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健 陳 晶
廣東省東莞市鳳崗醫(yī)院內(nèi)一科,廣東東莞 523695
糖尿病是一組慢性血葡萄糖指數(shù)價高的代謝慢性疾病,是代謝慢性疾病中發(fā)病率較高的一種[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zhì)量不斷提高,糖尿病疾病發(fā)病率也呈上升趨勢,其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也在逐步提高[2]。在臨床治療上,一般采取二甲雙胍治療,該治療有一定效果,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為了尋求更好的治療效果,利拉魯肽治療成為了治療以2 型糖尿病為主的代謝綜合征的新方向[3-4]。本研究選取10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并采用利拉魯肽進行治療,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東莞市鳳崗醫(yī)院內(nèi)一科收治的10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50 例)和觀察組(50 例)。觀察組中,男26 例,女24 例;年齡34~64歲,平均(48.18±12.95)歲;病程4~9 個月,平均(6.1±2.1)月。對照組中,男21 例,女29 例;年齡33~63 歲,平均年齡(48.85±13.02)歲;病程4~8 個月,平均(6.3±1.9)月。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5]中關(guān)于乙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②年齡18~70歲;③患者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腦肝腎功能不全者;②合并惡性腫瘤者;③合并糖尿病酮癥或酮癥酸中毒等并發(fā)癥或嚴重的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者;④有急、慢性感染者和有心血管疾病史患者;⑤患有精神疾病等無法配合者;⑥妊娠和哺乳期婦女?;颊呒捌浼覍賹Ρ狙芯恐橥獠⒑炇鹬橥鈺?,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xué)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對照組采用二甲雙呱治療,治療方法:口服二甲雙胍(浙江國光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0526,生產(chǎn)批號180409)0.5 g/次,2 次/d。
觀察組采用利拉魯肽治療,治療方法:皮下注射利拉魯肽(丹麥諾和諾德公司,國藥準字J20160037,生產(chǎn)批號181108)0.6 mg/光華,后續(xù)逐漸增加到1.8 mg/次,1 次/d。
兩組均連續(xù)治療3 個月,患者在入院后同時進行降糖、降脂或胰島素治療。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糖化血紅蛋白(HbA1c)、血糖、體重指數(shù)(BMI)及三酰甘油(TG)。使用AU58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貝克曼庫爾特商貿(mào)有限公司)檢測??崭寡牵‵PG)及TG 檢測方法:患者在檢測前晚上禁食>8 h,清晨抽空腹靜脈血5 mL 檢測,采用葡萄氧化酶法測定;餐后2 h 血糖(2 h PG)檢測方法:進行葡萄糖耐量試驗;HbA1c 檢測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譜分析原理測定;BMI 檢測方法:體重(kg)/身高(m)2[6-7]。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xué)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兩組治療前的FPG 及2 h PG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的FPG 和2 h PG 低于治療前,觀察組治療后的FPG 和2 h PG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PG 和2 h PG 的比較(mmol/L,±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PG 和2 h PG 的比較(mmol/L,±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FPG治療前 治療后2 h PG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50)對照組(n=50)t 值P 值9.59±1.77 9.43±1.72 0.458 0.648 6.13±0.47*7.88±0.99*11.292 0.000 13.89±2.85 13.64±2.56 0.461 0.646 7.21±1.03*8.89±1.55*6.38 0.000
兩組治療前的HbA1c、BMI 及TG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的HbA1c、BMI 及TG 低于治療前,觀察組治療后的HbA1c、BMI 及TG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HbAlc、BMI 及TG 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HbAlc、BMI 及TG 比較(±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HbA1c(%)治療前 治療后BMI(kg/m2)治療前 治療后TG(mmol/L)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50)對照組(n=50)t 值P 值8.68±1.25 8.42±1.31 1.015 0.312 6.23±0.59*7.89±1.01*10.035 0.000 29.05±1.27 28.99±1.21 0.242 0.809 25.46±1.06*26.78±1.19*5.857 0.000 3.24±1.22 3.29±1.31 0.198 0.845 1.45±0.67*2.08±1.06*3.553 0.000
對糖尿病的診斷采取檢測血糖的方式,F(xiàn)PG≥7.0 mmol/L 或2 h PG≥11.1 mmol/L 即可確診[8]。糖尿病分為1 型糖尿病和2 型糖尿病,1 型糖尿病患者發(fā)病年齡一般<30 歲,血糖水平較高,病情比較突然[9]。2 型糖尿病患者常見于中老年人群,且肥胖患者居多,同時還可能伴高血壓、血脂異常、動脈硬化等疾病,早期并無明顯癥狀,病情比較隱匿,但是患者體內(nèi)產(chǎn)生也能夠胰島素的能力也并不是完全喪失,但仍需要治療來刺激體內(nèi)胰島素的分泌,此外,2 型糖尿病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血糖、TG 升高等代謝綜合征,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10-11]。糖尿病以高血糖為特征,高血糖是由于胰島素分泌出現(xiàn)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嚴重高血糖癥狀臨床表現(xiàn)為“三多一少”癥狀,即多飲、多尿、多食和消瘦,長期的高血糖容易導(dǎo)致各種組織的慢性損害及功能障礙,尤其是腎、血管、神經(jīng)組織[12-13]。目前對于糖尿病的治療只能進行控制,無法根治,可以通過多種治療手段進行控制,首先是對糖尿病患者的教育以及自我監(jiān)測血糖,其次是藥物治療,包括口服藥物治療及胰島素治療,最后是運動及飲食治療[14]。
由于胰島素抵抗及胰島素分泌缺陷造成了2 型糖尿病的發(fā)病,在2 型糖尿病為主的代謝綜合征的藥物治療中,二甲雙胍在臨床上是常用一種藥物,能夠起到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和減輕胰島素抵抗的作用,普遍用于治療單純飲食控制及體育鍛煉治療無效的肥胖型2 性糖尿病患者,取得一定的療效,但是二甲雙胍對于血糖、血壓等臨床指標的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5-18]。相關(guān)研究表明[19],利拉魯肽是一種人胰高糖素樣肽-1(GLP-1)類似物以及內(nèi)源性腸促胰島素激素,能夠刺激分泌胰島素同時降低分泌過高的胰高糖素,因此,利拉魯肽能夠在患者血糖升高時刺激胰島素分泌并抑制胰高糖素,血糖降低時能夠減少分泌胰島素且不影響胰高糖素的分泌,還能輕微延長患者胃排空的時間,能夠通過減輕饑餓感及能量攝入來控制體重及脂肪攝入,改善患者的臨床指標[20]。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兩組治療前的FPG 及2 h PG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的FPG和2 h PG 低于治療前,觀察組治療后的FPG 和2 h PG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兩組治療前的HbA1c、BMI 及TG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的HbA1c、BMI 及TG 低于治療前,觀察組治療后的HbA1c、BMI 及TG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提示治療2 型糖尿病采用利拉魯肽治療更有效,通過治療后,能夠改善患者的各項指標,抑制其中樞性的食欲。因此該療法值得借鑒與推廣。
綜上所述,利拉魯肽治療對2 型糖尿病患者有著顯著的療效,該治療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副作用發(fā)生,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對臨床治療2 型糖尿病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