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晶
2021年3月24日,H&M、Nike等國外快時尚品牌聲稱我國新疆存在強迫勞動,并公開抵制新疆棉花和中國紡工廠,這一消息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一時間,棉花一詞引爆社交網絡。眾所周知,這次的新疆棉風波,本質上是西方世界為了遏制中國發(fā)展而尋找的一個借口,可為何會選擇小小的一朵棉花充當導火索,不免成為了許多人的疑惑。事實上,對于不斷循環(huán)的歷史來說,日光之下早已無新鮮事。在資本主義市場形成之初,棉花便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進行資本積累和掠奪的工具,隨著資本在全球的擴張,一朵朵棉花搭建起了一個個資本主義帝國,可這背后的暴力和血腥、剝削和壓迫卻成了過眼云煙,被資本遺忘……
棉花帝國和殖民暴力
1764年,英國人哈格里夫斯發(fā)明珍妮紡紗機,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劃破歷史的長空;1840年,中英爆發(fā)鴉片戰(zhàn)爭,一紙《南京條約》讓中國割地又賠款,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63年7月,美國南方邦聯(lián)軍在葛底斯堡戰(zhàn)役中戰(zhàn)敗,美國南北戰(zhàn)爭迎來轉折點,4個月后,林肯發(fā)表了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說》;1920年,印度
“圣雄”甘地發(fā)起轟轟烈烈的“手紡車運動”,號召民眾自已紡織印度的傳統(tǒng)服飾……
歷史的神奇之處就在于有些事件看似是孤立的,之間并沒有什么聯(lián)系,但事實上,一朵蓬松、輕盈、潔白的棉花,就可以串聯(lián)起橫跨數百年的全球近現(xiàn)代史:棉紡織技術的改進促進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工業(yè)革命的爆發(fā)推動歐美資本掠奪的步伐,英國為進行棉紡織品傾銷,用鴉片打開中國國門;美國缺乏發(fā)展棉紡織業(yè)的勞動力,買來大量黑奴在南方種植棉花,南方種植同經濟阻礙了北方資產階級的發(fā)展,南北戰(zhàn)爭打響;英國在印度建立殖民地,東印度公司低價收購棉花,加工成商品后,又高價賣給印度,印度英國貨物泛濫,經濟被嚴重西化,為了民族獨立,“手紡車運動”應運而生……從這一角度來看,棉花確實推動著歷史的進程,打破了世界格局。
棉花種植最初起源于公元前5-4世紀的印度河流域,后傳到美洲和非洲東部等地帶,那時的世界還不是一個整體,這些地區(qū)在絕對封閉的環(huán)境里自產自銷棉化,并沒有產生跨區(qū)域的影響力。直到12-14世紀,種棉技術才開始傳入歐洲。那時,誰都不曾想到,棉花會成為“全球商品”,并在歐洲人的操挖下,被迫同上地、勞動力、資本積累、政治等結合,誕生了一個橫跨全球的“棉花帝國”,而這個帝國的背后,是殖民,是擴張,是奴隸貿易,是被殖民者的血與淚。
棉花成為“全球商品”起源于15世紀末的地理大發(fā)現(xiàn)和跨大西洋貿易網的建立。1492年,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人陸,隨后引發(fā)了西班牙、葡萄牙、法國、英國等歐洲國家對美洲地區(qū)的土地掠奪和殖民殺戮,這也意味著由歐洲殖民者主導的棉花種植園歷史的開啟;1497年,達·伽馬丌辟了從歐洲繞好望角抵達印度的海上航線,棉紡織業(yè)技術低下的歐洲人第一次看到了印度紡織工人手中的棉織品,棉織品柔軟、耐用、輕盈、易于染色且便于清洗的優(yōu)點深深吸引了歐洲人,他們打起了壟斷棉花貿易的算盤。
哥倫布和達·伽馬的海上探索,成功建立了跨越歐洲、亞洲、非洲和美洲的棉花貿易體系。從此,歐洲各國開始用在美洲掠奪的真金向銀從印度低價購買棉花,采購米的棉花在東南亞換成了香料,存非洲換成了黑奴,被帶同歐洲的棉花加工成商品后用來國內淌費或進行國外商品傾銷,而黑奴又被賣到美洲南部種植棉花,由黑奴采摘的原棉被送往歐洲或其他殖民地進行加工……就這樣,歐美國家完成了一個原始資本積累的惡性循環(huán)。
而在這個過程中,歐洲人的貿易擴張主要依靠武力進行,隨著殖民地越來越多,歐洲國家對殖民地的政治控制越來越高壓,通過經濟制裁或是發(fā)動戰(zhàn)爭等手段,強迫殖民地的紡織工人以低價和過度勞動為他們工作,同時壟斷市場,從貿易者逐漸變成了統(tǒng)治者。在他們統(tǒng)治的“棉花帝國”里,有人在大片棉花田里耕作,有人操作著巨大的紡紗機和轟鳴的動力織布機,有人把棉包從車上搬到船上,再從船上搬上火車……奴隸、農民、工人、商人、政治家等一個個角色在這個帝國里忙碌穿梭。
不過不同的是,殖民者的忙碌是為了源源不斷的財富;而被殖民者的忙碌迎來的卻是暴力與苦難:黑奴被視為私有財產,沒有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可以隨意買賣,他們時刻經受著毫無人性的精神和肉體折磨。印度、中國以及東南亞的工人也拋下農具,前往工廠,被無休無止的機器淹沒,為了維持生計與工資和自由斗爭。歐洲殖民者將棉花這種普通的向色纖維稱作“白金”,盡管他們清楚,埋藏在這片金礦下的是黑奴的白骨和被殖民者的血與淚。而這一切正如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的那樣,“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都流著血和骯臟的東西?!?/p>
資本主義和全球化
2015年,哈佛大學歷史系教授斯文·貝克特出版了《棉花帝國:一部資本主義仝球史》一書,書中講述了歐美老牌資木主義國家如何通過一朵棉花席卷全球、主導世界的故事。從小小的棉花引出一部全球史,貝克特談及創(chuàng)作之源:“數百本書都論述了英格蘭或上海的棉花工廠、密西西比的棉花種植園、利物浦的棉花商人等主題。我想反思的是,如果我們把它們都關聯(lián)起來,這些故事分別會發(fā)生什么變化,以及這會如何幫助我們理解它們所組成的系統(tǒng),也就是全球資本主義。一旦這些聯(lián)系清晰起來,相當明顯的是,棉花的歷史,也就是資本主義的歷史?!?/p>
書中提到了三個階段的資本主義,即戰(zhàn)爭資本主義、工業(yè)資本主義和全球資本主義。在“戰(zhàn)爭資本主義”時代,歐洲各國以黑奴制、對殖民地的剝削、領土擴張、武裝貿易、政治打壓為核心,建立起連接美洲、歐洲、亞洲和菲洲的第一個“棉花帝國”。在這個帝國里,充滿了混亂、無序和不公。帝國被分為“內”和“外”兩個區(qū)域,在“內部”,歐洲各國通過法律、體制和習俗維持社會秩序,促進商業(yè)和貿易有序發(fā)展;在“外部”,放任私人資本家占據土地、掠奪人口和資源。以英國為例,在17世紀和18世紀,英國通過武力擴張建立起多個海外殖民地,并強迫殖民地上的農民高強度、長時間地為自己采摘棉花,自己進行加工后進行商品傾銷,但又對其他國家生產的棉布、亞麻及所有絲綢制品征收10%的稅,尤其是打壓甚至禁止印度棉制品,這極大地推動了英國棉布印染業(yè)的發(fā)展。就這樣,英國成為了全球棉花生產網絡的中心。
到了19世紀,水力紡紗機、“騾機”、蒸汽機等一系列技術革新讓歐洲國家意識到,提高勞動生產率就能夠顯著提高利潤。在戰(zhàn)爭資本主義時期,奴隸被認為是棉花業(yè)不可或缺的勞動力,然而奴隸制的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奴隸的管理成本很高,在奴役狀態(tài)下的工人也很難被激勵。尤其是廢奴運動的爆發(fā)更是直接要求資本家尋找一個勞動力替代方案。于是,工廠和受薪工人的制度出現(xiàn)了。這種制度便是用極低的工資購買與之不匹配的勞動力,涵蓋了新形式的暴力和壓榨,傳播到全球更廣大的棉花種植地區(qū),孕育出了“工業(yè)資本主義”,即將全球范圍內的土地與資源重組,形成了西方國家與全球被殖民國家的經濟分工,前者控制核心技術和最大比例的利潤分成,后者提供原材料和消費市場,建立了第二個等級分明的棉花帝國主義秩序。
而今,曾經的被殖民國家,如印度和中國奮起直追,搶占了原本屬于西方國家的市場。以中國為例,雖然中國棉花工業(yè)化的時間較晚,但是中國并不缺乏原棉,更不缺乏市場和生產技術?!逗鬂h書·西南夷傳》曾記載,東漢時在永昌郡(今云南西部)“有梧桐木華,績以為布,幅廣五尺”。幾乎與此同時,中國新疆地區(qū)最晚在東漢時期,也已經通過絲綢之路引種了草棉,織出的棉布被稱為“白疊布”。在那之后,中國一直都是棉花的主產區(qū)之一。新中國建立以來,中國長年都是世界上棉產量最高的國家。現(xiàn)在中國的棉花生產主要分布于華北地區(qū)和新疆地區(qū),又以新疆種植棉花的條件最為優(yōu)越。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最新數據顯示,作為世界最大棉花消費國、第二大棉花生產國,我國2020年棉花產最約595萬噸,總需求量約780萬噸,年度缺口約185萬噸。如今,隨著全球經濟重心的逐漸轉移,中國的工廠擁有全球近一半的紗錠和織機,消耗世界原棉產量的43%(整個亞洲消耗82.2%)。棉花種植和紗線、棉布生產已經完全轉移到了亞洲,亞洲國家重新界定了“棉花帝國”的中心和邊緣。從這個角度不難看出,這次新疆棉風波的背后實則是利益沖突。當今的“棉花帝國”里,資本在全球流動,每一個國家都在不遺余力地捍衛(wèi)自己的利益,極盡所能地占據優(yōu)勢地位,但有一個原則需要牢記,那就是合作才能共贏,而這也正是當下全球經濟井然有序的內在動力。
戰(zhàn)爭資本主義創(chuàng)造了第一個“棉花帝國”,棉花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反過來又促進了“棉花帝國”中各個部分的發(fā)展,從而建立起第二、第三個“棉花帝國”。三個階段的資本主義,與三種不同形式的“棉花帝國”相對應。殖民者與奴隸制的“棉花帝國”已經成為歷史,但這其中的血與淚不應該被遺忘,“棉花帝國”的下一站也必將充滿希望。
那么“棉花帝國”的下一站又在哪里呢?如今,棉花產業(yè)已不再是全球貿易中最重要的部分,“棉花帝國”成為了一個類比。如果說在過去數百年的時間里,全球貿易中最重要的商品是棉花的話,那么在當下及未來,最重要的商品就是科技?,F(xiàn)在,全球資本依舊按照昔日“棉花帝國”的邏輯運行著,那么只有在產業(yè)鏈的全球配置過程中盡力降低成本、牢牢抓住核心技術這一最具利潤的環(huán)節(jié),才能避免被其他國家卡住脖子。而要想做到這一點,每個國家都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