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單一的教學模式已滿足不了學生不斷增加的學習需求,這便要求教師應脫離傳統(tǒng)教學中的應試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時刻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對自己的教學模式進行優(yōu)化創(chuàng)新,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中提高其英語核心素養(yǎng)。而語法便是學生在基于英語學習基礎上急需不斷強化的方面,為引導學生在英語表達時正確使用語法知識,教師應結合學生的需求與接受程度,加強其書面理論與實際應用的結合,讓學生在提升語法知識的同時不斷提高其英語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策略探究;創(chuàng)新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22-0107
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而英語語法是在人們語言使用習慣的基礎上對其研究并總結而得的使用規(guī)則。英語的語法教學一直以來都是英語教學中的重難點,為幫助學生對語法的理解與學習,提高英語教學課堂的效率,教師應該從幫助學生掌握技巧、扎實學生表達基礎、增加學生實踐機會三個方面出發(fā),用歸納總結知識、講解結合練習、創(chuàng)設應用場景等方法結合“聽說讀寫”四個要求在教學課堂上加重學生在語言表達方面的比重。
一、歸納總結知識,幫助學生掌握技巧
語法知識中蘊含了許多規(guī)則與技巧,且許多語法知識都有其關聯(lián)點。因此,教師應結合自身多年英語課堂教學的經驗,用更為通俗易懂的語言對所教知識重新歸納總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接受知識。
例如在新目標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1 My name’s Gina”的教學課堂中,教師在進行課文教學時需要通過對文本句子的逐句翻譯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在翻譯的過程中,教師便能插入對文本中出現(xiàn)的語法知識進行基本的講解,以起到對知識點的導入作用,同時也能幫助將學生的注意力逐漸引入課堂教學中。如在1a的人物對話中,出現(xiàn)了大量“to be”的應用,這便是一般現(xiàn)在時的語法體現(xiàn)。而對話中“my,your”便是形容詞性物主代詞,同樣詞性的單詞還有“his,her”。同時,課文中人物的對話主要集中在“What’s your name?”與“I’m...”的問答中,對此,文本翻譯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Grammar Focus板塊再一次對該單元的語法知識做總結歸納,進而幫助學生高效科學地掌握其語法技巧。
對于剛接觸語法知識的初中生而言,他們在歸納總結這方面的能力較弱。因此在教學前期,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對課文語法知識點進行總結,并在總結的過程中將總結方法教授給學生,引導學生養(yǎng)成歸納總結知識點的習慣。
二、講解結合練習,扎實學生表達基礎
對于初中生而言,英語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機會并不多,因此需要大量的練習幫助提高學生對語法的使用頻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意講解與練習配合使用,在保證學生對每個知識點正確理解并使用后再推進之后的教學。
例如在新目標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2 This is my sister”的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改變按教材順序教學的方法,先對教材中出現(xiàn)的幾個稱呼性名詞的意思以及文中出現(xiàn)的以“Who’s...”開頭的疑問句與相對應的回答進行講解教學。同時幫助學生認識 this,these,those等指示代詞的意思與不同的使用場景。當學生對這些語法知識點學習并理解之后,教師便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圖文開設一個小游戲,讓學生與同桌兩兩為一組,以對話的形式將左列的名詞與右列圖形中的人物相配對。這樣的練習方法,雖然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紙質練習,但是利用口語表達與對話的方式配合語法知識進行練習能夠鍛煉學生英語口語以及語法的基礎表達。
在教學課堂利用游戲鍛煉學生對語法知識點的使用,能從多方面展示英語魅力,進而提高學生語言交流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三、創(chuàng)設應用場景,增加學生實踐機會
由于英語并非學生的母語,且語言的使用環(huán)境十分匱乏,學生很少有在生活中使用的機會,這便導致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只注重成績而不重視英語的實際交流。為改善該情況,教師可以在教學課堂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應用場景,幫助學生在場景對話中加強對語法的理解與使用。
例如在新目標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4 Where’s my schoolbag?”的教學課堂中,教師需要先對疑問句“Where are my...?”,介詞“on,in,under”以及連詞“and”等語法的使用方法與場合進行講解。當講解結束后,為檢驗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并增加學生場景實踐應用的機會,教師可以利用教學中的教學環(huán)境,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應用場景。即學生可以以前后桌四人為一小組隨機對教室中出現(xiàn)的事物進行提問,而剩余的學生便可以根據(jù)自己所看到的情況進行回答。如當有一位學生問道“Where are my book?”時,由于他并沒有準確地說出書本的具體名稱,因此三位學生可以分別根據(jù)放置在桌面、抽屜甚至書包中的書本進行三個不同方位的回答,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對不同介詞的使用。
在教學課堂為學生創(chuàng)設對話場景有利于學生語法口語化的表達,這對學生今后打破語言障礙,突破國界與外國友人交流學習、培養(yǎng)友誼打下了堅實可靠的基礎。
綜上所述,英語的語法學習十分重視在學生不同英語情境中對語句的表達。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當打破傳統(tǒng)的應試英語學習模式,在滿足學生考試需求的基礎上加強學生對英語的實際應用。不僅如此,語法的教學大大滿足了學生口語表達與寫作的需求,讓英語的使用不再局限于課堂與考場,而是能夠被學生實際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參考文獻:
[1]王愛琴.淺析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英語語法教學[J].中學生英語,2020(48).
[2]何燕萍.試析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學周刊,2020(14).
[3]雒風蕊.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原則及策略[J].中國高新區(qū),2018(5).
[4]劉燕.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語互動式教學問題及對策研究[J].高考,2018(7).
(作者單位:安徽省靈璧縣第五中學23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