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濱
賈玲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
雖然《你好, 李煥英》公映還沒有結束,但是國內票房已經(jīng)超40億元,這足以說明了這一點。
關于這部電影大賣,有人說是因為賈玲作為喜劇演員的人設,也有人說是因為沈騰、陳赫、丁嘉麗、劉佳等實力明星的加盟,更有人說是取材情感立意討巧等等,無論從哪個角度評點,都不應忽略這部影片的完整故事性。
我所說的故事性就是電影的劇作結構。
有人把電影劇作結構歸納為三種:戲劇式結構、散文式結構和小說式結構?!赌愫?,李煥英》是典型的戲劇式結構。戲劇式結構有三個基本特征:1. 情節(jié)因素完整;2. 段落布局嚴整;3. 敘述進程的順時性。這三個特征在《你好,李煥英》中得到了最真誠的呈現(xiàn)。
影片通篇圍繞一個敘事展開:主人公賈曉玲想做一個讓媽媽滿意和開心的女兒,但現(xiàn)實中,她的表現(xiàn)卻與媽媽的期望值出入甚大,這一矛盾沖突成為整部影片的敘事線索和敘事動力。當媽媽被意外車禍奪去生命的時候,“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遺憾嚙噬著賈曉玲的內心。于是穿越發(fā)生,她回到過去的時光,仍然在這一欲望動機的驅使下,完成了目的明確的三件敘事:幫媽媽買電視,讓媽媽成為全廠第一個買電視機的人;幫媽媽參加工廠里組織的排球賽,讓媽媽攤上“天大的好事”——成功引起了廠長的注意力;極力促成媽媽和廠長的兒子沈光臨的戀愛,以期徹底改變媽媽的命運,讓媽媽可以過上值得四處宣揚的幸福生活。通篇敘事線索簡單明了,劇情沒有大場面,人物沒有大動作,敘事環(huán)環(huán)相扣,情節(jié)步步緊逼,沖突看似沒有實際發(fā)生卻不斷尖銳化,直致全劇高潮——母親也穿越到過去,一直在幫女兒實現(xiàn)這一愿望動機。母女二人在共同完成這一夙愿的過程中,賈曉玲悟懂了媽媽那一代人對命運的坦然和擔當,也真正理解了媽媽渴望的終極幸福是什么:不求人生大富大貴,只求兒女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影片最后,回到現(xiàn)實的賈曉玲開著敞篷跑車行駛在北京城,幻想著身邊坐著身穿綠色皮大衣的媽媽,完成了一個女兒對媽媽關于幸福的承諾和探求,母女情被不同時代的人對生命態(tài)度的探求所覆蓋,主題完成了升華。
在敘事過程中,三件主要情節(jié)每一件都有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局,謹循戲劇式結構閉合式結局的要求;即便是引起觀影者不同聲音的搞笑語言和場景,和整體敘事一點也不違和,所有這些臺詞和橋段都只為劇情服務,為敘事添彩,不跳不搶。觀眾在被引領著緬懷歲月的同時,沒有忽略主人公動作的時代印痕;觀眾在開懷大笑的同時,沒有忘記主人公悲情的愿望和訴求。所有情節(jié)都有著明顯的因果關系,層層推進,合乎邏輯,使三個情節(jié)單個獨立又相互依存,嚴謹?shù)亟Y為一個整體,引領著觀眾跟隨著主人公賈曉玲一起去完成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這一過程中,引導著每一個觀眾去回望自己和親人的關系,去思考自己和父輩對幸福的不同理解和感悟。
為了完成故事,影片中某些鏡頭語言也完全為講故事服務。例如上個世紀80年代初集體工廠情境的再現(xiàn)、時代的復原、人物服裝造型和諸多小道具的講究,等等。另外,敘事節(jié)奏快捷,劇情細節(jié)頻頻反轉以達到喜劇效果,鏡頭與構圖也都有意無意在追求戲劇效果。
當然,也有人說這部影片盡管高票房卻缺少相應的電影性,有著明顯的小品痕跡,是小品式的拼貼和雜糅,是借春節(jié)這個特殊節(jié)點而上演的一場俗套的情感誆騙,但這又何妨?一個合格的電影導演首先就要學會老老實實踏踏實實講好一個故事。