多樣性。

    猜你喜歡
    物層土壤層碳素
    雄安新區(qū)上游油松林土壤層物理性質(zhì)研究
    防護林科技(2022年4期)2022-07-02 13:47:42
    東江中下游流域森林土壤有機碳空間分布特征研究*
    新型碳素材料綠色制造關(guān)鍵工藝智能控制系統(tǒng)集成與應用
    焊接參數(shù)對Q235A碳素結(jié)構(gòu)鋼焊接接頭晶間組織的影響分析
    退化板栗園不同枯落物及封育年限對土壤持水效能的影響
    碳素工具鋼T8表面脫碳規(guī)律研究
    山東冶金(2019年3期)2019-07-10 00:53:58
    邯鄲源泰碳素科技有限公司
    今日自動化(2018年4期)2018-05-06 00:58:22
    華北地區(qū)不同林分類型枯落物層持水性能研究
    撫育后林分枯落物層持水性能的變化趨勢分析
    人工撫育對刺槐林地枯落物層持水能力的影響
    正镶白旗| 城口县| 尉犁县| 弥渡县| 北碚区| 调兵山市| 遵义县| 改则县| 衢州市| 滦南县| 桃园市| 孟州市| 肇东市| 雷州市| 大庆市| 湄潭县| 那坡县| 噶尔县| 罗山县| 栖霞市| 南康市| 炎陵县| 嵩明县| 仁寿县| 阿瓦提县| 天柱县| 肇州县| 谷城县| 商河县| 南和县| 霍山县| 民权县| 五家渠市| 蒲城县| 临安市| 繁峙县| 射洪县| 陆良县| 鄢陵县| 潞城市| 海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