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
為落實《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jiān)測方案》,在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的統籌協調下,2019 年 5 月,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jiān)測中心組織開展了第二輪國家義務教育藝術學習質量監(jiān)測工作。此輪監(jiān)測,南雄市的音樂學科監(jiān)測成績不容樂觀。為了更好地貫徹《義務教育音樂新課程標準》,我們應當認真解讀和運用監(jiān)測分析報告,剖析當下我市小學音樂課堂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途徑,提升小學音樂教學質量,真正實現以測促教。
一、南雄市義務教育音樂學科質量監(jiān)測結果解讀
本次監(jiān)測在南雄市(縣級市)共抽取 13 所小學的 338 名四年級學生、8 所中學的 237 名八年級學生。
監(jiān)測結果顯示,南雄市四年級學生音樂聽辨能力題目答對率為 57.5%,音樂作品賞析能力題目答對率為 55.4%,音樂基礎編創(chuàng)能力在待提高、中等、良好、優(yōu)秀四個等級上的比例分別為 62.9%、19.5%、17.2%、0.3%,其中達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為 37.0%。四年級學生演唱“必唱歌曲”達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為 87.7%,演唱“選唱歌曲”達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為 80.0%。
以上數據顯示,南雄市四年級學生音樂監(jiān)測各項成績都不理想,有些項目未能達到省、國家平均值。在紙筆測試項目的考查中,不難發(fā)現學生的音樂基本素養(yǎng)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學生對音高、音準的把握不夠理想,演唱中這些問題較為突出。學生無法正確判斷歌曲的節(jié)拍,對樂曲中的主奏樂器分辨不清,對樂譜的識讀存在著一定的困難;演唱的準確性、音樂性較欠缺,缺乏內心情感體驗與童真流露。筆者在教學視導和各類教研活動中,發(fā)現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呈現出以下現狀,這是影響監(jiān)測結果的原因之一。
1.音樂教師的教學理念有待提升。很多教師沒有認真學習《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不能很好地把握課標和新時期教學理念,教學上有所偏離課程標準的要求或沒有將課程標準落實到教學中。
2.在欣賞教學中缺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聆聽習慣。大部分音樂教師的欣賞教學只是盲目的枯燥無味的一遍遍地聽,沒有圍繞音樂要素進行教學設計。
3.歌唱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教學中缺乏歌唱知識與方法的傳授、培養(yǎng)和訓練。但凡需要進行知識和方法的傳授與訓練時,部分教師采取回避或一帶而過的方式,造成學生的歌唱意識、習慣和技巧技能沒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養(yǎng)成和提高,仍停留在一種跟隨錄音,鸚鵡學舌般的跟唱形式,對于學生的喊唱、音準、節(jié)奏、歌曲情感處理等方面的錯誤表現,教師沒有及時糾正。同時,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也沒有進行規(guī)范地范唱。
二、提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欣賞課教學
1.學會聆聽,初步感知音樂作品
音樂是一門聽覺的藝術,因此,“聆聽”是音樂欣賞教學的首要途徑和基礎。通過聆聽的方式體驗和領悟音樂的真諦,由內而外地感受音樂,可以提升音樂聽辨能力和對音樂作品理解及分析評述的賞析能力。聆聽音樂的過程可以分為整體感知階段、分段賞析階段和整體理解階段三個階段。在對音樂作品欣賞的整體感知上,引導學生去感受與感知音樂的力度、速度、節(jié)奏、節(jié)拍、情緒與情感等音樂表現要素。例如,在教學人音版四年級上冊《打字機》一課時,我們可以情境導入,①初聽全曲,設問:“打字的速度怎樣?(快速) ?工作的效率如何?(效率高)”讓學生結合音樂要素把握歌曲的基本特點,初步感受音樂形象。②再聽全曲,問:“你能否從音樂中感受到打字人的心情?請用動作和表情來傳達你的情感?!雹垴雎犈c表現主題A.“在整首樂曲中有幾種特別的聲音貫穿了全曲?(打字聲、鈴聲、倒機聲)”。聆聽第一主題,邊聽邊思考:打字機打了幾行字?每行一樣長嗎?(教學生用數拍子的方法數一數第四樂句比前面長多少)。這樣的欣賞課既有趣味性,又巧妙地將知識點的學習融合在音樂實踐體驗中。
2.參與體驗,深入理解音樂內涵
教學中,應采用多樣的學習方式方法,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音樂本身,圍繞音樂的“本體”進行欣賞教學。通過聽、說、唱、動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參與,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感悟音樂真正的內涵,并有意識地將音樂質量監(jiān)測要求融合到音樂欣賞教學中,在掌握相應音樂知識點的同時能自如地應對聽力測試的各類題型。音樂欣賞是以聽為主的,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不能忽略“唱”主題,因為音樂主題是作品的核心,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主題音樂的理解,領會音樂不同段落的發(fā)展與變化,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聽記能力;當欣賞一段明快的樂曲時,學生會手舞足蹈、喜形于色,這是他們表述自己對所聽音樂感受和理解最直接的方式,這時引導他們用音樂實踐活動來表達自己對樂曲的感受,使無形的欣賞過程和有形的表現性活動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動”獲得審美體驗。
3.內化情感,提升音樂審美能力
音樂欣賞教學不僅是要培養(yǎng)學生欣賞音樂作品,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理解音樂的深刻寓意和美好意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充分理解作品內容的基礎上塑造學生的音樂美感,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不同樂曲表現不同的風格,表達不同的情感。在教學中,教師讓學生陶醉在音樂中,與之產生共鳴之后,引起情感升華,教師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對于音樂的創(chuàng)造性表現能力,合理引導學生把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造表現出來,從而挖掘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感知音樂美的能力。
(二)歌唱課教學
1.關注音樂,回歸本體
怎樣關注音樂?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圍繞音樂要素,引導學生聆聽、體驗、討論和探究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注重從音樂的角度去體驗、分析,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解歌曲。例如,在教學中,當學生回答了歌曲表達了怎樣的音樂情緒之后,教師可以進一步在樂譜中的音準、節(jié)奏、速度、力度、表情記號等方面,引導學生剖析音樂是如何表現這種音樂情緒的,和學生一起分析作品的旋律、調式、情感等,而后進行歌曲的學唱,而不是在學生完全沒有理解音樂的情況下,單調乏味地一遍又一遍重復歌唱 。
2.指點迷津,學會歌唱
教學方法上,指導學生學習和運用一定的歌唱方法,讓學生能夠獨立地、有表情地唱歌。低年級著重于教師指導,通過模唱練習,正確地安排換氣,逐步培養(yǎng)句子的感覺,一句一句地唱好;然后再引導學生比較哪些部分相同,哪里有了變化,哪句唱得強,哪句唱得弱。中高年級教學時指導學生注意前后各部分的對比,有意識地讓學生來選擇唱法,安排力度,逐步學會有層次地表現歌曲的情緒。在歌唱中指導學生注意音色、學會有控制地發(fā)自內心地歌唱。在唱歌時,還提醒學生注意唱歌的姿勢,要求學生嘴巴張開,微微笑起,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掌握了簡單的唱歌技能,就能夠帶著情感用正確的發(fā)聲方法去唱出歌曲的風格特點。
3.啟發(fā)創(chuàng)造,升華體驗
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藝術,作為一位音樂教師 ,歌唱教學更重要的是要將歌曲中蘊含的豐富情感充分揭示給學生,使他們能夠聲情并茂地演唱。怎樣加深體驗從而把作品的情感內化為學生的情感呢?創(chuàng)設情境,是有效途徑之一 。如,教學二年級上冊《過新年》一課時,可以從網絡媒體上收集各族人民歡慶佳節(jié)的熱鬧場面:放鞭炮、扭秧歌、敲鑼打鼓、舞龍、舞獅、燈謎會等等,這些給學生帶來了無比震撼的視覺感受,從正面直觀地了解過新年的喜慶場面。在欣賞畫面的同時附上背景音樂《過新年》,拉近了學生與音樂的距離,讓他們仿佛置身于畫面的場景中,增加親切感。這樣既引發(fā)了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又增強了他們對各民族各地區(qū)人民的了解,在這樣濃郁的歌舞氣氛中學生們很快入了音樂情境,學習熱情高,情感體驗進一步加深 。
在國家質量監(jiān)測的背景下,教師應以一種平和心態(tài)去看待音樂教育教學的現狀以及在監(jiān)測中所反映出的問題,找準方向分析原因,探索有效教學,不斷優(yōu)化音樂教學課堂,實現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提高學生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