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安娜
【摘要】初中學生身心健康的科學化發(fā)展與學生未來成長有著直觀的聯系,進一步影響了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水平,并左右學生三觀的正確形成。所以,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活動之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一直占據著初中教育體系的重要地位,也是當下初中學生重點研究的學科創(chuàng)新內容之一。本文分析研究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活動之中,如何更合理的進行情感教學設計,從而在有效結合的發(fā)展策略之中推動學生情感思維的發(fā)展,讓學生能夠以情感為橋梁,實現對于道德法治課程內容的理解和認知。
【關鍵詞】初中教學;道德與法治;情感教學
在傳統(tǒng)應試教學理念之中,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一直處于一種不被重視的狀態(tài),經常被教師和學生認為是副科,覺得這門課程可有可無,根本無法給予道德與法治課程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之中,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的課程學習興趣不是很大。在長時間的學習之中,甚至會產生厭學情緒。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新課改教育理念的滲透之下,應關注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內在職責,通過教學優(yōu)化和設計,消除以往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弊端,通過滲透情感教學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積極正面的教育引導,保證道德與法治課程與情感教學能夠有機結合推動課程教學,朝著可持續(xù)方向發(fā)展。
一、結合實際情況,開展情感教學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開展情感教學活動之時,應根據學生實際的思想狀態(tài),關注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學科內容的理解偏差。同時,在結合新時代發(fā)展的基本需求之中進行綜合性的分析和設計,確定情感教育滲透的方式和目標,以情感為切入點,關注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學習的個性化需求,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欲望,深化學生對于學科知識內容的理解和吸收效果。
例如,社會發(fā)生一些救助的大事件,教師以此為切入點,深入地引入一些具體的實例,讓學生在熟悉的狀態(tài)下進行分析,讓學生能夠投入到這一分析研究中,強化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不斷強化其對知識的理解深度、知識吸收效率,增強學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在完善學生素養(yǎng)的同時,實現學生的綜合能力穩(wěn)步提升。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力爭“觸景生情”。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之中,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融入相關情境教學元素,這樣在良好的教學情境之中,可以使得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重新注入了生機與活力,不單單激發(fā)了學生參與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更能夠使得學生在具體情境之中深刻體會與把握所學習到的基本知識,有效提升初中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首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根據教材內容,通過層層設計教學情境的方式,融入相關的情感元素。其次,教師在情境之中投入情感,需要緊扣學生心弦,以此達到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的目的,使得學生與情境內容融為一體,這樣才能夠不斷激發(fā)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一個更加積極向上的學習狀態(tài)投入到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探究和探索之中。
例如,初中教師教學《青春萌動》一課,首先展示情境小梅的苦惱:“以前我看到男生就煩,從這學期開始,我忽然變得愿意和男生說話了,在各種活動中有男生在場才覺得有趣,總想顯示自己,引起男生注意,這是怎么了,我是壞女孩嗎?我很害怕。”然后拋出問題,在成長過程中,你有過類似的苦惱嗎?這個情境材料的選取是緊扣學生實際的,是學生最有感觸的話題,所以很容易喚醒學生的真情實感,在情感上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共鳴。
三、教師寓教于樂,做到“以樂激情”
第一,寓教于樂需要學生能夠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深刻體會到學習的快樂,這樣學生才能夠帶著興趣開展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并始終將快樂貫穿到整個學習的全部過程。第二,學生情緒是可以時刻調控的,在新課教學開始之前,學生的心情往往比較低落,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則可以通過情感教學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讓學生能夠更快速的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與教師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交流。第三,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之時,心情狀態(tài)是有靈活性的變化。因此,可能因為學生無法得到滿足而導致學習情緒的低落。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則可以通過滿足學生學習需求,讓學生在體會快樂的層次之中深刻把握所學習到的新知識,并從以往的低層次向高層次不斷轉化,真正以情感為紐帶激發(fā)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情感的變化。
四、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情感教育
隨著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微課成為當下學科教學發(fā)展的主要輔助工具之一,在微課的滲透之中有效提升了學科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情感教學設計過程中,也可以結合微課的基本內容彌補以往教學短促,在展現微課優(yōu)勢的過程中,根據學生不同的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實現情感教育的梯度化分類,從而為學生在奠定良好學習基礎的同時,使得學生能夠在情感教育與微課結合的發(fā)展策略之中有所收獲。
例如,“教師可以進行錄制兩種不同的微課,一種是針對學習基礎不牢靠的學生準備的慢熱型課程,這類課程應該傾向于基礎知識的重點解析,對難度較大的知識點解析較少;還有一種微課是針對基礎較好,并且對該門學科感興趣的學生開設的提高型課程,這里對于較難難度的知識點進行重點解析,而對于基礎的知識則會略講?!蹦軌蛴行У乇WC不同的學生都能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總之,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之中,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往往取得不了預期的教學效果。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和結構的優(yōu)化,并且在通過情感教學融入設計的思路之中,幫助學生有效提升了實際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以此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地位,并借助耐心引導的方式,讓學生真正走上正確的學習道路,使得情感教育能夠輔助學科教學,幫助學生形成更加直觀的情感體驗,以此深刻掌握課堂中所學習到的知識。
參考文獻:
[1]鄭士國.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501(10):58-59.
[2]何永康.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J].教育科學(全文版):00025-0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